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写生研究”栏目除了梳理绘画语言的传承、演进的历史脉络与规律,重要的是将“写生”置于当代艺术的大平台进行探讨研究,强调“写生”与社会、人文、时代的关系,以当下的视角来考察“写生”的价值和意义。本栏目编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供大家分享。 艺术评论 范迪安 |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他具有优秀的艺术秉赋,早在1980年代就创作了许多表现乡村生活的主题性作品,展现出关切现实的朴素情怀,但他注重在广取的视野中逐步凝聚视角,从题材和语言两个方面都朝向写意性油画的研究,在语言上,从借鉴印象派的光色形式朝向写意性油画的研究,这两方面又是内在统一的,那就是集中于人与自然、心物相接这个命题,通过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成熟的经验。 他多年来立足齐鲁家园,也走向祖国各地,在风景油画上将写生和创作结合起来,突出地体现出在风景的“现场”以思代笔、以情入画的特质。他的写生作品紧紧把握住“生”的双重意义,既画出大自然土地、天空、景物的生命之“生”、生机之“生”,又画出书写性、抒情性的“生意”,将自然之美“内化”为意境之美,于朴实的歌吟中透溢出学术的修养,于奔放的笔调中展现出内在的含蓄,在当代油画多样的景观中自成格调高雅、气质不凡的风格。 在强化这个层面,他凭借着娴熟的技巧,愈发在面对自然之时发挥提炼景物和营构画面的主动性,也愈发在感性的抒写中突出色彩和用笔的表现力,由此使自己的油画语言得以不断强化,呈现出鲜明的个性。 正是在深化、内化和强化这三个层面的努力,毛岱宗的油画值得我们进一步认识。他的许多风景作品画的是平凡的景物,但富有典雅的色调,尤其擅长以明亮的色彩与高级灰形成丰富的间奏,用如同中国书画“屋漏痕”的斑驳笔线与彩色的“点苔”构成跳跃的视觉音符,在表现性极强的体格中形成生机盎然的诗意华章。 ——摘自《毛岱宗的油画探索》 作品欣赏 《布达雪霁》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9 《窗外落雪》 布面油彩 50cm×50cm 2019 《多瑙河岸的冬日阳光》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9 《多瑙河上的余晖》 布面油彩 50cm×50cm 2019 《盖莱特尔山下雪景》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9 《河岸雪景》 布面油彩 60cm×50cm 2019 《玫瑰色的雪天》 布面油彩 50cm×50cm 2019 《暖阳寒枝》 布面油彩 50cm×65cm 2019 《小街雪后即景》 布面油彩 50cm×50cm 2019 ![]() 《小镇残雪》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9 ![]() 《学校门前雪景》 布面油彩 50cm×50cm 2019 ![]() 《渔人堡街头雪景》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9 ![]() 《渔人堡街的残雪》 布面油彩 50cm×60cm 2019 ![]() 《渔村草屋》 布面油彩 80cm×80cm 2019 ![]() 《小石岛》 布面油彩 80cm×80cm 2019 ![]() 《威海三连岛》 布面油彩 60cm×80cm 2019 ![]() 《伴月湾海滩》 布面油彩 80cm×80cm 2019 ![]() 《伴月湾》 布面油彩 60cm×80cm 2019 ![]() 《南岭秋色》 布面油彩 100cm×80cm 2018 ![]() 《冬日的小溪》 布面油彩 146cm×112cm 2007 ![]() 《教子垭稻田》 布面油彩 80cm×100cm ![]() 《秋岳暖色图》 布面油彩 150cm×120cm ![]() 《大学生小路》 布面油彩 100cm×80cm ![]() 《打电脑的老人和小孩》 布面油彩 150cm×150cm ![]() 《农院绿荫》 布面油彩 80cm×80cm 2015 作者自述 一说到写生,我就佩服中国的文字界定“写生”这件事所体现出来的智慧性。为什么不叫做“写实”或“再现”、“复制”?难道我们的先哲们在上千年前就预见到像照相机、录象机这类的记录自然图像的器械会出现,而避免这场手工与机器对再现能力角逐的尴尬吗?我们无从去考查。但是写生这件事用了“写生”这个称谓,实实在在反映了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它得到了一个中的的把握。 写生的要义是在这个“生”字上,它首先是相对“熟”而安身立命的。“熟”字本身并没有什么贬义,而多数状况下它还是褒义的。如“成熟”、“娴熟”、“熟中生巧”等等。可偏偏在画画这件事上,“熟”给画家带来了厄运。如画的风格面貌熟了,人称似曾相识,无兴趣光顾;画的技法熟了,甜、腻、油、滑之类的东西伴随而来。因此,对画家来说,谁沾了“熟”便沾了些晦气。 …… 写生的意义,并不只是照着实物画,它像是一种延伸艺术生命的抗生素,增强艺术健康的维他命,是绘画艺术求生的一种方法。 长期的实践使我意识到,写生的第一印象只有被激情和想像托起的时候,才放大了它的价值。否则,就会变成一个机械性的扫描仪。换个角度说,绘画的意境的产生是客观物象在感受中升华的结果。所以作画依靠的不仅是感觉还有心受。写生时常有的体会是:刚到一处写生,觉得无一处可画,可过了几天又觉得处处可画。让人好生奇怪!说穿了是主客观未达成默契的时候是不可能有画意出现。也就是说对大自然只有真诚的待它的时候,它才真诚待你。 ——毛岱宗 艺术家简介 ![]() 毛岱宗 1955年生于山东。原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