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言虚词复习例谈090306
2019-10-17 | 阅:  转:  |  分享 
  
文言实词、虚词在高考题中的运用河南宏力学校刘向军2009·3·6【05广东高考题】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8分)(1)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译文:(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
尚品德。??(2)主簿大惊,以白就。??译文: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3)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
所在多被劾。译文:朱晖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07广东高考题】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
之,持以白王。译文:只是用浓墨洒成大黑点,弄得满纸都是。郭生感到非常奇怪,拿着纸来告诉王生。(但;副词;只是、仅仅;异:以之为
异,感到奇怪;白:告诉。例子:《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
饮。译文: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美味饭菜,供给狐狸吃喝。(以是:因此;德:感激、感恩;恒:常常;啖饮:吃。例子:《鸿门宴》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06广东高考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
之?译文: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译文: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学习文言虚词的方法:1、分清虚实: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2、辨别用法:必须放在具体语句中;要有全句意识。许多虚词意义不实在,在句中主要起到一定的语法或语
气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地理解它。比如语气助词,在疑问句末助疑问语气,在感叹句末则助感叹语气,在陈述句末则助
陈述语气,与全句的句式和语气“息息相关”3、通晓古今意义变化;4、注意特殊:兼词现象,复音虚词等。5、积累常见
的文言虚词。要有句位感。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就起不同的作用,“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因为“其”一般不做主语如“其皆
出于此乎”;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破壁”(代词);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汝其勿悲”则:可作名词
,“准则”,如“以身作则”;以作虚词为主,有下列用法:⒈乃、是、就是,可表判断。⒉连词。相当于“就、便
、那么”。⒊连词,表转折。⒋连词,表假设。⒌表并列,介词1、表行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方法,译为“用、拿、
凭、依据、凭(用)……身份”又以刃刺酒翁何以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表目的,可以翻译为“来”:楚人伐宋以救
赵。敛资财以送其行。者:何:作疑问代词:大王来何操作副词: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焉1、语气词,有时可不译。于是余有叹焉。万钟于
我何加焉!(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2、用在形容词后,相当“然”的作用,译为“……的样子”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3、代词,表人称“他、他们”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表疑问“哪里”“什么”“怎么
”且焉置土石?姜氏欲之,焉辟害兼词现象(诸、焉、盍、叵)诸(“之于”或“之乎”)投诸渤海之尾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因介词,表依照、根据、凭借,依靠。因人之力而敝(破坏)之。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又:趁着,如:因其
无备,卒然击之。因击沛公于坐。沿袭:蒙故业,因遗策。因循守旧介词:由于、由、通过。如: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副词:于是、就。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2.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与先看
例句:A、玉斗一双,欲与亚父。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给)(亲近)总结:此处的“与”均为动词,但应记住还有:
◇参加,读yù:蹇叔之子与师。◇赞许,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句末语气词,读yú,表疑问或感叹,常通“欤”。是谁之
过与复音虚词:孰与、与……孰,如: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吾孰与徐公美?介词:跟、和、同,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所:1.所+动词→表“……的(人、事、物、地方)”
如: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所以→表原因: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表凭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为+所→行将为人所并。为天下(所)笑。另:作名词,表处所:得无教我
猎虫所耶?讲解:所、者、何、且言之,貌若甚戚者。(像……的样子)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相
当于“现在”,可不译)若(似、如)……者时间词+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数词+者(个
、样)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常见的是:与“也”配合表判断。如:亚父者,范增也另------且△作
连词,表递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况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作连词,表并列:上且怒且喜
。(一边……一边)△作副词,表暂且、姑且:且暂还家去△副词,将要、快要:不出,火且尽。复音虚词:
何如(译为“怎么样”)今日之事何如?何其(译“怎么、多么“)
何其衰也?常用文言虚词语气助词也乎焉放在句中,表示停顿
放在句中,相当于“于”,解释为“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生乎吾前①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②指示代词:这里\那里;在这里\
在那里风雨兴焉一般助词者所然之的(人\事\时\地…)者……也表示判断或停顿地方、处所佯狂不知所之放
在句首,表示转折这样不然认为对的、好的成然之放在形容词后,解释为“的样子”“地”结构助词:的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作动词、时间副词词尾代词动词介词于以在向对到从把被比根据
凭借沿着为给替因为1.人称代词2.指示代词(这)3.结构助词4.连接主谓,取消句子
独立性5.动词他、她、它(们)我1.人称代词2.指示代词3.发语词,表示猜测等语气他的、她的、它的我(自己的)
那其中作宾格作主格、所有格在、向、对、到、比、被、凭借(依靠)用
拿把来、用来作介词作连词:因为作动词:认为作介词:
于是、就才竟副词代词:你的表示所有的复句关系表示修饰关系
,有时可以解释为“地”作代词,解释为“你”、“你的”的用法1.??
???????作介词,解释为跟、和、同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赤壁之战》殆与
余同《石钟山记》公子与侯生决《信陵君窃符救赵》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六国论》2.??????
???动词,解释为参加、参与蹇叔之子与师《崤之战》3.?????????作动词,解释为给予则与一生彘肩
《鸿门宴》呼尔而与之《孟子两章》4.?????????作动词,解释为结交与嬴而不助五国《
六国论》5.?????????通假字,同“欤”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两章》是谁之过与?《论语两章》吾王
庶几无疾病与?《孟子两章》怎样学习文言虚词文言虚词的特点:
1、用法灵活;2、使用频率高;3、语
法功能强;4、古今变化大。
《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计18个(见考试大纲
)之(06)(07)其而(05)(07)则乃(06)与(05)以(0
5)(06)(07)于(05)(07)若(06)为(06)因(06)所(05)(07)者何且(05)
也焉乎(06)讲解:之其而则乃之:
是一个多类词,主要有三种用法。1、作代词,在动词或介词后,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2、作动
词,相当于“去、往、到……去”等如: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知识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指示代词,这些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
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3、作助词,如
作结构助词,或补充音节。之:定语的标志:格式为定语+之+中心词,相当于“的”字。如:今日之事如何?◆取消句子独立性:格
式——主语+之+谓语,不译。如: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主语)(谓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语><谓语>◆宾语前置的标志:何罪之有?姜氏何厌之有◆语气助词:怅恨久之顷之其
:可作代词,代人、事、物等。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作连词:相当于“
如果、假使”。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又代“其中的”,如: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句中语气
副词:表猜测、反问、期望或命令等。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希望”等如:欲加之罪,其患无辞乎?攻
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孰能讥之乎太宗纳其言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而: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可作连词,表并列,递进,转折,相承,假设等。如:某所,而母立于兹。故其国富而兵强。君子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林木茂而斧斤至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你的)(并列、不译)(
而且,递进关系)(却)(于是)(如果)★表修饰关系:格式为“修饰语+而+中心词”。译为“地”,或不译如:⑴吾尝终
日而思矣⑵吾恂恂而起。要有句位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故木受绳则直。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于其身也,则
耻师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则……则……)乃:☆作副词,才:断其喉
,尽其肉,乃去。于是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却,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第二
人称代词: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
扶苏。乃夷门抱关者也。讲解:以于然若为因以:作动词,认为、以为,如:不以为然。
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对应互释法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用凭凭(用)……身份用2、
表原因,译为“因、由于”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
,译为“在”“从”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4、表行为的对象,译为“和”“跟”或“率领”欲以客往赴秦
军,与赵俱死。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承接。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表原因,另有
复音虚词“是以、以是”,作“因此”解。如: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计。于:介词,译为:在、从、到、向、对于。如:
郑伯克段于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复音虚词“于是”:1、在这时、在这件事上:吾父死
于是。2、同现代汉语的“于是”: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介词:表比较,解作“胜过、比”。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表被动,引出动
作的施动者。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若像、好象,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久不见若影表假设,如果,如:1、天若有情天亦老;2、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复音虚词“若夫、至若”,为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意思为“至于说到……”。如:若夫淫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第二人称文言代词:若、而、尔、乃、汝(女)为如“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统治)⑵又表被动,上例中的“为……所”即是。⑴动词,这较为常见,⑶介词:给、向、对、替。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为击破沛公军。⑷也可表目的,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⑸表语气:何辞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献花(0)
+1
(本文系三驾马车19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