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飞的一首经典词作,词尾8个字感人至深,仅凭此句就足以成绝唱

 文化点心铺 2019-10-17

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宋高宗不仅不是一位贤明的君王,而且比他的父亲和哥哥更加昏庸。从他登上王位的那一天起,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和金国议和。他先是将都城从南京迁到扬州,后来看着扬州不保,又往南逃。最后定都临安,守着半壁残破的江山,苟且偷安。

然而,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民众,饱受家破人亡的痛苦。在短暂的稳定之后,他们并不像宋高宗和那些皇室贵族一样,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思念自己的故国。于是,很多军民站起来,自卫反击,使贪婪的金兵屡屡受挫,宋与金朝之间的战争形式也发生了大逆转。

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政府本可以利用民心,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以洗前耻。但是,宋高宗和很多王公大臣想的却不是报仇雪恨,而是屈辱求和。可是,在南宋小朝廷中,也有很多极具正义感的将领和士大夫,极力反对和谈,力主抗战。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了。

岳飞,南宋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万世敬仰,成为无数爱国志士的精神榜样。然而,对于岳飞,后人更多的是停留在他的武将身份上。其实,岳飞能文能武,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将领,更是一位文采不凡的词人。除了他广为人知的《满江红》以外,他的一首《小重山》同样经典,词尾的8个字感人至深,仅凭这一句就足以成绝唱。全词如下: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在岳飞的词作里面,很多人都喜欢《满江红》,那气吞山河的气概,读之总让人不由得热血沸腾,豪情万丈。可是,右经历了很多人事之后,人们就会越来越喜欢这首《小重山》了。它沉郁含蓄,满含壮志难酬的孤愤,正如人们常说的“一种壮怀能蕴藉”。

其实,要理解岳飞这个人,既要懂得欣赏《满江红》的气壮山河,又要学会理解《小重山》的壮志难酬。作《满江红》时,词人恰青春年少,正是昂扬奋发,一心抗金保国之时,天下有何事不可为?试问,哪个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不爱读岳飞的《满江红》?

可是,作《小重山》时,词人早已征战多年,饱经沧桑。虽然在与金人的战斗中,岳飞带领的队伍一直连战连捷,但他始终被奸人打压诬蔑,终究壮志难酬。即便如此,岳飞“精忠报国”之志却始终未曾改变。因此,如果豪情壮志的《满江红》刻画的是英雄的外表,那么婉约沉郁的《小重山》刻画的便是英雄的内心。

这首词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词的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词作最后8个字最是感人至深,千百年来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它借用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词处境艰难,缺少知音,倍感寂寞的伤感。

深秋之夜,诗人梦到自己正率部将征战千里,向故土进军,多么令人兴奋激动!然而,好梦不长,词人被不停鸣叫的蟋蟀吵醒。醒来时,正是半夜三更,他绕着台阶来回踱步。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朦胧的月色,照在窗帘上。词人心中不由郁结万分。

家乡长久沦陷,归家之日遥遥无期。他曾经10多年出生入死,如今头发都白了,还未能返回家园,实现满腔心中收复失地的抱负。山高水深,道路曲折,阻挡了词人回家的路。他独自一人身处险境,就像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样,始终找不到一个知音。

作为现代人,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体会到那种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惆怅,更不可能理解为了这种知音,而将自己心爱的琴摔碎的行为。岳飞为了国家的安危,暗自惆怅,感叹没有懂他的人理解他心中的宏愿。他弹奏的是一曲驱逐鞑虏的雄伟篇章。然而,南宋朝廷只要和谈,不要胜利,岳飞的雄心壮志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