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堂认母(马增蕙 沈世华)1982年录音 来自评弹书场 00:00 07:13 蔣月泉老師的兩個學生馬增蕙和沈世華1982年在北京的演出實況,很珍貴。1982年夏天,為準備南北曲藝交流演出,馬增蕙隨北京曲協到上海評彈團學習兩周,蔣老師除了一字一句教她《戰長沙》,還應馬增蕙的要求排了《庵堂認母》。一個北方的單弦演員用普通話唱彈詞,能夠如此領會評彈的精髓實在太難能可貴了,何況還只有短短的兩周,足見馬老師所用功夫之深。最近在整理馬老師回憶材料的時候,馬老師和我說了當時的一個小插曲(完整文章詳見這個月即將出版的曲藝雜誌): 蔣老師那時身體很不好,但是連著兩個禮拜,他每天上午九點準時騎自行車到南京西路評彈團給我上課。當時是盛夏,天非常熱,幾乎每天騎車都騎得滿頭大汗,但他顧不上多休息一會,喝口水馬上投入教學。從唱到彈,從手面到眼神,從人物到運腔,一字一句幫我細摳,我真恨不得一分鐘當一天來用,把先生的本事都學會,所以我還真下了功夫了,像著了魔似的,甚至還被人當成了蛇精病: 我來學習住在離評彈團不遠北京西路上的一個旅館,因為怕影響別人,每天早晨起來我就到蘇州河邊練唱練說表。有一天,我正兒八經地面對著河练道白,道白以後就是“娘啊,孩兒來了”就哭了,徐元宰哭了“娘啊,孩兒來了”我從水裡邊看,呦,後邊好些人,回頭一瞧,圍觀了,上海話嘀嘀咕咕的,有的人說我神經病,格人哪恁个啦?賊腔伐?哪恁哪恁。還有以為我要自殺要跳河,都到了這種程度了,我尴尬地就捂著臉分開人群跑了回去。 馬老師就是這樣下功夫學習的,兩周之後在團裡彙報,朱雪琴、楊振雄、張鑒國等大名家都來聽,雪琴老師看到臺上還擺了書台詫異地說:哪恁,還要說書啊?所有人都不相信一個不怎麼懂蘇州話的北方人,兩個禮拜能既學唱又學說,但彙報完後他們都驚呆了,不僅像模像樣,而且還到位得很呢。我想馬增蕙老師這種精神,很值得現在的演員認真思考,好好學習。 |
|
来自: cxag > 《南腔北调戏曲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