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骗】“羊毛党”盯上共享充电宝!律师呼吁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后悔莫及

 有缘终南山 2019-10-17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有自媒体爆料,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发现,有不少共享充电宝在卖,每个卖20元到30元。卖家说,这些充电宝功能完好,而且,计费已经停止,可以正常使用。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共享充电宝,不是扫码借出,按时间收费的吗?怎么会停止计费呢?实际上,网上已有在售的共享充电宝破解教程。商品简介上写着:“该教程出售给加盟商使用,请勿盗窃共享充电宝”等字样。爆料的自媒体称已经按照教程,实现了共享充电宝的破解,市面上主流充电宝无一幸免。那么,共享充电宝真的能被破解吗?占为己有甚至非法售卖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共享充电宝是一种由商家提供的充电租赁设备,用户通过手机扫码后进行租赁,按时计费,使用结束成功归还后停止计费。平时一般放在商场或者饭店等人流量集中的区域,以备消费者不时之需。

但是近日有自媒体爆料,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了不少共享充电宝以及破解教程。破解演示视频演示了整个过程。视频中男子是共享充电宝的代理商,他演示了共享充电宝的破解流程,通过用胶带粘住充电宝的卡扣,并用手抵住充电宝不让出来,实现对充电机器的欺骗,等归还成功订单结束后再拔出充电宝。

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共享充电宝例如怪兽、街电、小电、来电等大都是卡扣的硬件模式,记者电话联系了几家共享充电宝的客户服务人员,均被告知还没有听说过充电宝被破解的情况。

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放置有共享充电宝的商场,商场中的商家均表示,因为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可以相互借还,没有注意到有被破解盗窃的情况。

厂商和店家都没有注意过共享充电宝被破解失窃的情况,那么自媒体的爆料是真的吗?记者跟商场里的店家沟通后,按照二手交易平台售卖的破解教程进行了尝试。以小电科技的共享充电宝为例,租赁之前的充电宝竖直插在机箱里充电,机箱的卡槽里有一个可以伸缩的探头,充电宝侧边有一个凹陷,未租赁状态的充电宝会被机箱的探头卡住凹陷,扫码租借后,探头会收缩,用户就可以拔出充电宝。破解的秘诀就在于如何在归还时欺骗这个可伸缩的探头。

从事共享充电宝代理的悟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他们的第一代产品也是有类似的产品缺陷,用胶带粘住凹陷的充电宝很容易就欺骗了机器,进入充电状态就停止了计费。现在他们研发的第二代产品修改了归还逻辑,在充电宝凹槽处加了芯片,只要没被卡住,充电宝也就不会进入充电状态,默认一直计费。“一代的那个就直接停止计费了,显示充电宝归还成功,二代的它一直计费,只要有任何异常情况,它就会计费。我们敢说的是如果我们的充电宝被盗,除了暴力拆卸,我们全额赔付。”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维维律师告诉中国之声记者,共享充电宝虽然价值不高,但对于一些公开在网上传授破解共享充电宝技术的人,其行为涉嫌构成教唆犯罪。“对于一些公开在网上传授破解共享充电宝技术视频的人,因为其行为涉嫌构成教唆犯罪,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构成盗窃罪的共犯。但大概率来说,这些教唆视频的录制者,如果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直接的作案指导,其行为也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

对于那些破解之后把充电宝占为己有甚至拿去售卖的用户,王维维律师认为这一定程度上涉嫌构成刑事犯罪。“一般我们说不当得利,是指行为人在不自知或放任的情况下的一次性行为。但如果有人多次、主动利用共享充电宝的技术漏洞反复操作,积极追求并扩大由此获取非法利益的可能性,明确显示了盗窃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这种行为就涉嫌构成了盗窃罪。”

王维维律师称,通常所说的“薅羊毛”是指以相对较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换取一些网络平台、商家给予消费者的让利,但许多“薅羊毛”的行为其实都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呼吁广大网友不要贪图蝇头小利和一时之快,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比如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去套现赚取利差涉嫌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又比如之前有一些‘羊毛党’套用共享单车技术漏洞去免费骑车的行为涉嫌诈骗等。个别‘羊毛党’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消费者的利益,也很可能也让自己身陷囹圄。”

文章来源:央广网,特此鸣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