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婉娩YanYan 2019-10-17

对于人类而言,云是自然的,更是人文的。可以说丰富的人文因素赋予了“云”远比自然现象更为绚丽、更为热烈的色彩。

中国人往往喜欢用一个“云”字来修饰人间的一些事物。如云鬓、云布、云锦、云台、云游等等。正因为如此,但凡神灵,正是凌驾于云端,一个个人格化的神灵,才显得形神兼备,显出远去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

而这一切以云为素材的所进行的艺术创造,尤其是在被统称为“祥云”的中国传统装饰云纹上更是获得了集中的体现。

作为一种内心观念的图像符号,蕴涵了美好祝愿和梦想的云纹装饰图案,是因何而来的呢?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一、关于云纹图案的起源

关于云纹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云纹源于模仿,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旋转形体或现象的模仿;有人认为云纹产生于人类原始的劳动技术;也有人认为源于人类手的本能运动或是出于原始宗教、原始观念的表达。

尽管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众说纷纭的解释,但云纹究竟是如何产生,依然是尚无定论的问题。但不管怎样,肯定是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

对于以定居农耕为生的中华民族而言,农作物收入的高低取决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天空中云的改变,伴随着雷电、雨雪的变化。远古人民在长期的探索发现中,逐渐认识到云和雨的联系。因而畏天、敬天是云纹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各式各样的云纹

对于远古人类来说,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奇异现象,如风、雪、雷、电、雨、山崩、地裂、洪水、猛兽、噩梦与生死等自然现象,因而就会产生种种神秘观念和宗教意识。这些自然现象就被赋予了一定的神性,甚至被神化。

当人们把这种具有神秘属性感知的事物,用“纹样”的符号或形态表现出来时,这些“纹样”的符号、图形,必然带着各种神圣、神秘的灵验意味,甚至认为具有与原有物象同样的功能与神性。而云纹就伴随着天上的“云”逐渐走进了中华民族的纹饰中。

二、关于云纹图案的发展

纵观中国云纹上下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传承脉络是比较清晰的。随着岁月的推移、朝代的更换、政权的变换,云纹图形表现出的,都不是对原始母题的彻底否定,而是以新的审美观念赋予新的形式,使母题得以不断地丰富和拓展。

而每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形式与风格特征,都有着一一对应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的发展背景作支撑,都有融入各自时代因素的不同风貌。

作为十分典型的抽象几何纹——彩陶上的原始“旋纹”,凝聚着丰富的原始观念,风格形式古朴单纯,粗犷生动。不仅体现除了严肃、神圣的多重含义。更是原始先民在面对大自然的强大压力和现实的困境时,出于一种敬畏神冥之力或赋予种种现象以人格化解释的认识状态。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半山类型 旋纹罐

到了商周时期,在青铜器、陶器、玉器、骨器以及各类织物上,大量运用的是一种变形的方形云纹,即“云雷纹”。

作为商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纹样类型,它十分贴切地处理了辅纹与主纹之间的关系,不仅层次分明、疏密有致,而且虚实相间,以简单的造型、繁复的排列烘托出狞厉厚重的主体形象,营造出一种沉雄磅礴、撼人心魄的装饰气氛。如房山琉璃河西周中期墓葬中出土的云雷纹簋:颈部及圈足部位绘有云雷纹。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秦汉时期,不仅生产力得到提高、各项工艺技术得到了长足进步,而且社会制度也得到变革、思想领域也得到解放,这使得装饰艺术的风格面貌也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

作为精神世界表征的装饰纹样,释去了原始宗教的重负,散去了凝重的气息,展现出了别样的活泼与浪漫。如飞扬流动、奔放不羁的云气纹,色彩有的仅用红黑两色,明快强烈;有的则比较丰富,层次变化微妙含蓄。给人一种充满幻想、具有浪漫色彩的感觉。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汉代画像漆盖盒(云气纹)

在丝绸之路开通和佛教思想传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时的云纹图案是通过一种移花接木的嫁接方法,加入了植物纹样的结合形式,突破了原来以几何或动物纹样一统全局的格局,超越了狭隘意义上的祥云图式的形态特征,即“流云纹”。

可以说这形成了有史以来,内容最为宽泛、形式最为丰富多样的结构形式,为图形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思维空间以及提供了多种想象可能性。渗透出一种简洁、质朴、率性、自然、融合而成的风格特征。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流云纹 青铜器犀牛尊

作为被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时代之一的唐朝,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都堪称是发展的鼎盛时期。 百业兴旺,华夏文化兼容并蓄,融合消化世界各国的文明。

因而唐代的纹样富丽堂皇、雍容华贵、雄浑博大、圆润饱满,蕴含着一派盛世之风。出于特定的社会现实和审美取向,云纹图形发展为了“朵云”和“如意云”。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如意云纹

单纯的定型化朵云纹,是由内敛式勾卷形为主形的“云头”和以飘逸的尾线尾形构成的“云尾”组成。它以简洁的形式,将圆润与尖削、丰腴与清隽、稳静与变动、敦厚与飘逸以及体感与面感等对立的性态、形状与品格交融一体。将自然与人文、感性与理性、形象与观念、物象与意象等相异的性质、范畴与方式交融一体。

这种近于完美境地的“中庸”美学特性,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堪称形美意足、规范标准的一种“云纹”样式。云纹被广泛地运用于铜镜等各类百姓日常生活用具的装饰,如大兴亦庄80号地出土的唐代铜镜:背面中心有一圆钮,钮的四周装饰有卷云纹。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唐朝 云纹蝙蝠 葵花 铜镜

宋元时期,云纹图案不仅继承了唐代朵云的基本样式, 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有了创新,如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组合关系。使“朵云”的表现形式逐渐丰富多样化。增多的波折曲线、勾卷云头和旁出的云勾,使这一时期的朵云纹在形态上显得较为复杂。

另外,宋代云纹中还出现一些格式比较散漫的写意性样式。这些样式具有类似于汉代云气纹的生动气象,但形态更为简练,笔调更为率意。如北海公园北岸澂观堂门外建于元代的的铁影壁:由一块中性火成岩雕刻,上为单檐歇山顶,刻有屋脊瓦垅及勾头,两面浅雕云纹、异兽等纹饰,古朴雄健。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北海公园 铁影壁

“云头”与“云尾”情同手足,是祥云图式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明代它们却以相对独立的组合形式存在,形成了盛行于明代的“团云纹”。它以多个云头组合成为中心,云尾则发散式的分布在云头的四周,都以相对独立的面貌作为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组合性的。

其组合模式有多种,以四合居多。构形单位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向中心聚合,形成一个呈二维展开的、保持相对性和秩序性的平面化结构。这种平面化结构使得“团云”不同于“朵云纹”那种似乎 “直立”的“平视”效果,它给人以“平摆”的“俯视”感觉。显然,中国云纹的形式演绎于明代已进入高度图案化的境地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明代 剔犀云纹长盘

在清代,云纹和龙兽纹结合而成的云龙纹的图案特别多,比如织锦、龙袍、瓷器等。特别是瓷器上的纹样,线条概括、简练,装饰的主体是飘动上升的云气,或是做其他纹样的陪衬,有一种飞翔之感,寓意高升和如意。这一时期的云纹图案更加平面化和图案化,云尾变粗,云身显得更加饱满,但依然保留着云气的动感。如出土的清代云龙三现青花罐:云的形式和龙飞翔的气势相结合,栩栩如生。

在中国,自古至今,无论是神佛还是仙怪,为啥都是用云彩烘托?

清代 云龙三现 青花罐

总结

祥云图形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民族气息,它从抽象的混沌到逆行的清晰、从简洁的单体到复杂的组合、从无定的时尚到定型的程式,上下数千年,宛如行云流水,不息演变,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审美意识。

然而,发端于原始旋纹的构形元素和结构模式,却是显现于历代云纹样式的文脉,一贯而下,不曾间断,仪态万千地贯穿整个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史。它迈着轻盈的脚步,挥着洒脱的身姿,在海阔天空般的装饰舞台上高度自由地任意变化着,演奏了一首首引人入胜的畅想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