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子宇丨几千年来,你们刷过的流量还少吗

 昵称52221680 2019-10-17



最近,一家深圳的所谓高科技公司,因为在微博上投了一个有上百万播放却没有引来一个购买的博主,和另一家在深圳的营销公司开撕,也引发对刷量这个问题的关注。(原贴看这里
 
事实上,人类热爱刷量,绝不仅限于中国人。
 
在西方,希罗多德被认为是第一个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以生动的语言,记述当时西方-波斯世界诸多国家和名人的经历,如索伦,居鲁士大帝,泰米斯托克利,伯里克利等。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很多都不需要怎么改写就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新媒体写作的材料。

 
但大家认为希罗多德不仅仅是说故事的人,他是第一个历史学家。因为在希罗多德之前,讲故事的人总是喜欢说神的事情,如荷马。希罗多德是第一个跳出这一套路的人,他只写人的故事,所以他成为一个历史学家。
 
但这不代表希罗多德讲的都是真的。比如他的著作《历史》,主要讲述希波战争的历史。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他说波斯远征军的数量是250万。铺天盖日,这些人走过帕勒斯滂(连接亚洲和欧洲的达达尼尔海峡)就走了好多天。

 薛西斯:我到底带了多少人来?

250万这个刷量实在太可怕了。要知道,当时很多希腊城邦,人口只有几千人
 
波斯帝国到底用多少军队远征希腊,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是25万由于希腊时代离现在过于久远,想找出比较精确的数据是很困难的。25万这个数字,则是根据当时的经济生产条件和对古代人刷量的一贯层次来反推。
 
只刷十倍,从今天的社交网络来看,其实也不算特别离谱。

 
希波战争大概在公元前5世纪,同时代的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历史著作,由于历史的强政治性。在记述的严谨度上有一定可取之处,当时的诸侯国用“军”制,一个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大诸侯国可拥有三个军,计三万七千五百人。如齐国这样的大国,统治范围相当于今天大半个山东省,拥有3万的常备军,即使不精确,也不觉的是刷量。
 
春秋时代的风雅到了战国时代难以持续,随着大国兼并战争的急剧扩大。战国七雄凑不出几十万大军,是不好意思进行当时的大国争霸。如著名的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损失军队40万,整个国家元气大伤,再也缓不过来。战国时代各国军事行动的一些参战数字,在《战国策》和《史记》这样的史料里可平行对照,至少是当时通行的“通稿数字”。
 
后世历史学家经过研究,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战争参战军队数据,都是包含前线的民夫,而战兵和民夫的比例一般会达到1比2甚至1比3。如果这样去理解,长平之战40万损失的赵国军队里,包含了10多万的战兵和20,30万的民夫,看上去就相对合理。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中的数量记载,总有一种时准时不准的状态。有时候看上去非常合理,没有注水,比如《史记》中记载李陵率领5000步兵出塞被数万匈奴大军包围最后覆灭。相比于动辄数十万的数量,5000人是一个看上去比较专业的数字。
 
但有时候又注水的非常厉害。比如武则天时期与唐朝和吐蕃不断发生战争,涉及到了在传奇小说中很有名气的薛仁贵,历史记载薛仁贵在大非川遭遇吐蕃大军40万,因此战败。
 
从当时青藏高原的生产能力来看,吐蕃不要说动员40万军队在一个战场上,恐怕全国组织40万符合战斗能力的适龄男子,都未必那么容易。
 
40万吐蕃大军明显是一个刷量数字。
 
让刷量在民间深入人心的,是明清小说。尽管在作为正史的《三国志》里,明确记载了曹操南下的军队数量是20万。然后经过三国演义的洗脑,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下江南这个概念深入人心,再也没有人记得20万这个数字。

曹操:我们八十三万大军南下……

诸葛亮:你刷数据!

除了《三国演义》外,《封神演义》,《说岳》和《杨家将》等,也有这种在数字上的几十万情节。《水浒传》是例外。水浒传是一部在衣食住行等细节非常考究的文学作品,也因此受到很高的评价。大概作者为了保持这种严谨性,也没有在战争描述上进行刷量,而把重心放到了好汉们微观的,也就是战术性的战斗上。所以后人虽然有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这样的印象,但对于梁山有多少人马,几次作战歼灭了多少官军(其实也有类似描述),印象不深。
 
这一批文艺作品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影响很深,奠定了中国人一个重要观念:即中国历史上的“头部战役”应该是十万为单位展开。少于十万的参战数量,都是不入流的“腰尾部战役”
 
不光是文艺氛围如此,社会氛围也是如此。明末时,盘踞在长江中游武昌一代的军事集团左良玉集团,就号称有百万之众。然而满清入关后南下,左良玉集团未作任何抵抗就投降了满清,可见百万大军是刷出来的。
 
但无论是古代希腊人还是中国人,在刷量方面都落后于印度人。印度的古典史诗,是刷量界的头部。《罗摩衍那》中描述的军队数量,是以亿为单位的。当看到猴王哈努曼带着几十亿大军和魔王大战,不论细节,仅数量上就让人肃然起敬。也不仅让人感慨,印度不愧是在古代数学上极有成就的国家(阿拉伯数字是印度发明的)。
 
到了近现代历史,许多国家都热衷在战报上进行刷量。比如日本,在1944年,逼近菲律宾的美国组织了一次对当时日本占领下台湾的佯攻。日本方面称为台湾航空战。
 
最后,日军大本营公布战报。击沉航空母舰11艘,战略舰2艘,巡洋舰3艘,重创8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4艘,击毁战机112架。
 
实际上根据美国方面的实际战报,美国海军只有2艘巡洋舰受到了重创。
 
战报上刷量的危害特别大。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指挥系统对战局的判断。台湾航空战之后,日本就迎来了美国对菲律宾的总攻,在相关的海空大战中,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基本被摧毁。包括武藏号在内的核心战舰被击沉。不知道是否和之前战报的误判有关。
 
还有一个说法,在所罗门海战的时候,因为日本飞行员每次返航都看到当时联合舰队的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站在甲板上等待他们回来,不忍心告诉司令官真相,于是就谎报击毁了美军的航母。
 
不用想也知道,这种刷量绝不可能对战局有好的影响。
 
日本老百姓就在新闻媒体上不断的大捷和胜利战报中,赢来了战败。
 
其实,刷量如果主要用于各种文艺作品,最多让广大读者对历史缺乏正确的认识。

游戏里,为了让玩家高兴,城市屯兵上限一定要高高高

 
比如受几十万大军流影响的中国读者,开始看当代的欧美作品如《权力的游戏》时,那种几百上千人规模的战争很容易让他们直观认为,欧洲古代都是村长械斗。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殊不知,几千作战人员的规模,是古代无论东西一次大规模动员战役动员能力的常态

兄弟们都是刷出来的
 
真正危害性的刷量,还是作为一种大众舆论和正式报告的刷量,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亩产万斤”。又比如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经济报告,也刷量严重,公开数据显示其GDP一度接近美国的80%,位居世界第二。冷战以后,西方才发现,这个数据是刷出来的。
 
总的来说,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刷量可以用来骗骗用户,主要用来骗骗甲方,甲方的领导和投资人,危害性似乎有限,更可养活一票上下游企业,颇有点“何乐而不为”的感觉,但作为一种公共行为,刷量还是慎重的好。


文/张子宇:先后在纸媒及互联网行业工作,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和伦敦大学学院现代史硕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