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山寺 —— 申时恒

 查无此人zp 2019-10-17

从杭州乘高铁抵达苏州时,已近傍晚。在拙政园附近幽深、恬静的小巷中找了一家干净的客栈住下。小学读书时,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使我对寒山寺神往已久,故安置停妥后便用手机导航步行前往寒山寺。

天空飘着绵绵细雨,然深秋的苏州无一点萧瑟之感,只是百物似乎更老熟深沉了一些。烟雨蒙蒙中的粉墙黛瓦、油纸伞下的石桥还可见,但“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的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风景已被林立的高楼和如流的车辆取代。待我步行至寒山寺时,山门已闭。寒山寺周边人烟稠密,店面多,霓虹灯下五颜六色的广告、招牌、幌子、彩伞,不一而足,一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繁华景象,与张继描述的意境刚好相反。

寒山寺位于苏州古城阊门外七里的大运河东侧,枫桥之畔,坐落平地,四周附近没有山。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子曾驻于此,故更名寒山寺,也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济公和尚出家的地方。初读《枫桥夜泊》,以为寺在一座清幽叫寒山的山上,寺距离桥有一段路程,白天江面水天一色,波澜壮阔,风帆点点,沙鸥翔集,入夜钟声悠悠,渔火点点,秋来则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

 古诗中的“寒山体”就来自高僧寒山子,其诗通俗、白话,但看似明白如话,实则另有一番禅味。寒山体流传于禅宗丛林,宋以后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和摹拟。弘一大师圆寂前,郭沫若驰书请求法书,弘一写《寒山诗》为赠:“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无物堪比论,教我如何说!”落款是“沫若居士澄览”。郭氏复书致谢,称弘一为“澄览大师”。高僧寒山有个著名公案,一天,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寺门朝西开。寺庙的山门大都是朝南的,这是为什么呢?传说云:“一是为了和西方佛祖心心相印;二是京杭运河在寒山寺的西面,为了方便京杭大运河坐船来寺里烧香客人上下船方便;三是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时取京杭大运河的河水。”寒山寺的黄墙照壁,上书“寒山寺”三字,雄浑刚劲,赫然醒目。山门两旁几株老树,枝干迂回盘旋,郁郁葱葱,古朴典雅。

寒山寺山门前面的石拱圈古桥是江村桥,河水湛清,在桥上看得河底明明白白,河里的船,船上的人,风景很好。在江村桥上看寒山寺,殿宇层峦复叠,飞檐斗拱翼然若飞,梵宇僧楼,与那苍翠的古树,高下相间。听不到诵经的乐曲和钟磬声音,偶有河中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古树摇曳中,寒山寺多了些沉寂。

运河水缓缓流动,路边的灯光昏昏欲睡,没有月色,没有渔火,也没有钟声,有的是千年的古寺、岁月的不再。河里停泊着十几条“旧渔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据说出于此地。张继赴考失意,乘船到姑苏城外时,已近黄昏,唐代规制,地方城门未时关闭,因而无法入城,只好泊船至此栖宿。诗人将旅途深愁落寞的胸臆,与枫桥之夜景融为一体,读来荡气回肠,如空谷足音,留下永恒的绝响。寒山寺之所以出名,是由于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国的读书人很少没有读过《枫桥夜泊》的。寒山寺和张继这个名字分不开了。张继一生做过什么事,大家不去理会,只知道他写了《枫桥夜泊》,好像他这一辈子就写了这首诗。寒山寺因为张继的一首诗而不朽,而张继又因为寒山寺而不朽。若无张继的《枫桥夜泊》,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寒山寺,有那么多人对它向往。短短四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让寒山寺和张继名闻天下。真是“文章千古好,仕宦一时荣”。

因为第二天要去其他景点,无缘进入寺内看看文徵明、俞樾、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的碑文残片,留了一些遗憾。

再见吧,寒山寺。

供稿:申时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