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池养殖一旦发生白便现象,治理起来更为复杂。这是因为高位池养殖是以高密度放养为主,对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及水环境的要求更高。 现在还有■很多地方使用抗生素处理白便,这会对对虾的肝胰脏造成极大损害,导致对虾生长减慢,养殖周期延长。因此,针对高位池白便问题还是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从源头上去减少病原的来源,降低发病概率。 放苗前工作: 1、清塘 放苗之前的清塘工作至关重要,清塘的目的就是清除前一造虾所遗留的病害及污物。 2、培水 一般来说,消毒后7天左右就可以开始进行培水工作(根据消毒药的药效降解时间而定),首先进水1米左右,使用发酵碳源(水靓)发酵一个晚上后加水搅拌,泼塘10-20亩,水色稳定后即可试水放苗。 转肝期保护: 这一时期虾苗面临食性转变、蜕壳频繁、各个器官发育不完整等不利条件,同时对虾吃食速度加快,肝胰脏消化吸收压力加大,而且白便的发生都是从肝胰脏病变开始。因此提高虾体对病害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关键。 1、菌藻平衡 为对虾转肝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苗期一箱发酵碳源(苗靓)+2包格瓦斯酵母,加水搅拌,泼塘30-40亩,高温池加倍使用,定向培养有益菌藻,提供丰富的微生物饵料,增强免疫,成活率提高2-5成。 2、保肝护肠 注意,刚开始转肝时,对虾摄食量还不多,切记不要加料过猛。当对虾转肝后,建议每天投喂颗粒发酵料,用量为10-20%替代饲料,平衡肠道菌群,维护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对虾对矿物元素的吸收。 3、投喂管理 理性投喂能避免饲料过剩造成对虾塘底和水质的污染,节约饲料成本等,应当坚持少量多次,当遇到以下情况时适当减料或停料。 1.腐败变质、质量差的饲料不喂(避免霉毒素的侵害) 2.大风暴雨、寒潮侵袭时减餐少喂或不喂 3.水质恶化时少喂 4.对虾发病或出现浮头时少喂 转肝后的水质管理 放苗后30-50天时,这个时期也是白便最易发生期,转肝过后对虾吃料加快,水质环境尤其是像高位池这种高密度水体的水质维护更难,其中经常发生的藻类老化、倒藻、水浓、底质差等原因引起的对虾中毒,都对对虾肝胰腺有很大影响。 1、解毒、稳水 当水体出现藻类倒藻时,首先可以换一部分水(20-30cm),并全池泼洒“酸爽”,用法为加池塘水稀释10倍后均匀泼洒,有效络合水体中的重金属,降低毒性,第二天用滤鱼多肥水即可。 2、改底 在这一时期改底是很重要的,“养水先养底”,有害病菌的滋生都是从底质恶化开始的,转肝期过后随着投喂量的增加,残饵粪便也开始在池底积累。尽管高位池有排污措施,但在平时的管理中也应及时改底,建议定期用“澳维多净(改底专用)”氧化改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