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东陵15座陵寝全被盗,但孙殿英只盗了2座,余下的是被谁盗的?

 松竹同音 2019-10-16

清东陵位于河北唐山遵化,占地8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从顺治十八年一直经营到光绪三十四年,历时247年,有15座陵园,217座宫殿牌楼,埋葬着顺治帝、康熙帝、乾隆帝、咸丰帝、同治帝五位皇帝,此外还有十五位皇后、一百三十六位妃嫔、两位公主和三位阿哥。

在这些陵墓中最苦逼的是咸丰帝的定陵,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逝,清廷仓促修建陵墓,加上当时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清廷赔款,咸丰帝的陵墓用了大量道光帝之前使用的废料,规制也大不如前,石像生只有五对,玉带桥被改为平便桥,圣德神功碑、柱门、孔拱桥被裁掉。

最差的应该是同治帝,他的陵墓连自己老爹的都不如,陵墓没有了石像生,连与孝陵相连接的神道都没有修,可能是当时清廷真的没有钱了,被太平天国、捻军、西北战事折腾穷了。

最壕的是乾隆帝的裕陵,乾隆帝在位时期清朝国力达到了鼎盛,后期虽有所衰败,但是乾隆老爷子还是有钱。

1912年宣统帝退位,清朝灭亡,根据《清室优待条例》,清室的宗庙、陵寝,永远被奉祀,并且由政府派兵保卫,没有修完了,政府还拨款修建。

民国成立不久,我国就是陷入了军阀混战时期,所谓的《清室优待条例》被真正履行的并没有几个,末代皇帝溥仪在1924年11月被冯玉祥派兵赶出紫禁城,由于时间紧急,溥仪没能带走宫中所有的财物。

冯玉祥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例》,但是清室的宗庙陵寝仍然是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

在乱世,只有枪杆子才是道理,虽然有《清室优待条例》做保障,但是清陵还是没有逃脱被盗掘的命运。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1928年张作霖的奉军退外关外,北伐军进入河北。

在河北东北地区有很多盗匪,国民革命军遂派孙殿英率部前往剿抚,清东陵就在孙殿英的辖区内,孙殿英看见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墓,眼睛直冒金星,起了不义之心。

孙殿英之后以军事演习掩人耳目,率部盗掘清东陵,孙殿英部盗掘了七天七夜,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盗得一干二净。

孙殿英之后依靠贿赂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溥仪急忙派人前往清东陵善后,清室重新安葬了乾隆和慈禧等人,然后将隧道再次填封。

经过孙殿英盗掘之后,清东陵一直没有被盗掘,由专门看守,直到1945年,倭寇败退,冀东军区人手不够,抽不出军队守护陵寝,只好派一些民兵来看管,清东陵又出事了。

这次清东陵其他的陵墓被盗掘而光。

这次盗掘是由张尽忠、王绍义、杨芝草带领,其他从犯有穆树轩、赵国正、李树卿、贾正国、刘恩等人,王绍义等人先是盗了咸丰帝的定陵和慈安太后的陵墓,其中有二十多个村民参与,盗掘陵墓很快被发现,王绍义便把情报队队长张尽忠拉入队伍。

张尽忠蛊惑民众,说是斗皇帝大地主,随后将清东陵的陵墓全部盗空。

清东陵被盗引起了南京的注意,军统介入,妄图栽赃陷害冀东军区。人民政府遂成立专案组介入,穆树生、赵国正等六名主犯在大年三十被枪毙,张尽忠被军统捉获,之后病死在看守所,王绍义畏罪潜逃,人民公安连续追捕五年,最终将其捉获,1951年将其枪毙。

两次盗掘,使得无数珍宝下落不明,是我国的损失,第二次盗掘,一些珍宝被截获,小部分被送到故宫。

1952年,政府成了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在70年代的时候对裕陵进行整理,管理人员发掘出一小部分文物,这些都是孙殿英没要的,但却是珍宝,不知道被盗墓贼盗走的宝物是有多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