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躬耕地百年之争!屡战屡败的南阳,何时绝地翻盘?

 上善若水604fin 2019-10-17

诸葛躬耕地百年之争!屡战屡败的南阳,何时绝地翻盘?

‍2019年秋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出师表》和《三顾茅庐》中的两处注释,采用了襄阳古隆中的说法,再次引起南阳各方的舆论沸腾。

持续百年的争论,再度掀起。

1

历史上有很多问题,因为缺乏充分史料记载或考古支撑,成了悬案:譬如老子出关后去了哪里?屈原是不是同志?西施脸上有没有纹身?

看似一个小问题,其实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一个时代的大门。问题涉及到的历史细节,往往非常具有纵深,有利于搞清当时的历史脉络。

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阳,还是襄阳?就是这类悬案。

诸葛亮的躬耕地,要满足很多条件:

首先,诸葛亮十年躬耕,要解决老婆、孩子的吃饭问题。

他不可能无忧无虑地找一处风景如画的山林去种地。躬耕地必须要找大片的农田(陇亩,就是高地上的大块田地),就像南阳的卧龙岗,平地隆起,岗上平阔适合耕种,诸葛亮怎么可能跑到山林去种分散的梯田呢?

其次,躬耕地要多有贤达。

诸葛亮种地时,唱什么歌?《梁甫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这一首歌曲既表达了对三位将军互相残杀的惋惜,也表达了对晏子的欣赏。这样的歌词,明显是唱给地方LD听的。

就是说,我诸葛亮虽住在茅草棚里,耕读过活,但我可不是目不识丁的土老帽,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齐国宰相晏子那样施展才能!于是才有了徐庶和崔州平等人向刘备引荐他。

最后,躬耕地还要有稳定的郑智环境,没有战乱,交通便利。

诸葛亮的居所要相对隐蔽,但要绝对通达。如果在深山老林里避世,真龙也会被埋没。

南阳作为东汉的陪都,城中冠盖如云,从来不缺达官显贵和乱世英雄。

卧龙岗,在南阳城西隆起,地势平阔,利于耕种,紧邻淯水,交通江汉。最重要的是,距离刘备屯兵的新野也不远,我们看看原文: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诸葛亮的茅庐躬耕,其实是要做出一个品德高洁的姿态,结交天下豪杰,等待一位知人善任的明主,成就大业。

如果诸葛亮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粒粒盘中餐,汗滴禾下土,无所念想,怎么可能和刘备草庐论定天下大势?

所以,诸葛亮的躬耕地之争,关系到当时南阳、襄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也关系到城市管辖区的划分,更关系到当时枭雄的势力范围。

但这样重要的问题,南阳和襄阳争了近二百年,当代国内的顶尖学者都论证过,罗列了大量史料,争得拍案而起,谁也没有说服谁。

归根到底,诸葛亮躬耕地在哪里,在于你的立场和态度,在于你根据史料做出的理性判断。

2

意大利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克罗齐有个论调,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就是说,现在人讲历史,倾向从当下解读,从自身出发,喜欢先亮明立场。所以你看湖北一派的学者,一边倒地支持襄阳是躬耕地;河南一派的学者,一致认为南阳是躬耕地。

“诸葛亮躬耕地”的相关争论,早已超越了学术,成了地方政治和经济利益之争,成为了派系的论战,不同的派系都围绕自己的利益和论点去寻找材料论证。

例如,湖北一派的观点认为:

现在的南阳在东汉不叫南阳,而是宛县,如今的襄阳隆中属于东汉南阳郡的邓县,是真正的躬耕地。

南阳一派的观点,则认为: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诸葛亮的原话,是第一手史料。汉水是划分南阳郡和南郡的地界,襄阳的隆中在汉水以南,属于南郡,压根就不是南阳郡。同时,卧龙岗的地貌也是实证,南阳东汉的历史地位也更符合躬耕环境!

诸葛躬耕地百年之争!屡战屡败的南阳,何时绝地翻盘?

(谭其骧老爷子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可没把襄阳划给南阳郡,后来老爷子站队襄阳,对自己的画图不承认了,说没有注意到细节,东汉部分画得不准)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躬耕地论战,虽然有派系,但如果讲学术,追求严谨,继续论战,很有意义。

谁让诸葛亮没把自己的身世说明白呢?

他应该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淯水畔,不是襄阳。或者给南阳留个耕地用的铁犁,上面刻着:“诸葛亮所用”。

这样,襄阳就不用争了。可惜诸葛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没有这么做。

3

据汉代史专家郑先兴教授考证,清朝中叶(1846年后),南阳与襄阳躬耕地的争论才真正拉开帷幕。

起因是南阳知府顾嘉蘅的对子。

顾嘉蘅祖籍江苏昆山,出生于湖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任南阳知府,夫人魏氏,是南阳人。

顾嘉蘅在南阳五任知府,前后二十多年,到六十多岁才携眷归故里,被誉为“召父杜母”。南阳老百姓爱戴他,他对南阳有很深的感情。

但他毕竟是湖北人,对于躬耕地,要照顾到湖北老家的脸面,所以就写了幅打哈哈的对子‍:“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诸葛躬耕地百年之争!屡战屡败的南阳,何时绝地翻盘?

顾嘉蘅是个大才子,对子写得很出名,可谓天下人皆知,也相当于他以知府的官方身份,认可了由来已久的躬耕地之争。从此把这潭水彻底搅浑,之前的民间争论,也上升到了官方的争夺。

改革开放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襄阳和南阳都逐渐认识到“诸葛亮躬耕地”是三国文化的画龙点睛之笔,其品牌价值带来的是每年数十亿的旅游收入,“躬耕地”的争夺战愈演愈烈。

每当涉及全国性的三国议题,襄阳和南阳都会大打出手。

1988年—1990年间,邮票门。

邮电部决定发行《三国演义》系列邮票,其中一枚“三顾茅庐”邮票(湖北主张用“隆中对”为名),引起了襄阳和南阳的发行地之争,最终邮电部采取了折中的方案,首发仪式在两地同时举行。

1994年,《三国演义》门。

整个90年代,南阳和襄阳都打得火热。导火索就是1994年王扶林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热播。这部电视剧当年凌晨试播,收视率竟然直逼年度春晚,正式首播收视率达到46.7%。

这样一部“网红”剧,带来的可是全国6亿观众的“流量”,如果转换成“诸葛亮躬耕地”的旅游收入,谁不眼红!

于是整个90年代到2000年初,襄阳方面向北京、上海、四川、湖北四处出击,召开重量级学术研讨会,搬出谭其骧、唐长孺、何兹全、缪钺等史学界泰斗,甚至拉来社科院,组织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为襄阳站队。将百年来的争论,从舆论上变成了“一锤定音”。

与南阳不同的是,在90年代争论的高峰期,襄阳方面已经高调开始了三国文化品牌的运作。

1993年,襄阳开始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迄今已举办八届。先后请来了成龙、唐国强、陈慧琳等当时的一线明星,冯小刚、高希希等一线导演为襄阳站台,并推出一系列的文旅产品,如演义酒、古隆中酒、大型实景演出《草庐·诸葛亮》、三国城、电影电视剧等等。

诸葛躬耕地百年之争!屡战屡败的南阳,何时绝地翻盘?

而南阳在这方面,处处被动还击,声势上输给了襄阳,可谓被全国媒体吊打,最后搞得某些南阳人自己都不自信了。

2003年,教材门。

过去的三十年,南阳一方面对卧龙岗被襄阳抢走痛心疾首,另一方面,由于早期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城建大刀阔斧地砍向了卧龙岗的龙脉。

首先是,“斩龙颈”:修卧龙路路削减卧龙岗坡度;

其次,“挖龙眼”,在卧龙岗保护区内挖卧龙潭;

最后是,毁灭性地“鞭龙尸”:在卧龙岗脊上修路,盖高楼,大兴土木,没有将“诸葛躬耕地”这块儿画龙点睛的金字招牌,当成宝贝系统保护起来。

与南阳相对比的是,2003年,襄阳方面,则通过一系列公关,成功将全国课本中的《草庐对》更名《隆中对》,并将课本的注释,改成:“南阳,郡名,在现在湖北襄阳一带。”

诸葛躬耕地百年之争!屡战屡败的南阳,何时绝地翻盘?

在舆论造势上,将南阳卧龙岗逼上了绝路!

之后,襄阳(襄樊)方面策划了2008年的央视广告:“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宣传城市形象,引起了南阳方面的强烈抗议;

2011年,高希希执导的新版《三国》电视剧,台词将躬耕地直接说成是“襄阳”。

2019年,纷争又起。同样是因为今年的新教材捅了篓子,“伤害了南阳人民的感情”。

2019年秋期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出师表》和《三顾茅庐》中的两处注释,采用了襄阳方面的说法。

其一,《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南阳”的注释,将南阳卧龙岗划入汉水南岸的襄阳;其二,《三顾茅庐》中诸葛亮与刘备草庐对话不是叫《草庐对》,而是注解为“史称《隆中对》”。

诸葛躬耕地百年之争!屡战屡败的南阳,何时绝地翻盘?

诸葛躬耕地百年之争!屡战屡败的南阳,何时绝地翻盘?

南阳,在舆论上又败了一局。

4

纵观近30年来南阳襄阳的躬耕地之争,也是经济实力和城市发展路线之争。

对比2000年和2005年南阳、襄阳的GDP数据,发现襄阳差了南阳一大截子,分别比南阳少了100个亿和400个亿(数据来源官方统计公报)。

诸葛躬耕地百年之争!屡战屡败的南阳,何时绝地翻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