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罗诞

 尹耀彬 2019-10-17

南海神庙游记之四
    
  南海神诞又称波罗诞,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传统,诞期为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其中二月十三日为正诞。今年即在本月262728三天,2010.3.18我到南海神庙遊览时,门口已有叫买波罗鸡的摊子,当地正在密锣紧鼓地作着淮备。神庙正前方的广場上耸立着一块盖着红布的大石碑在臺上碑上万里波澄康熙四个金色大字豪迈奔放。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这是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制成匾之后派专人送到南海神庙,并专门为此而立碑记事。地上堆着堆积如山的仿制菠蘿、甘蔗、香蕉等南國佳果,两侧有廊庑放有旌旗、宫灯、魚、龍各種等海洋生物的儀仗制品供祭祀巡游之用。
关于南海神庙的庙会起源于何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隋文帝在南海神庙开创了皇帝在海边祭祀海神的先河,一直沿用至清代末年。有人认为是明代,也有人认为是宋代。北宋诗人刘克庄曾写过一首《即事四首》的五言诗,他写道: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词。有人认为这里写的就是南海神庙的庙会,所以据此推测当在五代以前,这仅仅是一家之言,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据清嘉庆崔弼《波罗外纪》记载:波罗庙每岁二月初旬,远近环集如市,楼船花艇,小舟大舸,连泊十余里,有不得就岸者,架长篙接木板作桥,越数十重船以渡,其船尾必竖进香灯笼,入夜明烛万艘与江波辉映,管弦呕哑,嘈杂竞十余夕。连声爆竹,起火通宵,登舻而望,真天宫海市不是过矣。至十三日,海神诞期,谒神者……络绎庙门填塞不能入庙……凡省会,佛山之所有日用器物玩好,闺阁之饰,儿童之乐,万货聚萃,陈列炫售,照耀人目……这段记载,非常生动地记录了清代波罗庙会的盛景,远近百里的乡民,纷纷前来祭祀南海神,庙内庙外,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热闹非常。
瑞典哥德堡号访问南海神庙之际,2005年,广州市把南海神庙波罗诞庙会与广州民俗文化节结合起来,创立了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活动,这项活动以广州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南海神庙为平台,以波罗诞庙会为载体,将广东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资源,如人龙舞、舞鹰雄、傩舞、麒麟舞、沙湾飘色、龙舟说唱,鸡公榄、舞狮、舞龙、舞鳌鱼、舞鲤鱼、舞牛、舞马,粤剧、广东音乐、民间曲艺、咸水歌及三雕一彩一绣等荟萃南海神庙,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风采。自2005年首届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活动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参加庙会的人数从2005年的30万人次增加到2009年的60多万人次。随着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高,波罗诞庙会目前已成为广州市群众文化方面的重要品牌。
在波罗诞上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最有特色的就是波罗鸡,糊纸作鸡涂以金翠或为青鸾彩凤,大小不一,谓之波罗鸡。凡谒神者游览者必买符及鸡以归,馈遗邻里,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鸡比符尤灵。一是祈求海神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二是为观赏古羊城八景之一的波罗浴日之秀色;三是买几只波罗鸡,以求好运。当地民间有第一游波罗,第二娶老婆之俗语,可见民间对神诞的重视。
关于波罗鸡的起源,有各种传说,其中一种认为,做波罗鸡是为了纪念来自波罗国的达奚司空,当年他立化海边,恰好有鸡鸣。于是,村民认为他是鸡神,做鸡以纪念。听村民讲,每年庙会上卖出的波罗鸡必有一只会变活,只要在下雨天把波罗鸡放在露天处,不多时,鸡就会打鸣。这个美丽的波罗鸡传说,让千年庙会况味十足。

据当地民间艺人介绍,做一只波罗鸡需要十三道工序,而这十三道工序费时长达半年,这种工艺品用硬纸皮粘上鸡毛制成,涂上各种颜色,栩栩如生。粤语中说人吝啬,即有波罗鸡——靠黏(占便宜)之说。从今年的中秋节开始一直到明年一月才完成全部工序,后序制作还将一直持续到庙会前几天。目前制作波罗鸡的村民越来越少,全村掌握这一手艺的不足10人,这种民间制作工艺面临失传危险。
2010-3-19 20.5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