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经典》孟子 1 转载

 悠悠清莲 2019-10-17

《国学经典》孟子  1


                                                               转载



《孟子》是古代十三经的最后一部,不但继承了孔子的仁政思想,还是古代 四书中最有文学 价值的一部,对后世散文影响至深,其关于个人修养与古诗理解的一些看法,对后世的文学 批评也建功甚伟。

《孟子》为战国时代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孟子》是其弟子万章等人编着,书中主要记录孟 子言行,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共七篇。

《孟子》全文气势磅礴,如滔滔泉涌,不择地而出,横行无阻,极有“浩然之气”与“万物 皆备于我”的豪放胸襟,加之层层叠叠的排比句式,善于用形象说理,行文磊落舒畅,嬉笑 怒骂,绝不滞涩生硬,“笔锋中常带感情”,堪称国学经典中的经典。

梁惠王

【原文】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译文】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 ,何必谈利呢?

【原文】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①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gu)②不入洿(wu)池③,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 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 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一点,就不要指望魏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多了。不耽误百姓的农时 ,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 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丧事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百姓生养死丧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原文】仲尼曰:“始作俑①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译文】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俑土偶的人,该会断子绝孙吧!”这是因为木俑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这样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原文】仁者无敌。

【译文】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原文】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幼③吾幼④,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这样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要统治它就很容易了。

【原文】权①,然后知轻重;度②,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译文】权衡一下,才知道事情的轻重;测量一下,才知道物体的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

【原文】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齐王曰:“不若与人。”

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齐王曰:“不若与众。”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快乐。”

孟子问:“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同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

齐王说:“不如同很多人一起欣赏快乐。”

【原文】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①,文王事混夷②。惟智者为能以 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xun yu)③,勾践事吴④。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 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译文】齐宣王问道:“同邻国交往有什么原则吗?”

孟子答道:“有。只有仁人能以大国的地位侍奉小国,所以商汤曾侍奉葛国,文王曾侍奉混夷。只有聪明的人能以小国的地位侍奉大国,所以周太王曾侍奉獯鬻,勾践曾侍奉吴国。能以大国地位侍奉小国的,是乐于听从天命的人;能以小国地位侍奉大国的,是畏惧天命的人 。乐于听从天命的能安定天下,畏惧天命的能保住他的国家。《诗经》上说:'畏惧上天的威严,才能得到安定。’”

公孙丑

【原文】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译文】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 ,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

【原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①。

【译文】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位弟子敬服孔子那样。

【原文】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仁就获得尊荣,不仁就招来耻辱。

【原文】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译文】尊重贤人,任用能人,杰出的人在位,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而且愿意到那个朝廷去做官。

【原文】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原文】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译文】行仁的人就如比赛射箭:射箭手先要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放箭;射不中,不怨恨赢了自己的人,只有反过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罢了。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译文】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不是不坚利,粮食 不是不多,(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逃离,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原文】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战必胜矣。

【译文】控制人民不迁逃,不能靠国家的疆界;巩固国家江山,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威服天下,不能靠兵器铠甲的坚利。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连家里人都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天下的人都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连家里人都背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罢,战则必胜。

【原文】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译文】那时是一个时候,现在是一个时候。每五百年必定会有圣王出现,这期间也必定会有闻名于世的贤才。从周以来,已经七百多年了。按年数说,已经超过了;按时势来考察,该出现圣君贤臣了。上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罢了,如果想让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时代,除了我,还有 谁(能担当这个重任)呢?我为什么不愉快呢?

滕文公

【原文】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译文】君子的道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道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倒伏。

【原文】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治理百姓的事是不能松劲的。

【原文】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gāo yáo)为己忧①。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译文】尧把得不到舜当作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当作自己的忧虑。把耕种不好百亩田地当作自己忧虑的,是农夫。把财物分给人叫惠,教人行善叫忠,为天下物色贤才叫仁。因此 ,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物色到贤才是困难的。

【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 这才叫作大丈夫。

【原文】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译文】我难道是喜欢辩论吗?我是不得已而辩论啊!

离 娄

【原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译文】不靠圆规和曲尺,画不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

【原文】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kui)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译文】所以说,要想显得高,一定要凭借山陵,要想显得低,一定要凭借河泽;执掌国政不凭借先王之道,能说是聪明吗?因此,只有仁人才应该处在高位。不仁的人处在高位,这会使他把 邪恶传播给众人。在上的不依照义理度量事物,在下的不用法度约束自己,朝廷不信仰道义 ,官吏不信仰法度,君子触犯理义,小人触犯刑律,国家还能生存的,只是由于侥幸罢了。

【原文】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译文】想成为好君主,就要尽到做君主的道理;想成为好臣子,就要尽到做臣子的道理。

【原文】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 正而天下归之。

【译文】爱别人,别人不来亲近,就要反问自己仁的程度;治理别人却治理不好,就要反问自己智的程度;礼貌待人,别人却不理睬,就要反问自己恭敬的程度。行为有得不到预期效果的,都要反过来求问自己。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就会来归附他。

【原文】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译文】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

【原文】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译文】天下有道时,道德低的受道德高的役使,才智少的受才智多的役使;天下无道时,力量小的受力量大的役使,势力弱的受势力强的役使。这两种情况,符合天理。顺从天理的生存,违逆天理的灭亡。

【原文】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一个人必然是自己招致侮辱,人家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己招致毁败,人家才来毁败它;一个国必然是自己招致讨伐,别人才来讨伐它。

【原文】桀(jie)、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kuang)也。

【译文】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原文】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译文】自己戕(qiang)害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什么话说;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能同他有所作为。说话诋毁礼义,这叫自己戕害自己;自认为不能守仁行义,这叫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