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一年当中最热闹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在每年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全国各个省份都津津乐道的话题便是每个省的高考状元花落谁家,可以说高考状元在当今社会也是一份无上的荣耀。 其实不仅是在当今社会,在古代,学子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高中状元,高中了状元就代表着接下来的人生能够飞黄腾达,前程似锦,谁不想高中状元呢? 但是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状元,状元的位置还没做满一个月便惨遭车裂,考上了状元却落得人头落地的下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明朝历史上最惨的状元,这个状元就是陈安阝(fǔ),不知道你对这位状元熟不熟悉?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后世对他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依靠着自己的实力打下了大明的江山,有人却说他是一位嗜杀成性的君王。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后世为什么会给予朱元璋这样的评价! 科举会试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为了选拔新鲜的血液,历朝历代的科举考官一般都是由皇帝来亲自点将,明朝也不例外,朱元璋经过反复权衡以后,终于决定派遣85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说到刘三吾,在这里就不得不重点介绍一下他了。他可是个人品才学俱佳的大人物了! 刘三吾 刘三吾,自号坦坦翁。仕元为广西静江路副提举。入明后,于洪武十八年以荐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三十年主考会试,以会试多中南人,坐罪戍边。建文初召还。不久即卒。 刘三吾在当时可是大儒。刊定三科取士法,为御制《大诰》、《洪范注》作序,可以说是一位人品才学俱佳的考官。 春榜(南榜)在经过了9天3场4科的考试以后,刘三吾等一行考官也马上投入到了阅卷当中,经过了严格的阅卷程序后,取录宋琮等51名学子,在经过廷试后,以陈安阝为第一名﹑尹昌隆为第二名,刘仕谔为第三名,是为春榜。 然而在发榜后没多久,就有北方的学子发现春榜上所录取之人都是南方人,所以又被人戏称为南榜。 北方学子上访告状这个消息在北方学子中很快传开,北方居然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北方学子心中十分不满,没过几天,落榜的北方学子就联合起来,到明朝礼部鸣冤告状,认为考官刘三吾等一行人肯定和南方学子暗中勾结,收受贿赂,在阅卷上明显偏向南方学子。甚至有一些北方学子不断喊冤,拦住官员轿子上访告状。 成立“调查小组”没多久这事情就闹得满城风雨,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当然不允许此类事件的发生。然后大怒,要求彻查此事,于是下令让侍读张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等人成立了一个12人的“调查小组”,彻查此事。 张信等人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不敢马虎,经仔细调查发现,所有录取的南方51位学子都是真才实学,并无任何猫腻。 引发争议本想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不料这个结论又在民间引发了争议,北方学子无法接受调查结果,并不认可此次调查,另外在民间又有谣言传出,认为张信等人被原来的考官刘三吾等人收买了。 民间的消息自然而然的又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在当年的五月份,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科举的主考刘三吾和副主考白蹈信等人为“蓝玉余党”,认定刘三吾为“反贼”,涉案官员一律受到了严惩。 车裂处死庆幸的是,主考官刘三吾因年老体衰免除死罪,被发配至西北,副考官白蹈信车裂处死,另外调查小组的张信也被凌迟处死。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状元陈安阝也被革除功名,车裂处死。 影视剧照 那么这个事件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呢? 在当年六月,朱元璋亲自策问,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是为夏榜。因所录61人全是北方人,又被称为北榜。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案。 看完这个史实,小编最同情的还是陈安阝,十年寒窗苦读,靠自己的一番努力考上了状元,却惨遭车裂,不仅荣华富贵和一生的抱负没有实现,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了,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无辜的状元了。可见,在封建社会,公平正义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 好在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公平法治的时代,只要通过真才实学,都能成为想要成为的自己,拥有想拥有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