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美极了

 小挢流水人家 2019-10-18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文明起源地,中华母亲河。黄河也是高悬于冀、鲁、豫、皖、苏中原五省上空的一柄长剑,是频繁决口与改道的天下第一祸河。这条形似巨龙的中国第二长河被赋予了太多文化和精神上的象征含义,她完整的面貌,反而被厚重的赞歌掩藏。让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从源头开始,重新认识黄河。

黄河,美极了

黄河,文明起源地,中华母亲河。

黄河也是高悬于冀、鲁、豫、皖、苏中原五省上空的一柄长剑,是频繁决口与改道的天下第一祸河。

这条形似巨龙的中国第二长河被赋予了太多文化和精神上的象征含义,她完整的面貌,反而被厚重的赞歌掩藏。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让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从源头开始,重新认识黄河。



黄河,美极了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正源卡日曲位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金黄色线条为现今黄河主河道,在山东东营注入渤海,彩色线条为黄河故道。黄河上、中游分界位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中、下游分界位于河南荥阳市桃花峪。

青藏高原之上,巴颜喀拉山的冰雪融水慢慢在山下狭长的盆地里汇集,形成了一个海子密布的浅湖区——星宿海

这里便是古籍中所描述的黄河源头,繁星沉睡和醒来的地方。

星宿海

位于青海果洛州玛多县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河水流出星宿海,注入扎陵、鄂陵两座大湖中沉积蓄势,然后在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的左右夹持下,朝东南方流去。

不料,却在青藏高原的东缘受到岷山脚下若尔盖高地的阻拦,黄河在此辗转反复,不得不沿阿尼玛卿山向西北折返,循着祁连余脉的谷地,朝东北方向去了。

九曲黄河第一湾

位于四川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乡

黄河,美极了

然而,正是这不经意的拐弯,黄河的命运乃至华夏大地的命运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因为,在接下来的行程中,黄河要流经这个地球上生态最为脆弱、水土流失最夸张的地区:

黄土高原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北上,来到一片荒漠戈壁区,贺兰山、阴山、吕梁山在这里连成了一个巨大的“几”字形框架,把黄河牢牢框住。

在方圆2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山河携手并行,滚滚黄水在这里平流舒展,冲积出幅员辽阔的

河套平原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在峡谷的末端,河床已是坚硬的岩石,但依旧被汹涌的河水割出一条深沟。最险之处宽不过30米,河水咆哮而至,跌入狭如壶口的地缝,这便是“千里黄河一壶收”的

壶口瀑布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黄河,美极了

我眷恋土地,

尽管土地也生长荒芜。

我向往春天,

尽管春天也繁衍荆棘。

母亲就是土地,母亲就是春天。

面对带来那么多苦难的黄河,到底是什么让人们依旧用无尽的眷念和厚爱来代替恨意呢?

黄河漫水过后,沉淀下大片湿润的淤泥,膏腴地肥,成为一个古老文明率先破土萌发的黄金岸滩。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先民都曾在黄河两岸创造出璀璨的文化。

除了南京和北京,中国自古的朝代中心大都在黄河流域,十三朝西安、洛阳,八朝开封,七朝安阳……

黄河屡屡决堤,历史在河水中消散,而人们却不断从崭新的土地里昂然起立。

历经无数次黄河泛滥与战火洗礼的开封,如今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中轴不曾更改的城市。而在城市深埋的地基里,承托着一座接一座的国都古城。

从历史文献、考古发掘和地层钻孔资料看,开封城区地下普遍存在战国大梁城(10~15米)、北宋东京城(8~10米)、明代开封城(3~8米)3座古城的废墟,个别地方存在清代开封城古地面(1~4米)。

“城摞城”是奇观,而人们在陨落的废墟里不断复兴辉煌,这份生生不息的坚持、百折不挠的韧性以及开篇再抒大手笔的胸怀是更为难得的奇迹。

沧海桑田,故园不改,无论是洪水、战争还是其他的患难,都不可能更改中国人的家国情怀,这是黄河塑造出的淳厚民族性格。

“黄河涨上天怎么办?”1952年,毛泽东站在一百年前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发出这样的疑问。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第一次离京巡视,随后他做出指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对比两年前他挥笔手书“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深知黄河难治的领袖半是无奈,半是不服。

1957年4月13日被寄予厚望的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在欢呼声和质疑声中破土动工,然而大坝建成不到两年,淤积起来的泥沙,就已经使黄河中游的汾渭平原变得岌岌可危。

苏联专家描绘的美好愿景:蓄水、拦沙、发电、灌溉、航运全部落空,我们付出巨大代价修筑的治河工程反而成了安放在黄河咽喉处的一颗定时炸弹!

后来,作为补救,人们在三门峡大坝底部打出排沙孔,并在下游130公里处修筑了小浪底大坝。两座大坝配合使用,人工调水疏沙,才算排除了这一险情。

“束水攻沙”明代的治河大师潘季训早在450年前就提出并实践了这一治河策略,确实,哪个国家的专家会比一直守着黄河的我们自己更懂得黄河呢?

然而,小浪底75.5亿立方米的淤沙库容也只能保证下游河道20年内不淤积。换言之,修再多的大坝,也只是缓兵之计。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改善,或许是治理黄河的方法之一。

但黄土高原的气候与土质,决定了植被对水土的蓄养能力有限,一旦出现超过一定量的暴雨,稀薄的植被屏障将会被轻易击溃。

所以,生态建设对黄河的治理,只能是怀以希翼的措施。

换句话说,黄河决堤/改道,都是必将发生的事情,任何一条河流的水患或许都能消除,但至少目前看来,黄河只能靠拖延。

水利工作者们依旧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管理黄河最好的途径,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找到不再让泥沙沿河道淤积的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