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姓氏,承载一支血脉,虽式微,仍长存

 余近山 2019-10-17
1

如果一个人,为逝去的祖宗守墓10年,人们会称他 “孝子”而感叹;

如果一家人,为逝去的祖宗守墓100年,人们会称他们 “至孝”而敬仰;

如果一族人,为逝去的祖宗守墓1000年呢?人们或许就会惊讶并称奇了。

在中国,就有一个姓,一个族,一支血脉,长年累月默默护守着他们初祖的墓陵,尽管世事纷扰而不迁不移,历经战乱灭国却死而复生,锲而不舍,延绵至今,居然长达4000年!

这是一个什么姓氏,为何有如此大的精神力量,能凝聚出这样一个全世界都绝无仅有的氏族奇迹?

还是要从上古时代说起。

2

约在公元前2277年,在一个叫安邑的地方(今山西夏县) ,有一个叫脩(xiū)己的女人,生下了一个男孩。

相传脩己怀孕的前夜,晚上睡觉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颗流星划空陨落,变成一粒神珠薏苡,她拿过来吃了这个薏苡,醒后便有了身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便有了这个孩子。

薏苡是什么?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薏米,不是什么金贵东西,广东人煲汤常用此料,有清凉消暑的功效,将它视为“神珠“,显然抬举了。古藉载史,难免都沾点神话传说,但凡记载贵人出世,往往以神异现象衬托,这也说明这个男孩非平凡之辈。

吃薏米怀孕实属神说,不足为信。男孩其实有个父亲,叫(gǔn),是脩己的丈夫,曾被封伯爵。

男孩的名字叫姒(sì)文命。古时苡姒同音,看来还是跟“薏苡”有关。但谁能想到,一粒薏米会成就一个姓氏,并且是一个伟大的姓氏呢。

姒姓就这样诞生了。它伴随着一个伟大的英雄,带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衍生了众多的姓氏,姒文命也被历代君王尊崇祭祀,至今仍被作为中华文明的始祖而载于史册。

这个姒文命,就是禹,后人尊称大禹。

3

大禹所处的上古时代,森林茂密,水源充沛,他生活的黄河流域,经常洪灾泛滥,民生受损,治理水患成了部落首领的要务。

大禹的父亲是黄帝的曾孙,大禹就是黄帝的玄孙,可说是“官四代”。

在大禹年轻的时候,父亲被帝尧命令治水。用障水法,设置河堤封堵洪水,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患,终被处死于羽山(江苏东海县与山东临沭县交界)。

姒文命被任命为司空,承继父业,继续治水。他总结了父亲的失败教训,以疏导为治水思路,开山筑堤,疏通水道,引洪入海,经过13年治理,终获成功,消除了中原的洪水灾祸,人们因此尊称他为“大禹”,便有了后世“大禹治水”的故事。

相传因治水有功,将帝位禅让给禹,国号夏,禹便成为夏朝第一位天子。从大禹开始,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终结, “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产生了。禹被誉为上古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

公元前2213年,大禹卒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因其功名显赫,民望甚高,祭上神坛,历代君王无论为敌为友,均对其顶礼膜拜。

禹开创的夏国历经400多年后被商所灭,商汤王虽以姓为始祖,仍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贵族于杞国,以奉祀宗庙祖先大禹。历经500多年后商国又被周武王所灭,仍封禹王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之后历代君王都祭大禹,从宋开始祭禹被正式列为国家公祭。

4

禹的姓氏姒,是中国上古时代八大姓氏之一。以姒为姓氏的人中名人不少,除名列贤圣帝王万代传颂的大禹之外,还有因“卧薪尝胆”而名满古今的越王勾践等,当然,也有被视为“一代妖姬”的褒姒。在民间,传说最多,争议最多,贬损最多的姒姓人物,恐怕就是褒姒了。

褒姒,姓,因是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人,而褒国礼制“妇人称国及姓”,故称褒姒。

褒姒其实挺可怜的,生时不知父母是谁,不知出生年月,终时不知死于何故,不知死于何地。她的一生都是谜,其最大的罪过,就是她的美丽。

相传,夏朝时有两条龙来到夏王面前,声称是褒国的两位先王。夏王占卜后让龙留下唾沫,封在匣子里。夏亡后匣子传到商朝,商灭后匣子又传到周朝,经过三个朝代,都没人敢打开它。到周厉王时,这厮好奇心太重,令人打开匣子,结果唾沫流出,变成一只黑蜥蜴,窜到后宫,上了一个七八岁的侍女身上。到周宣王时,这个侍女已成年,没成亲便怀上身孕,生下孩子,她害怕就将孩子丢弃。这弃儿就是褒姒。

古藉中,贵人出世有神灵预兆,恶人出世也有妖孽相托。这个传说明显是为褒姒“一代妖姬”的说法提供“佐证“。

我们更愿意相信另一个传说。有一天周宣王在外逛荡,听到有小童唱歌谣,内容是:“桑木做成的弓啊,箕木制成的箭袋,是要灭亡周国的。”这时正好有一对夫妇卖桑弓箕箭袋,宣王于是派人抓杀。这对夫妇为避追杀逃亡到接近褒国时,路上遇见一个被丢弃的女婴,便将其收养,这个弃儿就是褒姒。

不管出生何处,褒姒是在褒国长大的,到17岁时,出落得美艳无比,远近闻名,是褒国的“国花”。人漂亮到这个程度,生活就不可能再平静了。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为求自保,褒王除了贡献稀世珍宝外,还将“国花“献给幽王。幽王本来就好色荒淫,阅女无数,但一见褒姒就像变了个人,从此对王后嫔妃视若无物,专一于褒姒,到死都没再换人。

褒姒有个怪癖,尽管受到万般恩宠,锦衣玉食,享尽繁华,却从来不笑,这让幽王大伤脑筋。也难怪,老婆不会笑,换了哪个男人都难免纠结。于是,让褒姒笑,就成了幽王的一桩“事业“。

想尽所有办法都无效后,善谀的上卿虢(guó)石父投其所好,向幽王献上“烽火戏诸侯“的损招。烽火本是国家救急信号,烽火一起四方诸侯便会率军前来保卫王朝。而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不惜动用国家紧急令。结果烽火四起,四方军队赶到,发现是虚惊一场。

这时,褒姒笑了,笑弯了腰。幽王大喜,一试再试。结果,当幽王因宠褒姒而废黜的申后之父申侯,联合鄫国犬戎攻打周幽王时,虽然烽火燃起,但没有哪个诸侯再相信而派兵来援了。幽王和儿子被杀,褒姒也消失了,从此不知去向。西周王朝就此覆灭。

总结这段历史,后来的史书都将亡国之因说成是褒姒所致。《诗经》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孔子谈到周亡时也说:“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其实不仅褒姒,夏灭归罪妹(mò)喜,商亡嫁祸妲己,吴亡归咎西施,在古代史书中,大凡国家灭亡,总有一个女人垫背,“红颜祸国”似乎成了一个定论,而那些亡国之君的昏庸无道却被淡化,甚至成为“红颜”的受害者。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糟粕。

5

姒姓,在会稽山是一个历史的标记。它坐落于浙江绍兴。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四件大事:封禅、娶亲、计功、归葬,都发生在这里,从而留下了世代祭禹的圣地——大禹陵

在中国,至今留存的古代帝陵不少,也都曾有过守陵人,但能在4000年里延续下来的,只有大禹陵,这源于大禹的第五世孙少康,当年就是他考虑到千秋万代祭祀禹,而把他的庶子无馀封到绍兴来居住,其职责就是守大禹陵,延续到现在就是禹陵村。

姒姓,虽源之大禹,也曾贵为国姓,但在禹的姒姓后裔中,大多随封国封邑改作他姓,逐代形成开枝散叶的态势,分化出多个姓氏,如今天的夏侯、夏、侯、窦、鲍、包、曾、费、越、欧阳、欧、区、戈、相、党、巢、扈、谭、司空、娄、楼等等,其母姓都是姒。

分化的姓氏多了,母姓却越来越少了,现在以姒为姓的人全国仅存不到2000人,散落各地,几近灭绝。幸好有个禹陵村,将姒姓人凝聚在一起。4000多年,虽然历经灭国复国、战争瘟疫、人口游离,禹陵村依然存在。现在,禹陵村里的人依然为姒姓,有100多户300多人,他们称是大禹的后裔,传承了146代,他们专为守大禹陵而生。

是他们,为大禹的陵墓坚守4000多年,矢志不渝。

是他们,为大禹的姓氏不至消亡,坚持使用姒姓。

也正是因为他们,一个姓氏,承载着一支血脉,在漫长的历史中,虽式微,仍长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