分享

每个叫卖的小贩,都是中国好声音

 昵称535749 2019-10-16
      最近,饱弟刷抖音,一打开就是各种魔性叫卖。

      先是“窝窝头,一块钱四个,嘿嘿”,还有令人断肠的烤山药大爷,然后是东北大叔的血性吆喝。

      听傻了的饱弟,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中国叫卖为什么这么洗脑?

      500

      方言叫卖,最为致命。

      比如,与“窝窝头”并列为叫卖界四巨头之一的,河北烤山药大爷。

      当他竭力想用质疑全世界的廊坊口音,演绎一场母女之间的温情对话时,魔性由此迸发。

      东三省代表队不乐意了:在方言笑点上,我们就没服过谁。

      “随便扒拉不急眼”只是中年硬汉佛系的外表,气势,才是凛冽浑厚的重工业灵魂。

      比如,下面这位卖辣椒的东北大叔。

      “拌个饺子馅儿,炒个又片儿,炒个木耳,炒个鸡蛋,炒个土豆片儿”,宛如絮叨版的邻家霸道总裁,说啥要给你一周菜谱安排得明明白白。

      如果这不好使,他们会发出急眼攻击,以“菠菜贱卖”“séi特么买小米儿”的干架气势,震慑全场。

      天津卖糖墩儿(糖葫芦)的大爷说,急嘛急,介séi还敢买你东西。

      刚说完,立马大吼一声:

      500

      看大家都吓趴下了,他才慢悠悠吐出一句:“就是没有核来~~~~”

      意思是糖葫芦都是精制,切开挖掉了核,放心吃。

      包邮区人民表示,我们才是洗脑泥石流。

      据传,上海某京剧青衣名角儿,曾跟一卖冰棒的打起来过。

      角儿晚上演出,白天睡觉,梦里正酣,被卖棒冰的吵醒了。卖棒冰的都推自行车,带着木头保温箱走街串巷,边敲箱子边叫:

      500

      角儿“腾”一下蹦起来,趿拉着鞋冲下楼,冲着卖冰棒的大骂:

      “你XX的连个气口都没有!这能耐还卖冰棍儿呐!”

      500

      其实早年间,叫卖也不只有洗脑。

      那时走街串巷的小贩们,都是天生的文学家、歌唱家。吆喝起来,有的比喻生动,有的声调动人。

      500

      据说济南老火车站,有位卖牛肉包子的山东大汉,见人就喊:

      “耶~卖包子卖包子,一口咬出个牛犊子来——”

      “哇——”

      那声“哇”,是旁边小孩吓哭了。

      “牛犊子”的比喻真没错。济南老站,不远就是回民区,牛羊肉保质保量,不敢欺客;山东面食又实在,包子巴掌大,咬开硕大一团牛肉馅儿,汤汁饱满香浓,不仅一个顶俩,而且有滋有味。

      500

      只要包子好吃,能让目不识丁的小贩口吐莲花,喊出最生动的比喻。但说的,终归没有唱的好听。边唱边卖,才是鄙视链的顶端。

      唐山人卖十三香的小调,今天还有,其中一种这么唱:

      500

      真摊贩现卖现唱,跟相声艺术加工过的,还不一样。听年纪大的摊贩一唱,确实悠扬婉转。

      一边唱,一边给你盛满花椒大料、豆蔻砂仁,拿回家炖肉烧鸡,百味合成一股香。

      这些成曲调的叫卖,今天再听,简直是吃货对美食的颂歌。

      老北京卖青菜的,担子上有啥他唱啥:

      500

      ▲图为“老北京叫卖”非遗传承人之一张振元先生(1936-2010)

      旁边卖西瓜的,推着小车往墙边一靠,劈开一个,摆出红瓤儿来,开嗓就唱:

      500

      描摹生动,比喻精准,字眼儿馋人,真难为他怎么想的。

      不过,也有唱坏了的。比如相声《八大改行》,说京剧名角金少山先生,因生计所迫卖了一阵西瓜。

      这位金先生,嗓音洪亮声震北京,可是西瓜……真没卖过。

      他摆好了摊,拉开架子,西瓜刀胸前一横,唱得气壮山河,神鬼皆惊:

      “嗯——我的西瓜赛砂糖!真正是旱秧脆沙瓤!一子儿一块哇不要慌!你们要不信请尝尝!你们吃啊,哇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没一个敢吃的,腿都吓软了。谁让老先生以前唱张飞的呢!

      500

      这些叫卖,都被相声艺人编进《叫卖图》《卖布头》里了。毕竟这些小调,要幽默有幽默,要绝活有绝活,卖什么都乐呵呵的。

      也许是一脉相承的逗乐基因,才让江北叫卖魔性里的欢快,传到了今天。

      江南街头叫卖,靠的则是悠扬婉转,回味无穷。北方人坐在屋里,听了舍不得关窗户。

      老上海弄堂里,苏北人卖早点这么喊:“大——饼油条,麻油馓(子)脆麻花,老虎连脚爪。”

      卖早点的走了,又来了苏州卖糕团的,开嗓就唱“方糕~茯苓糕~定胜糕~薄荷糕~”,担子里红红绿绿、馅儿各样,什么都有。

      最妙的,还是苏州卖花姑娘,一开口能唱出花香来:

      上海人说糯哒哒的,北方人听得心荡神驰,一天都舒服了。

      后来,人们把这些叫卖声录下来,视作一种艺术。

      但景区步行街上,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拿叫卖当表演,已经脱离了生活——太拿艺术当艺术,它就不艺术了。

      真正的叫卖,是被逼出来的艺术,因为叫卖的没有店,全是摊——正因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才得通过花样百出的叫卖,赚出明天的吃食,或下一站的盘缠。

      叫卖的艺术,是人们对苦哈哈的生活,抖了个机灵,在自娱自乐中舒服一点。

      当然,也有不那么艺术的。毕竟东西好吃,甭管怎么叫,都有人来买。

      天津人一嗓子“皮皮虾,活哒”,准有人凑上来,买回家清蒸辣炒椒盐做面卤。

      500

      旧北平雪夜寒窗外,一声“羊——头肉”,能把热被窝里的梁实秋叫醒,端一盘冷香凝脂,拥衾而食,唇齿留香。

      但万千叫卖,音色多洪亮,曲调多婉转,也敌不过一声“嘭!!!”

      全楼上的小孩“呼啦”一下冲上街,爆米花出锅啦!

      不论怎么唱,怎么叫,一声响,就让人食指大动,心花怒放。这种快乐的条件反射,才是叫卖的意义。

      它唤醒的,是爱吃、爱美、爱人间一切可爱的心,所以叫卖,终归是好的。   

      就像,那个变老的卖花姑娘:

      “阿婆,侬年纪那么大了干什么还出来卖花啦,辛苦伐?”

      “哎哟,你不懂,今生卖花,来世漂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