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名家谈武术内功问题

 济宁大狮子 2019-10-18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著(3)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4)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

杨式太极拳杨振铎——内功锻炼,就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
太极拳的练习,一个是外在的形体运动,一个是内在的意气运动。外形的东西看得见,而内在的东西则看不见。这内在的东西,就是武术上讲的“内功”。一个习武多年、内功精湛的人,一般都精神健旺、步履轻盈、目光炯炯有神,非常健康。有了强壮的体格,打拳自然劲力饱满浑厚,在搏击中也能胜人一筹。
内功的修炼,在太极拳练习中主要是通过盘架子来实现的。太极拳盘架子,要柔和、缓慢、放松。在放松的运动状态下,身体内部就会产生一些膨胀、热胀的感觉,这被认为是内气的运行。通过这种放松运动,加强了内部气血的循环运动,增强了内部器官的功能。同时,由于太极拳的放松不是松懈,而是肢体的伸展,因此,在外形上是舒展的,而内在的五脏六腑也是舒展的。这样,通过外部肢体的活,带动内部器官也进行运动,从而使内部脏器得到按摩锻炼,功能得到了加强。这就是所谓的练内,也就是通过外部运动,带动内部器官运动,促进气血的循环。
除了内部脏器的运动外,太极拳还有意识上的体现。太极拳讲究”在意不在气,意气相随”,它是一种意识运动。在神意的指挥下,太极拳的外形动作柔和缓慢、安逸平静,但是,却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劲力,就像奔流的大河流水一样,外表平和,内部却汹涌激荡,气势雄壮。所以,太极拳不仅仅是练习外形肢体,也不仅仅是练习内在的脏腑器官。更重要的是练习内在的神意气。这种内在的神意气当然包括武术的攻防意识,但是。一般来说,比攻防意识更为广泛,那就是在神意气支配下的劲力的运行、五脏六腑的锻炼、气血的运行等等。用现代科学来说,所谓内功锻炼,也就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增强。
在太极拳练习中,内功不是单独修炼的,而是和外在形体动作的练习一起进行的,是内外兼修的。没有外在的形体动作,也就没有所谓的内功修炼;而忽视了神意气血的锻炼,那就只能是个“空架子”。内功的体现,也是通过外形来表现的。因此,练习太极拳必须内外结合。除了套路练习外,太极拳还有桩功训练,可是现代人都比较忙,一般没有时间进行长时间的桩功训练,这些桩功训练也比较单调枯燥,因此,现代人修炼太极拳,还是以套路为主。杨式太极拳的练习,是在动作柔和缓慢当中,体会意气的运动,涵养内气,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达到内功的修炼,
混元太极冯志强——抓住丹田练內功
武术内功的修炼就是练就丹田一粒混元气。气是一种极其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质。人体中的气,主要有先天的肾气,也称元气;后天的水谷精微之气,也称谷气;口鼻吸入之气,也称清气。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调动人体内各种气的积极性的过程,就是运用可以随时得到调节、补充的后天之气,去滋养、扶植先天之气,使气血调和,阴阳相济,则人体脏腑器官自然会健旺。丹田是人体的发动机,丹田内气充实,身体健壮,打拳时就会内劲充沛。
太极拳内功的修炼方法是“抓住丹田练内功”。太极拳的套路是活步桩功,因此,练拳时要心意平静,缓慢柔和,气沉丹田。除了套路练习外,混元太极拳还有一些桩功训练,比如:无极站桩功、吐纳采气法、开合折叠大力功。提抓功、捉闭功等,陈式太极拳中还有独特的缠丝功。这些功法练习,都是培养丹田内气,增长功力,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好方法。
总之,修炼太极拳内功要记住前辈们的经验之谈:“抓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活桩慢练,意守丹田,久而久之,自然会练就丹田一粒混元气。
吴式太极拳祝大彤——内功是松功
内功,泛指武术练到高深境界,从身体内部产生出来、超乎寻常、超乎想象、一般人认为难以达到的功能。
凡习练武术者,初始抻筋,拔骨、开腰,着重底盘的腰腿功夫。其练法刚猛激烈,蹿蹦跳跃,闪展腾挪,是外家硬功。此种练法劳其筋骨,是消耗极大的肢体训练。
内功是松功,松功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操作。听易懂,学易会,易操作,我称太极松功为”三易工程”。
太极松功是从太极拳内涵悟道而得。有人只知道练太极拳,而对太极拳的内涵是什么却不去琢磨,练来练去只练了一套拳,仍然是肢体运动。自然太极拳习练者从初始便被告知要认识和理解太极拳的丰富内涵,学拳同步练松功。”太极拳内涵丰富,核心就是内功。你把握了太极拳的内涵,也就是得到了太极内功。得到太极内功后,在盘拳修炼中体验太极拳的丰富内涵。诸如阴阳变转、举动轻灵、动分虚实,虚实渐变、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动静开合、弧线运动、空腰松胯、安舒中正,不用劲力,以意行功……”(《太极内功解秘》(增补珍藏版)58页)。习练太极拳时注意其丰富的内涵,练拳不再是干巴巴的套路,而是有滋有味的内功太极拳。此时练拳的心态和技艺不再是肢体运动,而是升华为心脑太极拳运动了。
内功为什么说是松功?前面说过,内功抽象不好把握。松功具体,有可操作性。松功从脚下训练,告诉初学者放松双脚,脚趾也放松。可以到厚地毯上去站,去走走,注意不要踩地。初学者到地毯上去站一站,走一走,有一种从脚往上的上浮感。如果让学员站在地上请他松脚到顶,学员一时找不到感觉,到地毯上走一走,很快找到上浮感,能增强他们的学练信心。
从松脚、松脚趾开始往上松踝、松膝,松胯、松腰、松肩、垂肘、松手(松手指),学员易懂易学易操作。我们说太极松功看得见摸得着,效果明显,进而告诉学员松功有两种:静松和动松。
静松有三种练法站、坐、卧。学员学一两个月手梢麻酥,周身很舒服,轻飘飘的,吃得好,入睡快,睡得香,每天精神愉悦,松功在初学者身上有了反映,此称为‘人体反应”。坚持一段时间,再经常习练自然太极拳,规范行动,周身达到松、空、虚、无状态,从平常人成为松体人,再修炼,成为空体人,健康来了,这是习练松功的最高境界。静松,松肌肉。松肌肉,肌肉群间也要放松。放松肌肉与骨骼间、松骨、松骨关节,关节还要节节贯串。此时的周身状态就像《授秘歌》说的”无形无象,全体透空”
动松,是在行动中有静松的效果。行动中,练拳中,双方较技揉手(推手)中,随心所欲,运用自如。什么部位碰上障碍什么部位松空;对方推来,什么部位受到攻击,这个部位退去力点,一个空部位等待来力进攻,对方扑空了,转危为安。这是玩艺儿。揉手用意不用劲力,也是养生的一种形式。
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循规蹈矩,练拳的过程是退力的过程,退力的过程是内功上身的过程。圈内人常说,习练太极拳松、空、虚、无的目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这个过程使习练者周身松空,重要的是六阴六阳经络通畅,气道、血液循环系统通顺无瘀无阻,身上内外没有不爽的地方。这是太极拳松功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以上叙述的松功习练方法并不玄妙,不需高深难懂的理论,不需复杂的练法,自自然然,从脚往上,练放松“九大关节”为基本功。习练者还要注意溜臀、裹裆、收小腹、收吸腹股沟、空胸、圆背、收吸左右胸窝、松脖颈等十项要求,周身放松了,松功养生并不难求。
现今学练太极拳并不难。国家套路,传统太极拳,陈、杨、武、吴、孙等等,选一种最适合你的一套拳,先明理后开练,寻找一位明师指导,花上几年功夫,边学练边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武式太极拳吴文翰——修炼内功就是涵养“精、气、神”
太极拳的内功,实际就是武术的“精、气,神”。从传统医学来讲,“精、气、神”是人体的三宝。除了培养”精,气、神”外,练习太极拳还要练胆,要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当然,如果为了健身练习太极拳,那么只培养“精、气、神”就可以了。
在练习太极拳时,如何培养自己的”精、气、神”呢?王宗岳、武禹襄等老前辈们的拳论对此论述得非常清楚。总结这些历代太极拳大师们的论述,结合自己的练拳经验,我认为练习太极拳修炼内功,大体上要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是心静,就是不要胡思乱想。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李亦畲的《五字诀》中首先要求的就是“心静”,所谓“心不静,意不专”。心静以后,神意才能专注,练拳才能从容不迫,体态自然。
第二、是意专,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用意就是用心的意思,《十三势歌诀》说:“式式存心揆用意”,也是意专的意思。只有心静、意专,练拳时才能精力集中,目的明确。
第三、是神舒,就是精神要舒展、舒畅。武禹襄说:“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就是讲精神要集中,外表要平静,不能剑拔弩张。这也就是要求蓄神——把精神涵养好。练拳时既不能精神涣散,也不能精神过于紧张,以至于到剑拔弩张的程度。所以,要神舒体静,神意舒展,也就是精神集中,同时神气又要舒展舒适。
第四、是气畅,也就是呼吸要舒畅。太极拳要求养气,所谓“气以直养而无害”,练拳要”以气运身,务令顺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这里的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中医讲的内气。内气运行要顺遂流畅,发于丹田,达子四梢。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身体舒畅,呼吸细长慢匀,同时还要腹部放松,气沉丹田,所以歌诀说:”腹内松静气腾然。”这是锻炼内功的法门。按照中医学讲,人体一呼一吸,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这样,就会产生内气,所以腹部松静后,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时,在丹田就会产生”气腾然”的感觉。因此,练太极拳一定要气沉丹田,这样才能做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气腾然”后,就会产生气运周身的感觉。
第五、是形顺,就是练拳时,动作外形要柔顺,身法要合度。
在练习太极拳时,做到上述五点,才能达到太极拳的内外相合的要求,这也是内功锻炼的方法。拳谚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就是说,不仅形体、肌肉、筋骨要得到锻炼,内在的”精、气、神“也要得到了锻炼,这样内外相结合,自然对养生健身有好处,可以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
另外,我们在平时练拳和生活当中还要注意到两点:一是胸脊并重一一胸是指胸膛,脊是指脊背。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是在脊柱上悬挂着的,脊柱也是督脉行经的通道,所以,对脊柱的锻炼也有助于内功的修炼。对胸脊的锻炼就是要求练太极拳时,脊柱要正,即立身中正:要在腰脊的旋转带动下,运动四肢。武禹襄的故居有一副对联:“立定脚跟树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这不仅是对太极拳的要求,也是对做人的要求。这个对联对练拳和修炼内功是很有好处的。二是要做到心肾相交,意守丹田。人在呼吸时,心和肾自然融合相交,这样水火相济,对养生很有好处。这就要求我们在练拳时要进行腹式呼吸。平时休息时,也可以正襟危坐,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平稳深长,闭目养神。这样静坐十几分钟,就能解除疲劳,恢复精神。长期坚持,对内功修炼和养生大有好处。
少林拳秦庆丰—— 意念导引,呼吸吐纳,专注守一练内功
中国武术中的各门各派均保存有各自的内功练习方法。内功是针对外功而言的。外功一般指拳械的操练和实战技术的训练等,而内功训练是提高外功训练的有效手段,是涵养人体的精、气,神,增强人体意、气、力相互融合的训练方法。内功训练能够培养实战能力,能够使武术锻炼中所消耗的体力、元气得到补充和增强,进而达到、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从另一方面讲,内功的修炼又可激发人体的潜能和生命活力,荣养人体筋骨、神经、内脏、气血、经脉等,有效延长人体的生命周期,为长寿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国传统武术一直遵循着“功以法致用,法以功为基”的训练宗旨。
武术中的内功修炼方法众多,如:少林拳中的技击桩、功法桩,养生桩、五行气功、坐禅功,太极拳中的浑圆桩,八卦掌中基础八掌的三盘行桩,八极拳、通背拳、查拳、螳螂拳、弹腿等拳法中的马步四平桩、撞靠踢打桩等桩法,以及大成拳的技击桩、内养功等。这些内功修炼并非像一些初学武术的人认为的那样深奥隐秘,玄机莫测,而是朴实古拙,简单易学,长期坚持,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一些内功修炼方法,是武术练习者长期修炼的经验总结。由于这些方法比较重要,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对于入门不久的初学者,一般不轻易传授。
武术内功的修炼,无论是以动功、静功,还是以动静相间的形式出现,均是通过相应的基础动作方法,在意念导引、吐纳收放、专注守一、气力相合等形式下,进行意识和呼吸相配合的修炼,使身体处于一种主动意识和自然潜意识相互交融的气功状态,逐步健全、积累武术拳法中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使攻防能力得到相应的加强,以至达到自动化程度。同时,内功修炼对于胆略意识的培养、技术记忆的建立与完善、精确打击能力的培养等,也均有直接的意义。
家父秦铁英先生在少林五形八法拳的《内功法之修习》一文中讲:“拳战,击手之无常、进退之刚柔、力道之猛透,速战之立决,均主子拳肘之坚刚、膝足之迅猛、靠摔之脆巧,擒拿之准顺。然体用兼备、拳法功力,均有赖于内功法之修习,外功法之锤炼。其内外兼修,实乃技击之学,拳力之本,”
螳螂拳张道锦——心意相合法自然,意气沉守在丹田
关于中国武术是否有“内功”?何谓“内功”?怎么能练成“内功”?我一时很难准确回答。我是练传统六合螳螂拳和杨式太极拳的,五岁开始习武,武龄已近五十年,记得开始习武时,老师总是教我反复站桩、定式,几年下来无非是那几个动作。有时认为老师保守,不教真功夫,那时我脑子里的真功夫,就是有“内功”,能“飞檐走壁”,总幻想练就一身“内功”,身上具备一种神奇的力量。但随着习武时间的推移和对武术的不断认识,那些幼稚的想法也逐渐被老师的言传身教所改变。
在六合螳螂拳的训练中,要求”意、气、力”紧密结合,要打出一贯之力、打出整劲。我认为,这个“一贯之力、整劲”便是“内功”,它来自于长期的武术演练。在练习中,从功架的不熟练到熟练,从熟练到巧练,从巧练到自然,最后达到发放自如、随心所欲的地步,这时,周身的劲力自然而然,浑然天成,这也就是具备了所谓的内功。六合螳螂拳有句歌谣是对“内功”的最好诠释 “心意相合法自然,意气沉守在丹田,步到手到气力到,妙法用在意行间。”这几句歌谣中,强调了心意力的相合,强调了气沉丹田。我觉得,按照歌谣修炼,自然会练得内功。为了提高抗击打能力,我们六合螳螂拳中还有一些拍打功。通过循序渐进的拍打练习,逐渐使身体内强外壮。所以,内功修炼,应该是在外部功法修炼的基础上,以外促内,逐渐使身体内脏器官得到锻炼,强化其功能;同时,内部器官功能增强了,也会促进外在筋骨皮肉的强壮。因此,武术讲究“内外兼修”,内功和外功是不可分离的。

(文/佚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