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每年的十月份对于高三学子来说都是比较煎熬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备考渐入深水区,科目难度不断加大,学习量骤然增加,尤其对于理科生,苦日子才算开始。很多学校已经考完了进入高三的前两次模拟考,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焦急、迷茫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增加学习时间。 的确,确保足够的时间投入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也是传统意义上刻苦勤奋的表现,但是这不应该包括熬夜学习,特别是晚上12点以后的学习。作为带领一群学生走向高考的高三班主任,坚决不熬夜是我给学生所下的一道“命令”。作为高三班主任,我要说:学到晚上12点后不是啥光荣事,决定高考成败的永远是效率。
不熬夜,是高三备考的一条底线,守不住学习就会出麻烦。 进入高三前,每个学生已经有了十一年的求学历程,高三是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年,决定前途命运的一年,因此高三意义非凡。然而,现实中不少学生把高三过度解读了,加之一些网文的渲染,形成了“不熬夜无高三”的错误认识;熬夜之外,轻易拔高难度、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同样会造成不良影响。 其实,高三也是一段寻常学习历程,保持正常的学习节奏更为重要,更何况熬夜带来的连锁反应真的伤不起。
1、熬夜学习效率低下,得不偿失 高三学生的每一天都是在大强度学习中度过的,早上最迟六点就要起床,以十一点半完全入睡计算,中间有十七个半小时时间,除去午睡半小时,剩下的时间绝大多数都在学习。身体会有疲惫的时刻,大脑更是如此。大脑一旦疲惫,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就接踵而至,最可怕的莫过于反应迟钝、昏昏欲睡和注意力不集中,一个晚上,实际上没有学到多少东西。 在大脑亚健康状态下的学习,是和高效率没有关系的,我们有很多同学的每个深夜,就是这种状态,我把这叫伪勤奋,不值得赞赏。也有些同学会说,我一到晚上十一点后就特别精神,而且第二天早上更加精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规律的作息也包括特殊情况,偶尔熬夜无可厚非,但是,长此以往实在不可取,因为每个人的身心承受度是有限的,等到身体向你明确发出警告,问题已经很严重——失眠、健忘,甚至神经衰弱就会找上门来,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再补充一句,的确有极个别人是所谓的猫头鹰型奋斗者,但为数很少,也有其身体原因,各位高三同学切莫轻易模仿。
2、熬夜是对第二天学习的不负责,一连串的麻烦等着你 作为班主任,我一直倡导做别样的“三好学生”——吃好、睡好、心情好,睡好真的很重要。睡眠不足,直接影响到第二天学习。每个早自习都要和学习一起度过,偶然会发现有学生打瞌睡,至于第一节课,睡觉者甚众。在家长看来,早上第一节课应该是学生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但在老师看来,却是最差的之一。问题严重的学生,可以一个早上都能睡过去,如此状态,上课效果根本无法保证。 每个早上,老师们不仅要忙着讲课,还得忙着提醒睡着的学生。 上课状态差,错过了很多内容,课后做题效率急剧下降,白天完不成的学习任务只能放到晚上。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场景:家长提醒孩子早点睡,孩子振振有词怼一句,早点睡我作业能写完吗?为何写不完,白天效率太低,根源是上课状态差,知识掌握严重不到位。 如果长此以往,学习进度就会不断滞后,慢慢地差距就此形成。等有一天模拟考成绩惨不忍睹时,大家都感到很纳闷——不是学得很刻苦嘛,每晚都学到那么迟,怎么会成绩这么差。此时,原因不言自明,都是熬夜惹的祸。 至于两种更加隐蔽的情况,也需要多加重视,那就是睡眠不足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这两个不受欢迎的家伙, 对学习带来的问题也不小。很多学生自我感觉很用功,但就是学不上去,其实,睡眠不足正是他们鞋子里的那粒沙子,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前进的步伐。
3、在高效率的前提下珍惜时间,是高三最好的打开方式 如今各地都在学习衡水模式,但都集中在学习人家军事化的管理,而对于衡中学生超高效率的时间利用经常忽视,在我看来这正是衡中成功的制胜法宝。时间完全按照分钟来计算,吃饭只有十五分钟,但是,充足的睡眠绝对要保证,否则就是违纪——衡中模式完全符合现代社会高效率工作的现实。 让自己更加专注一些,思维更加活跃一些,从课上到课后,只要学习就全身心投入——如果要说高三学习更加紧张,它应该体现在这些方面。
坚持每天高效率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水平,更能锻炼出更为强大的学习能力,学习进入良性循环。据我所知,我班上成绩最为优秀的学生,没有一个是熬夜学出来的,但他们平时上课、学习状态之好,让人无可挑剔。 高考备考是一场精神与身体的马拉松,每天都有好状态才能笑到最后;熬夜不是长久之计,高三的苦在于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突破点。考出好成绩的因素很多,今天先让我们做到科学作息,赢在状态,效率决定高考成败。 |
|
来自: 昵称27462920 >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