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清官诗话

 涂鸦吧 2019-10-17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洁身自律、清廉自守、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官廉吏,他们的为人、品行一直深受后人敬仰和赞誉。重温他们代代相传的佳话,永远都不“过时”。

  东汉名臣杨震为人正直,德才皆备,入仕二十年,恪尽职守,勤政廉洁,从不谋取私利。公元117年,杨震被调回京都洛阳,先后任太傅、司徒等职,不少人想行贿谋私,都遭到他坚决拒绝。一天深夜,有人贿送黄金十斤,送礼者说:“暮夜无人知。”杨震回答道:“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这句话流传千古,现在读来,仍令人肃然起敬。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从未受贿或向地方官员索贿,但他离任返乡时,发现行囊中有两块玲珑可爱的天竺山石,那是他游天竺山时捡的。他山之石据为己有,白居易感到有损清白名声,追悔莫及,写下诗句:“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同样,大诗人杜甫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府中当幕僚时,有人送他一条十分名贵的毛毯,杜甫原物送还后,题诗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赠情。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北宋时期的包拯,一生铁面无私,不畏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深为百姓称颂。在他六十岁寿辰时,他吩咐家人,一概不收寿礼。不料,第一个送来寿礼的竟是皇帝。家人无奈,只好拿来红纸一张,皇宫送礼来的太监在上面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礼不通。”包拯看后,挥笔回敬道:“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言辞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巧妙地辞去了皇礼。

  明朝于谦在任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自己既不受贿,也不向上行贿,得到百姓的广泛拥护。他写的《石灰吟》一诗脍炙人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在从山西巡抚调任京城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送给他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举起两袖道:“我带有两袖清风已足矣。”随后又写下一首七律《入京》:“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两袖清风”一词也被沿用至今。

 明代,信阳知州胡守安任满时曾写下《任满谒城隍》诗: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来时贫

    他借向“城隍”辞行,表明自己的清白。
    明代的况钟,曾三任苏州知府。他兴修学府,平反冤狱,严惩贪官,很受百姓拥戴。一次任满回京时写下一首诗:

    
 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
 

    清代道光年间,湖南的蔡信芳在陕西蒲城任知县。他清正廉明、政绩卓著。任满之日,百姓拦路挽留,场面颇为动人。蔡信芳情不自禁地吟诗相赠: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秦中一寸棉。
    回首群黎皆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清代,陕人刘玉在四川任官,托人给家中捎回川红花二斤。他的父亲拒不收纳,而且还写了一首诗告诉他:
     家中平安告尔知,谷粮岁入小有余。
    丝毫不用蜀中物,好做清官答圣时。

    
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在山东潍坊任知县时,为官清廉,曾写过《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郑板桥因请求赈灾济民而惹怒上司,遭受迫害,被罢官回乡。临走时,他身着布衣,骑着小毛驴,除了几箱书籍字画,别无所有。前来送行的百姓逾万人,个个痛哭流涕。为答谢百姓深情,郑板桥画了一幅墨竹,上题一诗云:“乌纱掷去不为官,襄襄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表现了诗人不畏权势、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这些古代清官的诗话,或为表达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但所展示出来的都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和大义凛然的铁骨,今天读来,仍具有警示自策、借鉴启迪的现实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