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心,他的乡愁是一碗粥

 lj0279 2019-10-18

清早阳光

照明高墙一角

喜鹊咯咯叫

天井花坛葱茏

丫鬟悄声报用膳

紫檀圆桌四碟端陈

姑苏酱鸭

平湖糟蛋

撕蒸笋

豆干末子拌马兰头

莹白的暖暖香粳米粥

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

东坡、剑南皆嗜粥

念予毕生流离红尘

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

吁,予仍频忆江南古镇

梁昭明太子读书于我家后园

窗前的银杏树是六朝之前的

昔南塘春半、风和马嘶

日常无事蝴蝶飞

而今孑身永寄异国

诗书礼乐一忘如洗

犹记四季应时的早餐

若《文选》王褒之赋曰

良醰醰而有味

美粥岂易得 煮粥犹填词

稀则欠故实 稠则乏精致

精明李清照 少游受平嗤

我谓秦七粥 稀稠亦由之

1982年,56岁的木心去了美国。这一去,就是20几年。《少年朝食》这首诗正是写在木心在美国的时间段里,木心曾说自己的美学里面是没有乡愁的,这句话被很多人误解过,误解成木心真的是心狠的不曾想念故乡。

木心是有故乡情结的:九十年代末的一天,木心曾独自偷偷溜回乌镇探访,瞧见家园破败,故人不再,黯然神伤。回美后,他在《乌镇》一文中发狠写道:“乌镇,我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样木心式的决绝有何缘故?

木心直言:“在故乡,食则饭店,宿则旅馆,这种事在古代是不会有的。”可以推想,木心如果在乌镇尚有亲戚在,故园还在,有旧人识,木心是决不致于这样落寞伤神。

于眼前的景物相比,其实木心心里更加思念的是以往的自己:甚至木心仅有的一些文字提及的包括像这些早餐一样丰盛的画面,都是木心在忆及他旧时的岁月和生活。那时的孙家少爷,除了读书,日常常是“昔南塘春半、风和马嘶/日常无事蝴蝶飞”的悠然场景,再至“而今孑身永寄异国/诗书礼乐一忘如洗”的美国暮年孤单生活对比,木心的内心当然是缅怀和触叹的。

此时木心孤身远走纽约,文学课已结束,木心治理孤单的方式是让艺术和他的憶想文学对话来填补生活。“犹记四季应时的早餐”,各位注意这句: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木心曾说“女人是粥,男人是饭”,“粥温柔,饭耐饥”,“粥温柔”可能就来源于此处。

一碗少时寻常的粥,这时令木心回味如一生中至美,于是“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这样的感叹就自然而出,此句一出,整首诗的思路主题就此明晰,后面的附加《文选》赋,都是掩饰。

木心是一个高明的人,委婉温润是他的真性情,所谓沧茫人世,木心的一生是庆幸和又不幸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