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岳麓书院——延伸千年学脉之地

 shhg子夜 2019-10-17

        今年8月,去了一次湖南,在38度高温炙烤下,游览岳麓山爱晚亭后,游览热情依旧不减,岳麓书院近在迟尺,早就想看看书院,为了却多年的仰慕之情,兴奋之余,不免略有些紧张,参观礼拜了千年书院——岳麓书院。

        从湖南大学后面进人岳麓书院,整个书院坐东朝西,山门上悬挂"千年学府”匾,这是一块金字招牌,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遗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书院在1902年改为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与岳麓书院合并组建湖南高等学堂,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并入武昌国立师范学校,1926年湖南工业、商业、法政三个专门学校合并,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学,仍以岳麓书院为一院,新建校舍为二院。1937年,省立湖南大学被国民政府教育部确立为国立湖南大学。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今,历经千载,办学不已,兴学不变,真正称得上是“千年学府”。

      进入山门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赫曦台的正面,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碑立在台旁。

     古人和伟人对赫曦台的赞颂。

      赫曦台上的屏风绘着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赫曦台全景。

     过赫曦台,才是岳麓书院的大门。现在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门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书院二大门。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匾额集清代著名湘籍书法家何绍基字而成,撰联人为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岳麓书院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就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现在这个讲堂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讲堂屋檐“实事求是”匾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这位校长多么有远见!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又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讲堂内景。

      讲堂内正中上方悬挂二副御匾。“学达天性”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康熙皇帝为表示对理学的推崇,御书“学达性天”四字,赐予岳麓、白鹿洞两著名书院及理学创始人的宗庙祠堂。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道南正脉”匾是乾隆八年(1743),朝廷为给天下书院树立榜样,表彰岳麓书院传播理学的功绩,采纳湖南巡抚蒋溥的建议,给有悠久历史的岳麓书院颁赐御书“道南正脉”匾。其意思是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

      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朱张会讲”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而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半学斋,位于讲堂前的庭院东侧,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等以及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均住在这里。

      中轴线最后一幢主建筑是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御书楼原为藏书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藏之这里,后更名为“藏书楼”。御书楼现有藏书14130卷,许多珍贵古籍均有收藏,现存建筑为1986年重建。“御书楼”匾,是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手迹而成。现在的御书楼为湖南大学藏书楼,供大学教授和研究生研读理学的资料库。

       古代书院有讲学、藏书、祭祀等三大功能,御书楼北侧就是祭祀性建筑群,书院的祭祀建筑,主要纪念历史伟人和为书院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四箴亭”,专祀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两兄弟,并且都是著名人物周敦颐的弟子。程颢程颐两人同是宋代理学的奠基者,开创了“洛学”,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被世人称为“二程”," 四箴"即程颐所撰视、听、言、动四箴。

     濂溪祠。北宋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世称濂溪先生,故祭祀周敦颐的祠称为濂溪祠。濂溪先生是北宋理学的开创者,他的“爱莲说”传颂之今,其中对莲花的赞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至今乃在广泛应用。

      周敦颐画像。

      “船山祠”,专祀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子,他曾在此创建“湘水校经堂”,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斯文在兹。该匾额为我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题写。全球华人国学大典是由凤凰、凤凰卫视联合岳麓书院主办的活动,获奖者最终将为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贡献最为精粹的国学楷模。2014年为第一届在,时年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荣获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之终身成就奖,他将5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给岳麓书院,为此,岳麓书院专门设立“饶宗颐国学奖学金”,用以表彰有志于学习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基础扎实、具备一定学术潜力的优秀学生。这也是岳麓书院目前单项奖金额度最高的奖项。当年饶宗颐先生年事已高,不便亲往,特意为书院题写的一幅字——“斯文在兹”,让其女婿邓伟雄教授前来领奖,并带了此字幅"斯文在兹",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书院南侧是一个园林——百泉轩,园中麓山寺碑亭里有麓山寺碑,麓山寺碑为唐开元十八年著名书法家李邑撰文并书,原刻在古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明建亭护碑,现护碑亭为1962年建。

    亭内的麓山寺碑,历经千年,保存至今,实属不易。碑左和右下方有些损缺

     麓山寺碑介绍及省级文保。

       麓寺碑亭后的时务轩。100多年前发生的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维新壮士熊希龄、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94年,在此建轩,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体现了岳麓书院对仁人志士的怀念和最高礼遇。

      书院北侧是文庙,从赫曦台右拐,穿过道冠古今坊进入文庙。

      入道冠古今坊,右侧是孔子立像,面朝西正对大成门。立像后面是照壁,又称“万仞宫墙”,语出孔子门生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意为学识博大精深,高似万丈墙垣。

        大成门。"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一语。大成门为五间硬山,三山屏墙,优美大方,黄瓦飞檐。台阶上三扇门,是表示对圣庙的礼敬,中间大门上鎏金大字“大成门”三字。

     大成殿,大成殿为书院祭孔之所。1937年大成殿原建筑被日寇飞机炸毁,今殿为抗日战争后重建,重檐歇山顶,黄色琉璃瓦。岳麓书院的文庙是全国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书院文庙。按照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凡办学的地方就要祭祀孔子。祭孔的建筑统称文庙,或孔庙。但文庙的规格有等级之分,官办的学宫可以有独立的文庙,建筑可以享受皇家建筑的等级待遇,红墙黄瓦。

        大成殿里供奉孔子画像。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怀着敬畏之情,离开书院,走过湖南大学时,在老人家立像广场,竖着“热烈欢迎2019级新生和家长”的大幅宣传栏。远处树荫下一溜粉色遮阳伞下,正在办理新生报到手续。正是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源源不断的前来求知,千年学脉才得以延续!千年学府再添光辉!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辉!

                                                                            顾志晔

                                                                     2019年10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