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京剧院克拉玛依文化中心成立

 cxag 2019-10-16

新疆克拉玛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就在这里。六十年来,这座在沙漠和戈壁滩上建立的城市,为新中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把国粹送到边疆 送到老百姓身边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京剧院组织京剧表演艺术家曾连续两次远赴这座石油城市慰问演出,给当地的石油工人、各民族的京剧戏迷们带去了精彩的演出,名家名角的精彩演唱让一线石油工人和边疆戏迷近距离感受到国粹艺术的独特魅力。克拉玛依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袁慧琴表示:“我们在任何场合都能演,在任何地方都能演。”

国家京剧院还曾慰问克拉玛依油田机械厂退休人员,感激老人们为新疆建设奉献了最好年华。

国家京剧院艺术家们还来到步行街茶楼,与当地戏迷们见面。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国家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在克拉玛依演出5场,并举办2场现场教学。当地群众对京剧的热情和喜爱,令演出人员也喜出望外。

国家京剧院克拉玛依文化中心成立:

扎根基层 让国粹艺术绽放

10月10日,国家京剧院与新疆克拉玛依市政府共同创建的国家京剧院克拉玛依文化中心挂牌成立。通过这一平台,开展文化共建,推动克拉玛依的文化建设和京剧艺术扎根基层的推广普及。国家京剧院院长宋晨表示,希望这个文化中心发挥出传播京剧的作用,也能成为在新疆进行京剧创作的基地。

国家京剧院克拉玛依文化中心成立后,国家京剧院将在克拉玛依设立创作采风基地进行剧本创作,开展“京剧艺术进校园”活动。知名的京剧艺术名家、大家走进学校,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学生托力哈娜依·吐尔洪江说:“以前还没有近距离接受过国粹京剧的熏陶,今天第一次特别近距离去接触这些东西,会比以前更有兴趣去了解这些文化,以后会经常在网上搜一些京剧去看。”

国家京剧院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专项活动,定期组派专业演出团体以文艺小分队方式走进社区、走进油田、工矿,开展慰问演出活动。同时帮助当地组建市民京剧团,由国家京剧院派专业老师进行对口帮扶、艺术指导。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袁慧琴表示,我们是在送文化,也是在种文化。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文化一定要跟上,让我们这门国粹艺术深深地扎在边疆群众中,我想这样也可以提升我们民族大融合、文化大认同。

首场慰问演出举行 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国家京剧院克拉玛依文化中心成立后的首场慰问演出在克拉玛依群艺馆举行,由国家京剧院三十多名青年表演艺术家和乐器伴奏人员参加,艺术家们表演了《三岔口》《贵妃醉酒》《杨门女将·探谷》等经典折子戏。舞台上,艺术家们唱念做打、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长拳短打干净利落,唱腔优美动听,鼓点扣人心弦,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袁慧琴希望通过这一场场认真挑选、精心准备的折子戏,丰富人们的精神家园,用精美的艺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观众谢惠珍说:“非常高兴国家京剧院把这么好的折子戏带进油城,享受了这么好的文化大餐。我也是个戏剧票友,我也非常喜欢,希望有这样的机会常来,为我们多演几场。”

此次带队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袁慧琴,刚刚参加了国庆群众游行庆祝活动。她顾不上休息,又带队深入基层,这是她第三次来到克拉玛依演出,看到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在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手中改天换地,她由衷地表达着文艺工作者的一份敬意。

袁慧琴说:“在我们五十年代就是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离开了大都市的生活,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这座沙漠城市。但是他们非常想念思念自己家乡的戏曲艺术,尤其是对我们国粹京剧艺术的渴望。作为一名艺术家,我们应该把我们的京剧艺术带到边疆来,奉献给这些可爱的人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