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字号】金华祝裕隆

 老人家1948 2019-10-17

 

1951年元旦,金华祝裕隆泰记门口

当年“祝裕隆”三个字,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闻名遐迩。祝裕隆布店,“老金华”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咸丰末年(1861),海宁袁花村人祝湘岩,在兰溪创建祝裕隆,经营各色绸缎布匹。正如其名,丰裕、兴隆,祝裕隆开业后,生意兴旺,财源滚滚。后又分设游埠成记祝裕隆、金华泰记祝裕隆。到1915年,兰溪、游埠、金华三处资金达30多万银元。仅金华泰记祝裕隆营业额就高达50万银元,居金华商业之霸首,名扬省内外。

金华泰记祝裕隆绸布店开业于清光绪六年(1875)。位于金华西市街中部东侧。“祝裕隆”店面很独特,它不是一般敞开一排的店面,而是由一石库门进入,里面是天井大厅,屋顶玻璃天窗。走进大厅,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摆设8张精制的红木方桌式玻璃台面,内放各式绫罗绸缎。大厅四周靠壁的橱窗和玻璃台桌上,陈列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棉布,楼上楼下两层,场面十分气派。上世纪30年代,为祝裕隆全盛时期,店员达100多人。抗战时期,金华沦陷,布店遭日寇洗劫一空,逃难中又多遭不幸,损失无数,元气大伤。抗战胜利后,回金复业,重振旗鼓。1956年公私合营,1958年转国营。上世纪80年代拆建,为现金华第一百货地址。

百年老店祝裕隆,虽早已消失。至今仍留下一些掌故和口头语。

“徽骆驼”是商界对徽州商人的誉称。徽州商人吃苦耐劳,忠诚守信,热情负责,善经营,会管理。所以“祝裕隆”自创始,几代店主都重用“徽骆驼”。几乎每个重要岗位上,正副职都是交叉使用歙县人和绩溪人。既放手给权,又相互制约。“祝裕隆”在经营制度上很有特色,做到日日清账,十日旬报,月底总报,年终盘点。无论日报、旬报、月报、年报,每笔账、货都要有两人以上复核,层层把关,严防漏洞。每年正月初三,三店经理赴兰溪交账。哪家盈利最高的经理坐首席,老板为各店经理斟酒。正月初六老板到各店迎新贺喜,听取人事及业务安排。“祝裕隆”店规严格,凡姓祝的本家人不得到店借钱、借物,更不得私自安插人到店工作。凡祝姓本家人因事来店最多只能一宿两餐。店内不用本族人,个别进店,即使是小老板也得从学徒开始,三年期满,考核合格才能转为店员。本族中有个叫祝修华的,经全族人同意才破例进店当学徒。先在游埠成记店学徒3年,后又经10多年普通店员生活磨炼,最后,经考核才来金华泰记店当襄理(相当于副经理),足见用人的规范严格。

“顾客是养身父母”这是“祝裕隆”对进店学徒教育的第一条。无论生意大小,要求对顾客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老少无欺。若顾客对服务有意见,必定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对顾客不满意的店员,几经教育不改的,调动岗位,或责令辞退。学徒要三年出师后才能上柜台做生意。上柜要懂得各种布料的规格、性能、用途,要会帮顾客选料、估料、量、剪、包、算,熟练操作,正确无误。店里十分注重培养学徒,除拜师学艺外,晚上要学文化、书法、珠算、记账……使各岗位后继有人。

“进了祝裕隆,一世都不穷”这也是流传当年坊间的口头语。祝裕隆对员工要求很严,同时很注重职工福利和待遇。店经理工资每月10个银元(当时米价100市斤3.20元),正月红包100银元。一般店员工资每月七八银元,年终有“小伙”(奖金),当时素有“耳朵大过猪头”(工资外收入高于工资)之说。店供膳宿,每天除素菜外,肉4两(16两制),不吃肉可发肉票。职工假期三年两归(回徽州老家),回家当年假期有185天,如提前回店另发工资。对优秀及亡故员工子侄,年满14岁可进店当学徒,有的三四代接班,顶职。员工因无后顾之忧,懂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店家融为一体,真正以店为家,尽心尽力。

如今,曾闻名遐迩的祝裕隆,已成过眼云烟,只在“老金华”的回忆中……

记得,小时,一次母亲带我去祝裕隆给我买衬衣料。她给我挑选的是浅蓝色的,她说这不容易肮脏,也好看。而我一定要白色的。母亲笑着说:“你这邋遢鬼,还穿白的,我不洗死!”我只是抿着嘴笑,坚持着。因为我知道“六一”节,我要挂红领巾了,还要上台表演节目。老师说要穿白衬衫、红领巾……

鲜花、彩旗、灯笼、气球……徜徉在西市街上,现代、时尚、热闹、华丽,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倏忽,耳边响起母亲的话;“你这邋遢鬼,还穿白的……”

我感到眼睛湿湿的……

《金华日报》2016年6月19日A04版,作者:胡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