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次去上海,小镇旅遊,或烏镇、或周庄,未聽过枫镇。去枫镇的动因源于今年4.24在新亚吃饭上海劲光无纺布公司戴总的介绍,丁聪、程十发祖居的在那里,而且风景很好。2009.6.19 上午在莲花站乘枫莲线去枫泾,位于金山区的枫泾古镇。这里没有很重的商业氛围,总体感觉还不错。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枫溪”。

到了古镇,感觉江南的这些古镇都有些相似,前些年我去过周庄,今天来到了枫泾发现它虽然比周庄小很多,但是景色一点不输于周庄,另外由于名气没有周庄那么大,所以人少了很多,更多了份宁静少了份喧闹,唔呶喔哩酒家幡旗飘扬迎客,把上酒家是唔呶喔哩吃饭就如回家一般,所以相比来说我更喜欢这里。 枫泾古镇长廊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在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它在古镇区全长1200米左右,是一条区级河道,水系主要来自浙江的天目山,河水流向黄浦江。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这给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以前这里曾是繁荣的商业街,沿河店面林立,特别是米粮行和麸皮店多达30余家,这是因为这条市河河道宽阔,吨位大些的船只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所以许多老板都选择这里开店设行,这些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在造店面的时候,特意造出延伸到河边的长廊,其他居民也觉得这样做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也在自己的门前搭起了廊棚,可以想象,最早的廊棚有高有低,有宽有窄,大小不一,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不断修建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整齐宽畅富有特色的长廊。
 走过廊棚,走上石桥,从桥上再回头望刚才走过的廊棚,在河水的倒影里,一溜长的廊棚在一排火红灯笼的映衬下,更显得如诗如画。还有诸如施王庙、大戲台、三百园、程十发、朱学范故居等人文景观点缀其中。 枫泾最有名的当属小巧玲珑、构筑典雅的枫泾三桥。周庄在八十年代初是以陈逸飞所画的《双桥》而出名的,其实枫泾三桥也是别有风味的,它是枫泾古镇旅游区标志性景观之一。漫步三桥是同里最具人气的旅游项目,清风桥、竹行桥、北丰桥,三桥相连,连接河岸茶楼、长廊,串起众多的景观,三桥景区的两岸,老屋河埠、石桥流水、浓厚的古色古香味道。 到了中午,我在桥边的清风阁就餐,看到了最为古朴的江南水乡景色,最为真实的江南民居。斟上一杯枫泾黄酒,似乎很好入口,尝着特色菜肴,籍着轻拂的凉风,享受着生命中最适意的时刻,乐不思蜀,在大红灯笼的晃荡中沉醉,将是何等的逍遥自在。 古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自古至今,出了很多文化名人。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元代有大画家张观,現代画家漫画大师丁聪、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所在地,是享誉海内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画家应该是当地的主打“产品”。此外,也有一些名人如;历代进士53人,举人121人。宋代有屯田员外郎陈舜俞,明代有随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御医陈以诚,清代有状元蔡以台;围棋国手顾水如,近代有原民革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朱学范等。我重点参观了漫画大师丁聪的祖居。(见下篇:达人丁聪)国画大师程十发祖居所矩仅数百米,因非大師的住宅,基本无甚作品展览,走马看花似的流览一篇,便上附近公路等车回上海去了。 晚上,躺在床上,想起白天的游历,余兴不败。 2009.6.30 1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