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在天空自由飞翔的一类动物只有鸟,飞行是鸟类特有的能力,其他动物望尘莫及。起飞是飞行的开始,本文以0°、45°和90°三种拍摄角度为例加以说明。
1起飞拍摄要点
鸟类起飞具有突然性,尤其是小鸟,稍不注意鸟就在你眼前起飞不见了。鸟从静止到展翅腾空,再脚收起至腹部,可以认为完成了起飞动作。
一是,注意观察。鸟类起飞也是有其特征的,当看到鸟的神态有所变化、身体前倾或下蹲、振翅、排便,等等,这些都是即将起飞的信号。
二是,掌握距离。距离过近或过远都不利于拍摄起飞。鸟的体型体重越大起飞速度就越慢,大型涉禽、猛禽如果在水面或地面起飞,还需要一段距离的助跑提速,才能飞起来,如果拍摄距离合适,拍摄难度就相对小一些。而小鸟的起飞和飞行速度极快,拍摄难度就大多了,尤其是距离太近时,很难拍到。
三是,注意风向。体型较大的鸟都是逆风起飞的,这样可以尽快获得升力而飞起来。
四是,掌握提前量。拍摄起飞时,当你看到鸟扇动翅膀再按动快门已经为时过晚,很难拍全起飞的全过程。按动快门一定要有提前量,这个提前量也是因鸟而异的,要掌握好这个提前量就得了解鸟的习性,通过反复实践和训练才能较好掌握。预感鸟儿要飞时就提前按动快门,在连续拍摄中等待起飞,也是个权宜之计。
2快门速度设定
拍摄鸟类起飞快门速度要求很快,要想拍实小鸟至少在1/2000秒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定格完全清晰的起飞动作。此外,拍摄起飞设定快门速度与拍摄角度有很大关系,不同角度和距离拍摄同一种鸟起飞对快门速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拍摄角度在90°、拍摄距离非常近时,快门速度要求最快,拍摄角度为0°、拍摄距离非常远时,快门速度要求最慢(拍摄角度、距离与快门速度的关系参下图)。

3不要沾染恶习
首先,拍摄鸟儿起飞一定是自然起飞,自然起飞自然真实,既有审美价值,又有生态价值。有人却喜欢哄鸟起飞,这种只考虑自己方便,不考虑鸟的做法应该杜绝。拍鸟的前提是爱鸟护鸟,尽量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干扰鸟,主动去哄鸟拍摄,这是一种恶习。
其次,接近鸟时超过了鸟的安全距离,鸟自然会飞走,而且往往是背向飞走,所以掌握鸟的安全距离很重要。一般情况下,背向飞版的片子最好要斟酌发表与否,这种片子明白人一看就知道鸟大概是被吓飞的。
实例1
秃鹫 0°
起飞






拍摄数据:
拍摄日期
2011:01:16 14:55:13
快门速度 1/125秒
光圈
F4.0
焦距
600
ISO
800
曝光补偿 -0.3
白平衡
自动
测光方式 加权测光
拍摄程序
光圈优先
拍摄距离
80米 稳定方式
三脚架
实例2
冠鱼狗 45° 起飞
(两种快门速度拍摄效果比较)
(1)快门速度1/500秒(翅膀虚化效果)






拍摄数据:
拍摄日期
2011:12:03 08:10:55
快门速度
1/500秒
光圈
F4.0
焦距
600
ISO
400
白平衡
日光
测光方式
加权测光
拍摄程序
手动模式
拍摄距离
30米
稳定方式
豆袋车拍
(2)快门速度1/1600秒(翅膀不虚化效果)






拍摄数据:
拍摄日期
2011:01:05 13:58:59
快门速度
1/1600秒
光圈
F5.0
焦距
600
ISO
2000
白平衡
自动
测光方式
加权测光
拍摄程序
手动模式
拍摄距离
30米
稳定方式
豆袋车拍
实例3
大鵟 90°
起飞







拍摄数据:
快门速度
1/2000秒
光圈
F5.6
焦距
600
ISO
320
曝光补偿
0.3
白平衡
日光
测光方式
加权测光
拍摄程序
光圈优先
拍摄距离
84.1米
稳定方式
豆袋车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