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柳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山水书阁 2019-10-18

  出处

  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别名

  筐柳。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乌柳的枝叶、树皮或须状根

  药材基源:为杨柳科植物乌柳的枝叶、树皮或须状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枝叶,夏、秋季采须状根,全年采收树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枝初被绒毛,后无毛。芽具长柔毛。叶片线形,长2.5-5cm,宽3-7mm,上面绿色,疏被柔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柔毛;叶缘我卷,上部具腺锯齿,下部全缘;叶柄具柔毛。花序与叶同时开放,基部具2-3小叶;雄花序长1.5-2.3cm,密花;雄蕊2,完全合生,花药4室,黄色;苞片基部具柔毛;腺体1,腹生;雌花序长1.3-2cm,密花,花序轴具柔毛;子房密被短毛;腺体1。蒴果长约3mm。花期4-5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3 000m的山河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辛;苦;性微寒

  辛;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散瘀消肿。主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疮疖痈肿;腰扭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解表祛风。治麻疹初期,斑疹不透,皮肤瘙痒,慢性风湿。

  2.《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疮疖痈肿,树皮捣烂敷。

(2015-01-19  来源: 民福康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