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建狂魔又出手!横断山脉首座万米隧道,通了!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10-18

无论普速铁路还是高铁

想要翻山越岭、截弯取直

穿山凿隧可谓是不二之选

播放GIF

云海翻腾的横断山区

云南大理无量山

是金庸笔下的武林秘境

也是横亘千古的交通屏障

方圆之地因山水之隔而无法便捷互联

播放GIF

蜿蜒崎岖的施工便道

背景解读:无量山,古称蒙乐山,属横断山脉云岭余脉,西北起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澜沧江穿流而过,一山一水共同构筑起大理州与临沧市互通往来的巨大天堑。

播放GIF

建设中的大临铁路新华隧道

为实现两地互通、天堑变通途

全长202公里的大理至临沧铁路

正在群山中艰难修筑

作为中缅国际通道大临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

中铁十二局集团施工

全长12332米的新华隧道于今日全隧贯通

这是全线贯通的首座10公里以上长大隧道

也是我国横断山脉纵谷区贯通的首座万米长隧

在堪称“地质博物馆”的横断山区

贯通万米长隧

建设者需要克服哪些难题?

难点一

“高烈度”——地质复杂风险高

大临铁路所处地区位于高地震烈度区,烈度等级达到8度,即破坏性地震。这对工程建设,尤其是隧道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华隧道先后穿越3条断层破碎带,伴有顺层偏压、高地应力、水库坍岸、突泥涌水、岩溶等多种不良地质,不仅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挂牌”监控的国家I级高风险隧道,还是滇西横断山区典型的“高水压、高地热”隧道。

播放GIF

观察掌子面围岩情况

过程中,建设者通过超前水平钻、地质素描、瞬变电磁等多项措施,准确了解和掌握围岩变化情况,并与当地地震监测部门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利用地震监测群即时发布地震信息,为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

难点二

“高水压”——临江百米掘隧难

新华隧道毗邻澜沧江、黑惠江,隧道掌子面标高与小湾电站库区水位高差达156米,整个隧道施工作业相当于顶着150亿立方米水的巨大压力,使隧道围岩挤压破碎,裂隙发育,透水严重,几乎可以用“瀑布云集”来形容。

播放GIF

检修反坡抽水系统

为应对7万立方米的最大日涌水量,避免突泥涌水,建设者一方面采用地震波、红外探水、瞬变电磁等方法提前预探地质;另一方面,抽调作业人员组成“专职抽排水班”,分3个工点分别设置三级泵站双管路反坡抽水系统,对涌水掌子面开展全天候“盯梢式”抽水,累计铺设的近20000延米抽水管路为隧道安全掘进提供保障。

难点三

“高地热”——隧道变身“桑拿房”

“别的隧道是顶上下‘刀子’,这里下的却是‘开水’”,新华隧道出口至2号斜井正洞区间,被建设者戏称为“火焰山里的水帘洞”。新华隧道处于横断山区水热活动带,洞内最高温可突破40℃以上,高温、高湿的掌子面堪比“桑拿房”。

播放GIF

应对隧道高温挑战

为改善施工环境,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安全,建设者使用自动岩温仪、红外测温仪等设备提前探测围岩温度,并采用多台370千瓦的超大功率风机持续接力送风。此外,当洞内温度超过周平均峰值时,10余吨冰块将准时送到隧道作业面,为现场施工人员“物理降温”,确保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正常的施工作业。

难点四

“战线长”——作业面分散管理难

新华隧道正洞及辅助隧洞掘进任务总量约为18.5公里,却分布在群山中5个不同的方向,洞口与交通运输正线高差达1000米,就算是两个相邻洞口之间,往返一趟也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被横断山区特殊地貌“拉长”的施工战线,对全局管理也提出了挑战。

播放GIF

被全线推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设者以智能手机终端为载体,将信息化与工程施工有效结合,先后施行了“掌子面网络全覆盖”“二维码一扫通”“自主应急网络电话”“远程可视化监控”等一系列信息化举措,即便在10余公里以外的电脑旁,也能掌握洞内动态,极大地提升了项目的整体管理效果。

播放GIF

胜利“会师”

2016年进场施工以来,建设者以“快上、慢进、稳打”为理念展开作业,先后在横断山区修筑了50余公里盘山便道,将数百万吨工程材料和机械设备运送至群山腹地,最多时全隧有10个掌子面同步展开施工。新华隧道的顺利贯通,是大临铁路长大隧道建设的首场“大捷”,为全线高地震烈度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长大隧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川藏铁路、滇藏铁路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参照。

大临铁路全长202公里,线路起自既有昆明至大理铁路大理站,穿越横断山区、跨越澜沧江,终至临沧市,设计时速160公里,桥隧工程占线路总长的87.3%,是国家Ⅰ级电气化铁路。未来建成通车后,昆明、临沧两地最快可实现3小时通达,对助推我国西南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