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李时珍称“补养之长”,上养肺,下柔脾胃,内补气血,外止虚汗

 心心相印一一一 2019-10-16

古往今来能者辈出,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造就了辉煌的传统文化,包括我们独有的传统中医养生文化,他与新兴的养生理论对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整体观念”,而非把人看成一个个细胞的组合。

整体观念分三个方面,一是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非各种“零部件”的组合,再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整体,各种外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

这种观念起源于最早的中医文化巨著《黄帝内经》,而根据这种理论相应而出的养生方式有很多,比如有一味中草药,它被李时珍誉为“补养之长”,它有两个养生特点。

中医文化的整体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环境

第一个特点是“上则养肺,下则柔脾胃,内则补气血,外则止虚汗”,还有一个特点是出自《本经逢原》,原文是“同参则益气,同当归则补血,同白术则运脾湿”。

黄芪原名“黄耆”,《本草纲目》记载“耆,长也,黄耆,为补养之长,故名,今俗作黄芪”。《神农本草经》把它誉为“上品”,并提出“补虚”的养生价值;在《别录》中提到“补扶虚损,五劳羸瘦,益气”;《日华子本草》说它“助气壮筋骨,补血”。

到了金元时期对黄芪的认识更佳深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元素提出“黄芪甘温纯阳,其用益元气、壮脾胃”,进过时间的不断推移,发现黄芪的养生益处与搭配方式主要分为4个方面。

黄芪被李时珍誉为“补养之长”

一、用黄芪养生有助于脾胃。

脾胃的亚健康离不开“虚、寒、湿”三个字,而用黄芪养生既可以兼顾又根据“搭档”的不同有所侧重,比如脾气虚弱的人多数运化能力变弱,可能会出现饭量变小、吃点东西就胀、大便不顺畅、身体乏力不想运动、脸色发黄等亚健康状态,而这一类人养生可以用单独用黄芪泡水喝,如果用人参或党参与黄芪搭档则更佳。

如果脾胃虚弱的人有上述一部分表现,但是大便过于“通畅”,那么可以用黄芪与白术搭档泡水喝;如果是大便时而不通,时而“过于通畅”,那么可以用黄芪与柴胡、当归、益智仁一起养生。

黄芪的搭档方式很重要

如果是脾胃的“湿气”较大,多数是因为脾胃虚弱而不能很好的运化水气,这一类养生可用黄芪与人参、白术、羌活、独活、泽泻一起健脾除湿。如果是脾胃虚寒,张仲景曾提出黄芪与当归、人参、白术的养生方法。

二、用黄芪养生可以助肺气。

肺脏的亚健康不论是哪一种,时间长了都影响“正气”,从而肺气虚,然而根据传统中医文化的理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脾胃是生气之源”,所以肺气虚不仅仅是自身的原因,而用黄芪养生不仅助肺气,还兼顾肾、脾胃之气。

用黄芪养生有助于肺、脾胃

如果是脾肺气虚的人,多有呼吸短、痰多而且稀白、不爱运动、不爱吃饭等亚健康,这一类人养生可用黄芪与党参、茯苓、紫菀、陈皮做搭档;如果是肺脾两虚除上述之外还有出虚汗、容易感受风寒等现象,可用黄芪与党参、白术、龙眼肉一起补脾益肺;如果是肺肾两个脏腑的虚弱,那么可用黄芪与人参、蛤蚧一起养生。

三、黄芪适合出虚汗的人养生。

俗话说“吃饭出汗,一生白干”,说的就是出虚汗容易让人体质虚弱,出虚汗多数与气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而白天出虚汗的人多数与气、阳有关,夜间睡着之后出虚汗的人多数与血、阴有关系。

出虚汗的人适合用黄芪养生

白天经常出虚汗的人与脾肺的气虚有关,卫气不充盛则津液不固,尤其是活动后更容易出虚汗,而且可能还有不耐风寒的亚健康,这一类人养生适合用黄芪与麻黄根、浮小麦、牡蛎养生,但值得一提的是麻黄与麻黄根一定不要混淆,麻黄助汗,麻黄根止汗。

夜间睡着之后出虚汗的人与血虚、虚火有关,如果是血虚而出虚汗的人可用黄芪与当归、生地黄、黄柏一起养生,;如果是虚火而出虚汗的人可用黄芪与煅牡蛎、生地黄养生。

气血不足的人适合用黄芪养生

四、用黄芪养生助气血。

从前边介绍的黄芪三个方面的养生益处不难看出,黄芪主要是养气血而消除多方面的亚健康,可见助气血是黄芪的“拿手好戏”,气血不足也分为好多方面,所以养生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是气血不足而脸色发黄、不爱运动的人,可用黄芪与当归搭档助气血;如果是心脾两虚而气血不足的人,多数睡眠不好、经常忘事,则适合用黄芪与人参、白术、当归、熟地黄一起养生;如果是气血不足伴有耳内鸣响的人可用黄芪与人参、肉桂、熟地黄、当归一起养生。

养生要注重整体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黄芪养生虽好,但是有表证的人、气滞湿阻的人、消化不好的人、过度阴虚的人不要用它养生,而且用9至30克为度,用太多也不行。

传统的中医文化注重整体观念,气血、五脏、六腑等都不能以单独“零件”来看,它们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一荣百荣”的关系,所以养生要了解“整体”而非单一的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