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丸”背后的残酷宫斗,造就“一月天子”与大明王朝的悲剧结局

 松竹同音 2019-10-16

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皇帝,正值壮年的他仅仅在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骤然崩逝,成为了“一月天子”。

他的去世除了那桩人尽皆知的“红丸案”之外,还与从万历年间开始的党争与宫廷斗争密切相关,而这也让他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也就此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个“悲剧式”的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常洛“悲剧”的起始——他的父亲,万历皇帝朱翊钧。

都说“明朝皇帝多奇葩”,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无疑是“奇葩中的奇葩”,而他更是将作为皇帝的“任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他的“三十年不上朝”。

自万历十七年(1589)开始,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万历皇帝去世,在这三十年期间,万历皇帝不再接见朝臣,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由于万历皇帝三十年“万事不理”,纲纪废弛、边患四起、百姓怨声载道,就此成为了大明王朝走向灭亡的起点,也成为他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清朝时期编撰的《明史》就评价其曰:

“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继乃因循牵制,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于是小人好权趋利者驰骛追逐,与名节之士为仇雠,门户纷然角立。驯至悊、愍,邪党滋蔓。在廷正类无深识远虑以折其机牙,而不胜忿激,交相攻讦。以致人主蓄疑,贤奸杂用,溃败决裂,不可振救。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让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的直接原因,便是“国本之争”。
一直以来,万历皇帝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是悬而未决。

按照明朝立长子为太子的“立储”原则,万历皇帝应该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并且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已经成为了万历朝堂上所有朝臣的共识,朱常洛得到了百官的用户和支持。

然而,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出身非常卑微,仅仅是名宫女,所以朱常洛非常不受万历皇帝的喜欢。万历皇帝所喜欢的皇子是由他最为宠爱的皇贵妃郑氏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所以,万历皇帝希望能将朱常洵册立为皇太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这种有违明朝传统礼法制度的“任性”之举,当即遭到了几乎所有朝臣的一直反对,纷纷上疏万历皇帝,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但是万历皇帝却迟迟没有册封之意,反而不断处罚支持朱常洛的朝臣。于是,册立太子的问题就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最终在万历皇帝的生母李太后的干预下,万历皇帝还是册立了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而万历皇帝也在此期间用“罢朝”的方式,“任性”的宣泄的自己对于此事的不满,只不过,这一不上朝就持续了整整三十年。

但是,整件事情仍然没有结束,万历皇帝一方面不断欺凌、打压已经被封为太子的朱常洛,另一方面又迟迟不让朱常洵到封地就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于是又引发了朝堂内外以及后宫之中的第二次激烈争斗,这次争斗又持续了十多年的时间,直至“晚明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的发生。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有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经审讯,张差供出是受到了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指示,于是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郑贵妃。

万历皇帝为保郑贵妃,并没有深究此时,同时将张差处死,又将庞保、刘成二人秘密处决,希望就此了结此事。但是“梃击案”的影响依然开始在朝堂上发酵,迫于压力的万历皇帝也最终放弃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想法,让其前往封地就藩。

而经此一事,郑贵妃在朝中的势力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此,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也才算正式稳固下来,然而,多年战战兢兢的宫廷生活,加上万历皇帝与郑贵妃的欺凌与虐待,让朱常洛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这也就为他后来的结局,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