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省科技厅运用科技政策业务咨询平台架起科研人员沟通之桥

 昵称53066677 2019-10-18

火红的辣椒,铺就了一条条致富路,促进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10月,在遵义市播州区新民镇龙丰村,省科技厅试点探索“技术股+现金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作用在遵义市农科院沉睡多年的科技成果“遵辣9号”推广项目上并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遵辣9号”推广近1200亩、涉及252户、1013人,今年该村种植“遵辣9号”预计收入570万元,全村因辣椒改种种植实现了脱贫。

“遵辣9号”从沉睡到复苏,正是省科技厅以科技政策业务咨询服务为科研人员解决政策落实问题、打开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的典型事例。

余常水所培育的新育种“遵辣9号”。

默默坚守的漫长科研路

1993年秋,遵义农科院研究员余常水看到老家种植的遵义特色小辣椒,由于农户长期在用种上多采取自选、自留、自用的办法,使得辣椒种性严重退化,抗性下降,导致辣椒单产低,一般种植的辣椒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农户很辛苦地种出来却又卖不到多少钱。

1994年1月,余常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出钱开始辣椒种子资源收集和品种改良工作。由于没有政府支持,为了节约经费,从整地播种施肥到收获等工作,样样都是他与家人和同学亲力亲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余常水戏说是“休闲育种”。

“休闲育种”一直持续到2002年。据余常水回忆,通过不断探索研究,他们的辣椒培育工作在2002年取得了一些进展并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先是研究所成立了辣椒课题组,并获遵义县科技局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给予立项支持。到2009年,他带领的课题组已经收集早熟、中晚熟三个类型的种质资源和优良中间育种材料2800余份,进行不育株测交杂交回交5100余组,发现了一批苗头组合,其中有2个品种完成了贵州省辣椒区域试验,顺利完成了“遵辣9号”特色小辣椒项目,成功育出新型杂交种苗。

得知育种通过审批后的余常水想到这一品种的出现能改变辣椒种性严重退化,抗性下降,单产量低的境况,就充满着满满的喜悦,可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在当时全市普遍大量种植其他品种的基础上,新育种的推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资金问题,立项的研究经费并不足以支持大面积推广种植,就这样,“遵辣9号”一出现就开始被雪藏,这一藏就是10年。 

项目探索找到成功契机

在不少科研院所,“成果多、转化率低”是困扰大家的烦心事。2018年12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广一批促进创新的改革举措,更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会议明确:允许转制院所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引入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成果转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以订单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一系列改革举措令广大科研工作者备受鼓舞。

在此背景下,今年年初,省科技厅联合省委改革办、教育厅等单位进行了全省高校、各级科研院所的排查调研工作,并根据调研情况罗列出来我省高校、各科研单位所遇重大问题清单,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建立健全,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试点推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

余常水的“遵辣9号”项目就在此间得以启动。

“‘遵辣9号’的成果转化预算高达200万元,这在当时‘担任领导的科研人员不允许进行科技企业兼职,不允许从事企业活动’的政策环境下可谓不小的难题。”余常水说,一不小心就是犯错误。也正因为如此,“遵辣9号”科研成果才搁置了长达10年以久。

在试点正式启动后,余常水通过省科技厅的政策扶持,牵线搭桥,以科研成果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了遵义市遵辣集团,由该集团提供“遵辣9号”种苗种植推广资金,进行第一批的试种。

“从第一批种子入土到今年7月,在龙丰村黄家湾组,老百姓种植遵辣9号每亩收入都可以稳定在5000元左右。其中,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家,经济特别困难,当时买苗的钱都没有,育苗户看在困难的情况下,先把28盘苗拿去种了让卖辣椒才给钱,今年老人家就种28盘收入1万多元。椒农今年在良种良法配套情况下,收入确实非常好”余常水说。

试点一年,余常水及团队为遵辣集团完成制种任务11万亩,获得利润约55万元,年底还获得遵辣集团入股分红,同时因“遵辣9号”的成果转化效益与产业化经济增长方式均高于其他品种,在今年7月,余常水被评选为遵义市市管专家,“遵辣9号”落地大规模转化,支撑引领遵义辣椒产业品种换代大发展。也实现了科研人员名利双丰收。

“遵辣9号”遵义市新民镇龙丰村黄家湾种植示范基地。

打通科技创新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今年年初,省科技厅通过对省内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的排查调研,梳理出科研人员相关政策理解不到位、政策不相容等方面的“11条问题”。

为解决“11条”,省科技厅抓住问题核心——“科管部门与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充分用好原有门户网站咨询服务平台基础上,完善科技政策解读与沟通机制,开设政策咨询专栏,通过科技厅信息系统不定期向全省科研人员提供最新的科技政策信息,通过科研人员与科管部门的直接沟通,既保证了科技政策在执行方面的无障碍,又拉近了科管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科技政策的普及率与知晓率。

据悉,省科技厅门户网站咨询平台涵盖科技政务咨询、厅长信箱与科技政策咨询等服务专栏,充分发挥了科管部门在科技行政管理过程的支撑作用。

“科技工作就是人才工作,建立与科研人员互动的沟通机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才能使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成果转化率,增强科技人员的获得感”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处负责人陈财慧说。

随着门户网站科技政策咨询机制的不断成熟,科管责权部门与科研人员沟通方式的不断完善,打通科技创新政策落地前的“最后一公里”,我省科技工作的未来将是光明坦途。(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段超木 编辑 刘钰银 编审 周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