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朝与南宋,究竟谁是正统?

 地图帝 2020-07-02

辽朝亡于公元1125年,金朝亡于公元1234年,宋朝亡于公元1276年(一说亡于公元1279年)。但是作为官方修史的《辽史》、《金史》、《宋史》,却修于元朝末年的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上距三朝中灭亡最早的辽朝,已二百多年。

三史为何直到元末才修?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元朝君臣对辽、金、宋三朝谁才是正统争论不休。从元世祖忽必烈一直吵到元朝后期。最终,元朝决定三朝各修正史,才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不过,元朝和明朝有很多士大夫认为辽是不能给予正统的。原因是辽朝的统治区域实在太靠北了,距离中原遥远。辽朝的疆域,主要包括内蒙古东部、东北、外东北,山西省、河北省的北部,以及外蒙古大部、半岛东北部。这些地区的文化发展和中原文化比相对较为落后,只有辽朝在太宗时新占的幽云十六州(天津——山西大同一线),是辽朝汉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但与中原发达的汉文化也没法比。更多的士人认为正统应该给北宋,因为北宋占据中原,即使宋辽互称南北朝。

那么,以这些人的逻辑,问题又出现了,就是灭掉辽朝、北宋的金朝,与北宋逃亡宗室建立的南宋,谁是正统。不给辽朝正统,是因为辽朝统治核心区域距离中原太远,但是金朝是占据中原的。

公元1115年,臣服于辽朝的女真部首领完颜阿骨打不满辽朝统治,建立了金朝,定都会宁府(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之后,金军与南宋军陷入混战,一度将宋高宗赵构追到了海上,但金军在江南无法立足,被南宋军民打回长江北岸。

赵构只想守住江南半壁,杀害岳飞与金人议和。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划分了地盘。当时金朝疆域差不多以燕山山脉分为两个部分,燕山山脉以北地区和燕山山脉以南地区。燕山山脉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外东北、半岛东北部、内蒙古东部。这里的汉文化相对不是那么发达,主张正统给宋的士人是以这个理由反对正统给金的。

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包括辽朝南线的南京路、西京路,也就是从五代后晋那里得到的幽云十六州,以及淮河北岸、秦岭以北、兰州以东的地区。以现在的省份计,包括京津两市、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大部、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陕西省秦岭以北、甘肃省东部。

辽与北宋争正统时,主张正统给宋的理由就是北宋占有中原地区。金与南宋对峙时,中原已完全被金朝控制,所以有些人认为正统应该给金。五代十国时,梁、唐、晋、汉、周占据中原地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平(荆南)、南汉占据南方(十国中只有北汉在山西中部)。正统显然是属于五代的,没有多少认为十国是正统,因为五代占据中原。北宋承后周的正统,是可以的。但当北宋灭亡,南宋逃到江南,金朝占据中原,所以金朝应为正统。

金朝立宋降臣张邦昌,南宋人记载:“虏(金朝)立张邦昌以主中国。”张邦昌被金人立为楚帝时,南方还多为南宋控制。按南宋人的潜在逻辑,统治中原者才是正统。

金朝虽然起于当时的文化相对落后的白山黑水间,但统治中原后,他们也认识到争正统的重要性。金朝的君臣都认为本朝是正统,按古代的五行说,宋为火德,故称“炎宋”,而金自认为上承北宋,北宋德运已为金朝所接,自称土德。

金章宗后期,南宋名将吴璘之孙吴曦在四川反宋降金,《金史》的记载就是“吴曦仗中国以为援。”这里的中国,显然是指占据中原的金朝。金朝直到快要灭亡时,依然认为自己是正统,视南宋是自己的附属国。这并非是金朝自大,南宋确实是向金朝称臣的。

南宋的疆域其实并不小,包括淮河以南,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云南(大理国)以东。具体省份包括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上海市、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江西省,陕西省秦岭以南、甘肃省东南部、四川省青藏高原以东、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川渝黔桂四省区市内有大量的当地部族,但臣服于宋)、广东、海南。

论综合实力,南宋不弱于金,但赵构只求偏安。绍兴和议时,决定向金称臣。金朝皇帝派使者来到临安,正式册封赵构为宋皇帝。赵构为此感激涕零,说什么“世代子孙,皆(向大金)守臣节”,称金朝为“上国”。这些史实足以证明,金与南宋的关系,至少表面看是宗主国与臣属国的关系。

三国魏蜀争正统时,即使有些人不认同偏安的蜀汉是正统,但蜀汉至少没向魏称臣。南北朝争正统时,南朝在军事上较为弱势,也没有向北朝称臣。如果南宋不向金朝称臣,有些士大夫还是可以为南宋争正统的。

因为辽、金、宋三朝的正统论始终没有定论,元朝修三朝史的任务直到元末才完成。到了明朝,认为宋为正统。到了清朝,乾隆帝也认可宋为正统。但是明、清两朝认可宋为正统,都是从维护本朝统治角度考虑的,并不能因此来否定金朝是正统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