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曾以“提灯大会”迎接新中国首个国庆节 12

 青梅煮茶 2019-10-18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然而是否有人知道在七十年前的十月一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时,我们南京人在干吗?
  据一家老国企的厂史记载:南京人在这一夜晚正在南京的市中心鼓楼和新街口举行万人“提灯大会”活动。

  长竿提灯是为安全考虑

  “提灯大会”本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年、节时的欢庆娱乐方式。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从清朝以来直到民国时的南京,每年正月十五民间都会组织大型提灯大会来庆祝新年。而这种传统习俗一直延续到1949年以后。过去的“提灯”到底长什么样,从已有的图片资料来看,以传统的灯笼为主,与现在的长圆形灯笼有点相似,另外也有形态各异的花式灯笼。实际上就是与我们南京夫子庙的秦淮灯会上的花灯差不多。
  今天纸灯一般用铅丝拴在短棍上或用手直接拎在手上,而民国时的提灯是用一长长的竹竿吊起灯笼,高高地举过人头。这恐怕也是为了安全考虑。采取这种长竿提灯的方式是与当时举办“提灯大会”的庆祝方式有关。因为在这种人山人海的场合下,如果把纸灯直接拎在手上极容易产生拥挤碰撞或燃毁事故,而用长竿提灯的方式就可以有序地安全行进;另外,由于手提灯笼的位置太低,观灯的效果远不如把灯笼高举在头顶那样光芒四射,壮丽辉煌。
  不过民国时的南京提灯大会,已经融入了当代的工业化元素,就是汽车花灯的加入。汽车上用成千上万只白炽灯泡装点车身,远看就像一座移动的水晶山,因为每当举行提灯大会时,都要在市区进行提灯游行,沿街看热闹的观众少则几万人,多则几十万人。如1930年5月4日的午后南京举行的汽车游行。参加游行的汽车高达上百辆,使得传统的提灯大会,显得更加壮观,气势如虹。这些汽车都是由国民政府各机关的公务用车报名参加的,由筹备会统一编定号码。
  民国时的南京,已经形成一种不成文的规矩,也就是并不固定在传统的旧年节上有提灯大会,但凡政府认为是重要的活动,如孙中山的生辰忌日,孔夫子的纪念日等,都可以组织提灯大会。
  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移风易俗,规定改革旧历,实行国历,也就是将旧历的年节一概去除,如除夕、正月初一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统统废除。另外,为了改变百姓的年节情结,让老百姓有过年的气氛,政府还把新年改在公历的元旦日。当然,一般都由政府掏钱组织提灯大会来庆祝新年元旦。
  如1930年1月3日的《中央日报》报道:“首都各界召开庆祝新年提灯大会。当日下午在世界大饭店举行给奖典礼,有一百三十多人参加会议。陈立夫作报告,他认为此次首都民众踊跃参加新年提灯大会,各团体也都有其物质上的贡献。”当晚参加提灯大会的民国党政机关团体有一百多,参加游行的民众人数有好几万人。

  南京解放后的“提灯大会”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解放军接管了南京电照厂,工人成了企业的主人。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喜庆日子,当时得到解放的南京人民也以传统的“提灯大会”方式,在南京市中心鼓楼、新街口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提灯会。
  在提灯会上,当时的国企南京电照厂(后来的国营华东电子管厂)也派出大型彩灯车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庆祝新中国的成立。这辆车除了装饰有毛泽东画像、国旗、彩旗外,还有几十只1000瓦的聚光灯,在自备的柴油发电机供电下,灯泡将道路周围照得亮如白昼。灯车所到之处,一路收获无数激情的目光,迎来翻身市民的赞叹和欢呼声。电照厂的灯车在此次的提灯大会上出尽了风头。
  南京电照厂曾是民国一家官僚资本企业,隶属于国民政府资源管理委员会,生产产品除了一些电子管外,就是最简陋的普通照明灯泡。但就是这么一家上百人的小电照厂与新中国一起经历了七十年的风风雨雨,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休戚与共,从一棵弱小的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
  后来,该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真空电子行业的历史上还创造出“多项第一”。如制造出第一只示波管,第一只黑白显像管、第一只红外变像管,第一只彩色显像管、第一只特制万瓦灯泡等等。特别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们以积极的主人翁精神,克服欧美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土法上马,研制出荧光粉并在很短时间内就制造出完全知识产权的节能型荧光灯,培育出中国第一个“电工牌荧光灯”优质品牌,填补了一项空白。 黄明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