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教杂说”之二十四:《这孩子是不是离经叛道?》

 花样年华malan 2019-10-18
《这孩子是不是离经叛道?》
赵忠心
 
 

好好妈妈201357 在我的博客留言说:

赵教授:

请教您一个问题:我们家闺女47个月,活泼开朗,助人为乐。属于神经大条的,心思也不细腻,老师布置的什么任务,她都随意发挥。比方说老师让小朋友讲故事,在家我跟她一起准备了一个,可是到她讲的时候,就临时现编一个自己喜欢的。跟她讲过多少次了,可还是由着自己性子来,唯一的好处是她不惧怕当众讲故事。通过跟班里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交流,有的孩子就很认真的准备,每次都是背的一字不拉的,而且特别重视。我家姑娘是因为心智发育没到那一步还是需要怎么引导,请您百忙之中能帮我分析一下,谢谢

回复:

“好好妈妈”:你好!

你信中所陈述的现象很有意思,也很具有普遍意义。我认为这并不是离经叛道,也不是心智发展水平低下。

我看到你孩子的表现,第一个感觉是很兴奋,第二个感觉是我很喜欢这个孩子。因为她有个性,有独到之处。

你的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她不是完完全全地按你和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按规矩出牌”,反映她不墨守成规,头脑不僵化,能独立思考,不怯场,很天真。这充分表明她头脑里没有条条框框,有胆略冲破束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多得、值得欣喜的好现象,家长不应该为此而纠结,从而限制她,纠正她。

孩子的表现,我甚至认为可以这样形容:“别出心裁”,“独得己见”,“独出己见”,“独辟蹊径”,“独树一帜”等等,这很好的苗头,难能可贵,值得赞许、褒奖。

孩子按照事先的准备,“一字步拉”地讲述出来,这也很好。表明孩子的感受能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不错;而你的孩子却“一反常态”,自己现编一个自己喜欢的,老师可能不大喜欢,但反映出她的独立意识和创作能力。

两相比较,你更喜欢哪种情况?要让我说,我更喜欢你孩子这种类型的。

我们中国许多的孩子,在我看来,是规矩有余,灵活性和创造性不足,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敢于“突破”的品质和能力。我们不是说要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吗?我想,你的孩子就是在创造性方面初露头角,我甚至觉得她的表现就是创造型人才的“雏形”。

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进行培养教育,在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方面,应当要求按照多少年来形成的规矩、公序良俗去做,按照社会公德去执行。而培养、发展孩子的智力,我认为不应当过早地制定什么规矩,束缚她的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主要应该是设法打开孩子的思路,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和想象的独立性,这是很好的品质和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

记得美国有这样故事,说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回家后兴奋地告诉妈妈说,在幼儿园认识了“0”,这是英文的一个字母,是老师教给他的。妈妈听了不仅不高兴,反而很气愤。他认为,老师是多此一举。孩子在不知道这是一个英文字母的时候,他可以把“0”看成是太阳、月亮、皮球、锅盖、纽扣、手表等物件,想象丰富多彩。老师告诉孩子这是一个英文字母,就扼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为此,这位妈妈把这位多事的老师告上了法庭,结果还胜诉了,并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

无论这个故事是真是假,能够广泛广泛流传,一直流传到我们国家,这充分表明美国做父母的非常重视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而不是把让孩子多掌握知识放置重要地位。

一个人从小就“循规蹈矩”,长大后可能会成为好人,但我认为不会在事业上有多大的出息;具备丰富想象力和很强的创造能力,不墨守成规,好“想入非非”,有时候可能让家长或老师感到有点头疼,但很有可能成为有作为的人。

不用说三四岁的孩子,要把培养、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在首位。就是青年学生的培养,也要把想象力和创造力放在首位。

我退休以前招考研究生,我出的考题,不都是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有的题目就是开放性的题目,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就是说,我选拔研究生,并不想招收一些只是会背诵现成答案、记忆力强的学生,而是希望挑选分析问题能力强的学生。

在阅卷时,我判分的原则,不是看考生答案的观点对不对,而是看问题的分析是不是透彻,论述是不是有逻辑性,讲道理是不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哪怕将的是歪理,我可能并不同意考生的观点,但只要是独到的见解,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能让人信服,我就给高分。我考察的主要是分析问题的能力,因为研究生就是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人才。只会“一字步拉”的照本宣科的学生,一般都是平平庸庸的。

对于你孩子的做法,我认为应当支持、鼓励,而不应当强行改变。我想,不仅家长要接纳,幼儿园的老师也应该理解、包容。让小孩子编故事、讲故事,首先并不在于孩子编得好不好,讲得好不好,而主要是培养、锻炼他们会编、敢讲,这是最为重要的。

对于小孩子,我特别主张要鼓励他们敞开思想,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而不要给孩子过早地规定条条框框束缚、限制他们。我认为,所谓早期智力开发,就是设法解放孩子的思想,而不是过早地教孩子识字、读书。

我们的教育,不论是哪个学龄段,主要并不是向学生传授多少知识,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人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只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没有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这样的教育就不能算是成功的。

遗憾的是,很多的家长、教师,评价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总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即以掌握了多少知识,认识了多少字,会算什么样的算术,回答问题是不是符合标准答案等为依据;而对孩子的独立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则视为“离经叛道”,认为没有“达标”。这是很悲哀的事。

说心里话,我是很不赞成的。要知道,“评价标准”对孩子来说就是“指挥棒”。

(2013年5月8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