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5丨第二人生:巨富对金钱的态度有何不同?

 融亿圆 2019-10-17

上一讲我说过,这两讲我们要从两个更具体的层面来分析洛克菲勒。说完了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之后,这一讲我们就来看看他的公益事业。

公益事业这个主题看上去不太“性感”。今天我们一提到慈善和公益,基本是两个感觉。糟糕一点的印象,是富人在作秀;好一点的印象,是伟大但无聊。你做的事诚然伟大,但距离大家太远。一个生活在100年前的巨富,他的慈善和公益,又能有趣到哪里?

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能从他的公益事业上,看到他对待金钱的态度。

我们在第三讲曾经介绍过,洛克菲勒创业时,当时的美国社会对财富的看法都变得跟其他地方不同。无论是信仰、社会价值观还是政治家,都鼓励大家追求财富。但是,即使在一个鼓励追求财富的社会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变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畅销书,去讲所谓的富人思维。

其实,从一个人如何花钱这个点上,更能看出一个人在钱这件事情上的思维方式。世界上最奢侈的消费,其实是做公益。

此外,上一讲我们提到,洛克菲勒在商界开创的很多方法,今天的商人们还在使用。同样,洛克菲勒在公益事业上的做法,也为此后的巨富们建立了一个模板。人们评价说,他和钢铁大王卡耐基一起,创造了现代公益事业,或者说,至少创造出了一条有追求的富人怎样做公益的路径。

所以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洛克菲勒和他的公益事业。

1

1897年,洛克菲勒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了。此后,可以说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如何花钱上。

财富会带来负担。巨大的财富带来巨大的负担。

这种负担表现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一方面,我们后面会讲到,随着贫富分化这样的社会问题,和媒体对他的大量负面报道,人们开始对他恨之入骨,认为他的财富得来是有问题的;另一方面,人们围着他祈求帮助,因为人们认为巨大的财富代表着他可以随意施舍。

洛克菲勒的传记作者荣·切诺就说:到了19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有一半人想用私刑处死洛克菲勒,而另一半人只想向他祈求贷款”。

大家都想管他要钱。有一段时间,无论他走到哪儿,都能吸引来一群人求他捐赠。这是有能力见到他的人。见不到他的人会写信向他祈求帮助。有一封信是这么说的:

昨天晚上我焦虑得睡不着,于是我就躺在床上祈祷,请求上帝帮助。这时候您的形象出现了,所以我就写信给您了……

洛克菲勒曾经一个月收到5万封这样的信,请他捐钱。为了处理这些信,他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让工作人员认真看每封信,从里面找出真的值得帮助的人。但是,洛克菲勒很失望,他认为其中80%的人都没什么正经理由。

2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萌生出两个再自然不过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洛克菲勒不能简单地忽略所有这些管他要钱的请求?洛克菲勒已经受到了那么多的指责,全美国有一半的人都想不经审判就处死他,再多一个吝啬鬼的指责又能怎么样?自己的钱,怎么花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第二个问题是:即便洛克菲勒真的想帮助别人,那给钱就是了,为什么要这么认真?

关于这两个问题,洛克菲勒都有自己的理由。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洛克菲勒从小接受的宗教教育,让他在金钱方面,形成了一种“管家意识”,意思是说,富人只是上帝打理财富的工具。上帝让富人把财富集中起来,然后,再把钱花在上帝认为应该花的事情上,而不是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洛克菲勒晚年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财源滚滚,如有天助,因为上帝知道我会把钱返还给社会的。

他还说,他一生的财务规划的形成,就是因为听到了一位牧师在礼拜中的布道:要去挣钱,光明磊落地挣,然后明智地花出去。

至于为什么对待别人的请求要这么认真,这是洛克菲勒的金钱头脑决定的。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你要么就有金钱头脑,要么就没有金钱头脑。金钱头脑很难后天培养。

拥有金钱头脑的人,往往在如何赚钱方面有不同于凡人的直觉和意识。但是,这种金钱头脑也有副作用,那就是,这种人往往会十分看重金钱的作用,不会轻易就把钱随便花出去或者捐出去。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很有钱的人,在外人看来会表现得非常吝啬。原因就是他的金钱头脑在作祟。认真看待金钱,决定了一个人比其他人能赚到更多的钱,但是认真看待金钱,也决定了这个人在花钱的态度上跟其他人不一样。

洛克菲勒就是如此。金钱头脑决定了他对钱非常认真。所以,在满足任何一个请求之前,他都要先认真了解,确保钱的确花在了最该花的地方。

洛克菲勒曾经亲口说过:我不会随便给人一点点好处,除非我能完全保证,这是我花这笔钱的最好的方式。

管家意识和金钱头脑的结合,洛克菲勒在还只是一个打工仔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洛克菲勒的传记里,曾经引用过一位教友的观察。这位教友早年跟他在同一个教堂里做礼拜。当时洛克菲勒还仅仅是个小职员,赚的钱也很少。但是,他就同时表现出了两种在其他人看来很矛盾的行为。一方面,他会向小教堂的所有活动都捐钱。另一方面,在捐钱上他也算得特别精细。“如果他说他要拿出1毛5,谁也别想说动他多拿或少拿一分钱。”

在他开始做公益之后,这种既慷慨又吝啬的情况,也是反复出现。比如捐助建立芝加哥大学的过程。洛克菲勒其实早就决定要捐建一所大学,他也的确在这上面花了很多钱。但是,他讨厌别人对他进行的各种道德绑架和名誉诱惑。哪怕这个人他曾经非常尊敬或和他非常亲密。

他坚持要把钱用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花出去。钱花得要有效率,要能看到成果,而且最好还能带动其他人。

3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具体是怎么做的。

略去种种细节,洛克菲勒在公益方面的做法主要是以下三点:

首先,花钱应该专业化地花,做公益不能仅仅是业余爱好和兴趣。

洛克菲勒的公益事业大管家叫弗雷德里克·盖茨。这个人之前是个牧师,但是却有很好的管理才华。

他有多厉害呢?1917年,福布斯请洛克菲勒说一个他认为最了不起的商人的名字。我们知道,当时是一个商业群星璀璨的年代,但洛克菲勒说,是他的慈善大管家盖茨。原因是,他能够把经商技能和公益事业结合到一起,达到一个前人没有达到的高度。

用洛克菲勒的话说,在给钱的时候要慷慨,要给最优秀的慈善机构足够多的钱。但是同时,也要确保这些慈善机构,是由最有能力的人来管理的。这些管理者,应该是一些受过专门训练的、有商业经验的人。唯有如此,才能保证科学、高效、合理地利用好每一分钱。

其次,做公益事业也像做商业一样,要找到自己专长的领域,而不是所有事情都插一脚。 

洛克菲勒给自己找到的分工是教育和医疗。在教育方面,他最著名的捐助成果是芝加哥大学。在医学方面,洛克菲勒捐助成立了著名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洛克菲勒大学。这个研究所的目的,不是哪家人得了重病,就捐点钱给他,而是立志要从根子上消灭人类的所有疾病。洛克菲勒也捐助了北京的协和医科大学。

这种在公益领域的分工,也得到了洛克菲勒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钢铁大王卡耐基的认可。有一次,有人请卡耐基捐款资助一项医疗领域的公益项目。卡耐基笑着回答:这是洛克菲勒先生的专长,你去找他吧。

洛克菲勒说过:“(要)小心避免做重复劳动,不要在其他机构已经涉及的慈善领域开展慈善工作……现在的慈善活动存在大量竞争性行为和重复性投入,捐赠者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要弄清楚哪里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哪里还无人问津。”你看,这是不是跟创业一个道理?

第三,要可持续,而不是仅仅依靠富人的捐款持续输血。

这是洛克菲勒从捐助芝加哥大学开始就非常强调的一点。他经常选择有条件的捐赠,简单举个例子就是,我捐出你需要的钱的50%,另外50%你要找其他十个人来捐。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让慈善机构有动力去找尽量多的捐款人。

而且,捐钱也要捐给那些可以持续的机构。他曾经批评说,很多人捐钱支持教育,但是,大家却没意识到,捐助一个“效率低下、定位错误、毫无存在必要的学校,就等于是在浪费资源”。

你看,洛克菲勒在公益方面的这三点做法,是不是今天也还没有过时?

总结

洛克菲勒对金钱的态度,决定了他做公益的方式。他对金钱的态度,一方面是管家意识,也就是认为自己只是上帝在世上的财富大管家,替上帝管钱花钱;另一方面是金钱头脑,他对每一分钱都很严肃,认为要花得有效。这让他在做公益时,也追求专业化管理、定位准确,以及可持续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