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经典》孟子 2 转载

 悠悠清莲 2019-10-17

《国学经典》孟子 2


转载




【原文】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译文】只要人人爱父母、敬长辈,天下就会太平。

【原文】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 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 一直尊敬他。

【原文】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 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 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

【译文】假设有个人,他以粗暴蛮横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定会反省自己:我(对他)一定还有 不仁的地方,无礼的地方,要不这种态度怎么会冲着我来呢?反省后做到仁了,反省后有礼 了,那人的粗暴蛮横仍然如此,君子必定再反省:我(待他)一定还没有尽心竭力。 经过反 省,做到了尽心竭力,那人的粗暴蛮横还是这样,君子就说:“这不过是个狂人罢了。像他 这样,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有什么可计较的呢?”

【原文】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 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 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译文】因此君子有终身的忧虑,没有一时的担心。至于终身忧虑的事是:舜是人,我也是人;舜给 天下的人树立了榜样,影响可以流传到后世,我却仍然不免是个平庸的人,这是值得忧虑的 。忧虑了怎么办?像舜那样去做罢了。至于说到君子(一时)所担心的,那是没有的。不仁 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时的担心,君子也不认为值得担心了。

【原文】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译文】恭敬的人不欺侮别人,节俭的人不掠夺别人。欺侮人、掠夺人的君主,唯恐别人不顺从,怎 么能做到恭敬和节俭?恭敬和节俭难道可以靠声音笑貌强装出来的吗?

【原文】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译文】君主仁,没有谁不仁;君主义,没有谁不义;君主正,没有谁不正。一旦使君主端正了,国 家就安定了。

【原文】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译文】有料想不到的赞誉,有吹毛求疵的毁谤。

【原文】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译文】一个人说话随随便便,那就不值得责备他了。

【原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译文】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

【原文】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狗马 ,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不相识的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 仇人。

【原文】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译文】无罪而杀士人,那么大夫就可以离开;无罪而杀百姓,那么士人就可以迁走。

【原文】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译文】君主仁,就没有谁不仁;君主义,就没有谁不义。

【原文】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译文】不符合礼的“礼”,不符合义的“义”,有道德的人是不遵行的。

【原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一个人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原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译文】有德行的君子,说话不一定都兑现,做事不一定都彻底,只要落实在“义”上就行。 

【原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有德行的君子,是不失掉婴儿般纯真天性的人。

【原文】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靠善来使人心服,没有能使人心服的;靠善来教育感化人,才能使天下的人心服。天下的人 不心服却能统治好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告 子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 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存是 我所想要的,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放弃生存而要义。生存是我所想要 的,但所想要的有超过生存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憎恶的,但我所憎恶的有超过死亡的,所以有些祸患我不躲避。

【原文】君子不亮①,恶乎执?

【注释】①亮:通假字,通“谅”,诚信。

【译文】君子不讲求诚信,还有什么操守呢?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①乱其所 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②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

【注释】①拂:违背,不顺。②拂(bì):通“弼”,辅佐。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 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一个人常有过失,才能改正;心志遭困苦,思虑 被阻塞,才能发奋有为;表露在脸色上,抒发在言语中,才能使人了解。国内没有执法的大 臣和辅佐君主的士人,国外没有势均力敌的国家和外患的威胁,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就 能明白忧患中能获得生存、安乐中会遭致灭亡的道理了。

尽心

【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①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 夫。

【译文】百姓是最重要的,土谷之神次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所以得到许多百姓的拥护就能 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信任就能做大夫。

【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 成章不达。

【译文】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 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 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 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原文】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译文】做了而不明白,习惯了而不觉察,一辈子走这条路,却不知道那是条什么路,这种人是一般 的人。

【原文】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译文】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原文】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 民财,善教得民心。

【译文】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 ,百姓害怕(违背)它;良好的教育,百姓乐于接受它。良好的政治能聚敛到百姓的财富, 良好的教育能赢得百姓的拥护。

【原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文】君子有三件值得快乐的事,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 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 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这三件快乐的事,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 。

【原文】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译文】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好吃,口渴的人觉得任何水都好喝,这并没有尝到饮食的正常味道 ,而是受了饥渴损害的缘故。难道只有嘴巴肚子有饥渴的损害?人心也都有损害。人们能够 不把(类似)饥渴的损害变成对心的损害,那么(一时)赶不上别人,也不必为此忧虑了。 

【原文】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①,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译文】君子教育的方法有五种:有像及时雨滋润沾化的,有帮助养成品德的,有帮助发展才能的, 有解答疑问的,有(靠品德学问使人)私下受到教诲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施行教育的方法。 

【原文】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译文】天下清明太平,道能被我施行;天下混乱黑暗,不惜为道献身。没听说牺牲了道去迎合别人的。

【原文】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译文】君子对于万物,爱惜而不必施予仁德;对于百姓,施予仁德而不必视作亲人。(君子)首先 要亲近亲人,进而把仁德施给百姓;把仁德施给百姓,进而爱惜万物。

【原文】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译文】春秋时代没有符合义的战争。那一次(战争)比这一次好一点的情况,还是有的。所谓征, 是指天子讨伐诸侯,同等的诸侯国是不能相互征讨的。

【原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译文】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 两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武王那样)最仁的人去讨伐(商纣那样)最不仁的人, 怎么会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棒都漂起来呢?

【原文】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译文】不信任仁人贤士,国家实力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等级关系就会混乱;没有政事,国家 财用就会不足。

【原文】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译文】不仁的人得到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情况;不仁的人却得到天下,是从来没有过的。

【原文】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人用自己清楚明白的道理使别人也清楚明白,现在的人却要用连他自己都糊里糊涂的道理 去使人清楚明白。

【原文】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物有三样:土地,人民,政事。把珍珠美玉当作宝物的,灾祸必将落到他身上。 

【原文】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 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①之实 ,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NE242②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 不言NE242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译文】人人都有不忍心干的事,把它推及到他所忍心去干的事上,就是仁;人人都有不肯去干的事 ,把它推及到他所肯干的事上,就是义。一个人能把不想害人的心理扩展开去,仁就用不尽 了;一个人能把不愿扒洞翻墙(行窃)的心理扩展开去,义就用不尽了;一个人能把不愿受 人轻蔑的心理扩展开去,那么无论到哪里,(言行)都是符合义的了。士人,不可以交谈而 去交谈,这是用言语试探对方来取利;可以交谈却不去交谈,这是用沉默试探对方来取利, 这些都是扒洞翻墙一类的行径。

【原文】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①而道存焉;君子 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译文】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君子 所说的,虽然是眼前近事,而道却蕴含在其中;君子所把握住的,是修养自己,却能使天下 太平。常人的毛病在于荒弃自己的田地,却要人家锄好田地,要求别人的很重,而加给自己 的责任却很轻。

【原文】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

【译文】修养善心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求利的欲望更好的了。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少,那么即使善心有 些丧失,也是很少的;一个人求利的欲望多,那么即使善心有所保存,也一定是很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