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种健脾胃的中成药,补气养血

 图书 馆员 2019-10-19
健脾,中医名词,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药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健脾,也是补法之一。亦称补脾、益脾。治疗脾虚、运化功能减弱的方法。用于面色萎黄、疲倦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等脾气虚弱证候。常用药如党参、莲子、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方如参苓白术散。


2、归脾丸: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大枣组成。归脾丸在益气健脾方面比人参健脾丸稍弱,侧重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

4、健脾丸:由党参、白术、陈皮、山楂、麦芽、枳实组成。健脾丸除了健脾外,还兼有消食化滞、理气开胃功效。健脾丸不适用于急性肠炎腹泻;也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或手足心热,脘腹作胀,不欲饮食。

5、小儿健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法半夏、白扁豆、山药、莲子、南山楂、桔梗、砂仁、六神曲、麦芽、玉竹组成。主要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6、启脾丸:由人参、白术、茯苓、陈皮、山楂、麦芽、甘草、山药、莲子、六神曲、泽泻组成。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稀。启脾丸方中有和中的中药,侧重于治疗胃气不和,适用于胃肠湿热、脾胃湿热者。

8、补脾益肠丸:外层由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组成;内层由醋延胡索、荔枝核、炮姜、炙甘草、防风、木香、盐补骨脂、煅赤石脂组成。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

9、四君子丸:由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益气健脾。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脾胃调理中成药

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100g,茯苓100g,白术(炒)100g,山药100g,白扁豆(炒)75g,莲子50g,薏苡仁(炒)50g,砂仁50g,桔梗50g,甘草100g。【功效】补脾胃,渗湿止泻,益肺气。【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脾肾阳虚的人,服用寒凉食物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治疗起来也是“寒者热之”,服用散寒的药物,比如:同仁堂参桂理中丸:人参、肉桂、干姜、附子(制)、白术(炒)、甘草。温中散寒,祛湿定痛。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桂附理中丸:肉桂 附片 党参 白术 (炒) 炮姜 炙甘草。是温补脾肾之阳、散寒止痛的名方。方中附子、肉桂温肾阳,炮干姜、炒白术温脾阳,党参、炙甘草补益中气,中阳得温,斡旋四旁。凡脾肾阳虚见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畏寒倦卧者,为首选之品。 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腹泻。脾虚,对脾胃虚寒,寒气郁腹,胸腹胀气,腹部喜暖、喜按,呕吐泄泻等症有较好的疗效;

逍遥丸:【成    份】柴胡、当归、白术(炒)、白芍、茯苓、甘草(蜜制)、薄荷,其功效为疏肝健脾,渗水除湿。

人参健脾丸: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炙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炙)、木香、炙甘草。

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人参归脾丸: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炙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炙)、木香、炙甘草等有补气、补脾、安神、益胃、调血、安胎的功效。在治疗心脾两虚和脾不统血两种病症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补中益气丸(党参,炙黄芪,炙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党参和炙黄芪都可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补气血,调经止痛。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有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白术还可以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柴胡可用于气虚下陷、肝气郁结、月经不调。从分析其成分作用,不难看出补中益气丸功效主要是补中益气。) 

香砂养胃丸 :党参、白术、茯苓、苍术、甘草、半夏曲、陈皮、砂仁、藿香、木香、香附、枳壳、厚朴、六神曲、南山楂、麦芽、莱菔子。健脾和胃,理气化湿。

香砂六君子丸 :党参,茯苓、白术、法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甘草。  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木香顺气丸 :木香、香附、陈皮、枳壳、山楂、槟榔、乌药、莱菔子、茯苓、神曲、麦芽、青皮、甘草。顺气止痛,健胃化滞。

陈夏六君子丸  补脾健胃,理气化痰。 

参苓健脾丸(党参健脾丸) 党参50g白术(土炒)、薏苡仁(土炒)120g、白扁豆(土炮)60g、山楂(去核清炒)60g、谷芽(清炒)50g、芡实(麸炒)50g、陈皮50g、六神曲(麸炒)60g、莲子肉(土炒)60g、麦牙(清炒)60g、茯苓60g、山药(麸炒)60g、枳壳(麸炒)30g、砂仁40g、甘草(蜜炙)30g  作用: 健脾,开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面色萎黄,脘腹胀满,肠鸣腹泻。

参术健脾丸  党参、白术(炒)、厚朴(姜制)、陈皮、砂仁、半夏(制)、山楂(炒)、茯苓、六神曲(炒)、甘草。 

作用: 健脾消食。 

复方鸡内金片 : 健脾开胃、消食化积,主治酒积食宿、胃反膈噎。 

补脾消食片 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作用: 补脾健胃、消食化滞。

常用中成药的组成和功效

补中益气丸
【处方】 炙黄芪 200g 党参 60g 炙甘草 100g 白术(炒) 60g 当归 60g 升麻 60g 柴胡 60g 陈皮 60g
【功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药理研究】:补中益气丸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
归脾丸
【处方】 党参 80g 白术(炒) 160g 炙黄芪 80g 炙甘草 40g 茯苓 160g 远志(制) 160g 酸枣仁(炒) 80g 龙眼肉 160g 当归 160g 木香 40g 大枣(去核) 40g
【功能与主治】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治疗神经衰弱。据报道,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的神经衰弱患者 多例,亦获良效。方法:每日服药2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 即可好转或痊愈。
——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有人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窦 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多例,获得满意效果。用法:每日3次,每次9克,1周为1个疗程,一般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多位患者服药10~15天后,诸症减轻,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具有双向调节效应。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据报道,有人采用归脾丸治疗气血两虚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收效显著。用法:每日服归脾丸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治疗慢性苯中毒。有人采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慢性苯中毒,效 果较好。用法:每日2次,每次9克,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人用归脾丸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效果较明 显。用法:归脾丸每日3次,每次15克,开水冲服,15天为1个疗程。
——治疗顽固性失眠。有人用归脾丸加味治疗气血两虚顽固性失眠,效果 较好。用法:归脾丸每日3次,每次9克,半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 可痊愈。
——人参归脾丸是补血类,其功交效为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可以治疗血虚所导致的月经不调病、脑供血不足的头痛、眩晕病;也可以治疗心肌供血不足的冠心病等,但你从归脾丸的说明上面却看不到写有它能治疗脑供血不足,或心肌供血不足的文字,而临床中的确发现归脾丸能有效的治疗这两种疾病。
香砂六君丸
【处方】木香70g 砂仁80g 党参100g 白术(炒)200g 茯苓200g 炙甘草70g 陈皮80g 半夏(制)100g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香砂养胃丸
【处方】 木香210g 砂仁210g 白术300g 陈皮300g 茯苓300g 半夏(制)300g 香附(醋制)210g 枳实(炒)210g 豆蔻(去壳) 210g 厚朴(姜制)210g 广藿香210g 甘草90g
【功能与主治】 温中和胃。用于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
附子理中丸
【处方】 附子(制) 100g 党参 200g 白术(炒) 150g 干姜 100g 甘草 100g
【功能与主治】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六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160g 山茱萸(制)80g 牡丹皮60g 山药80g 茯苓60g 泽泻60g(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功能与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十全大补丸
【处方】党参80g 白术(炒)80g 茯苓80g 炙甘草40g 当归120g 川芎40g 白芍(酒炒)80g 熟地黄120g 炙黄芪80g 肉桂20g
【功能与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量多。
人参健脾丸
【处方】 人参 25g 白术(麸炒)150g 茯苓 50g 山药 100g 陈皮 50g 木香 12.5g 砂仁 25g 黄芪(蜜炙)100g 当归 50g 酸枣仁(炒)50g 远志(制) 25g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气,和胃止泻。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不化,倒饱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
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丸)
【处方】 柴胡 300g 当归 300g 白芍 300g 白术(麸炒)300g 茯苓 300g 甘草 240g 牡丹皮 450g 栀子(姜炙)450g 薄荷 60g
  【功能与主治】 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保和丸
【处方】 山楂 (焦)300g 六神曲 (炒)100g 半夏 (制) 100g 茯苓 100g 陈皮 50g 连翘 50g 莱菔子 (炒)50g 麦芽 (炒)50g
【功能与主治】 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天王补心丸
【处方】 丹参 25g 当归 50g 石菖蒲 25g 党参 25g 茯苓 25g 五味子 50g 麦冬 50g 天冬 50g 地黄 200g 玄参 25g 远志(制)25g 酸枣仁(炒)50g 柏子仁 50g 桔梗 25g 甘草 25g 朱砂 10g
【功能与主治】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金匮肾气丸
【成份】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麻子仁丸
【组成】 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 枳实(250克) 大黄(500克) 厚朴(250克) 杏仁(250克)
【功用】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参苓白术丸
【处方】 人参 100g 茯苓 100g 白术(麸炒) 100g 山药 100g 白扁豆(炒) 75g 莲子 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 50g 桔梗 50g 甘草 100g
【功能与主治】 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枳实消痞丸
组成: 干生姜 炙甘草 麦芽曲 白茯苓 白术各二钱(各6g)半夏曲 人参各三钱(各9g)厚朴炙,四钱(12g)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g)
功效: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脉弦。
保济丸
【成 份】广藿香、苍术、厚朴、葛根、钩藤、薄荷、白芷、神曲茶、茯苓、薏苡仁、木香、稻芽等16味。
【功能主治】解表,祛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症见发热头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亦可用于晕车晕船。
藿香正气丸
组成: 广藿香、紫苏 叶、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 生姜、大枣功用作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扶正祛邪。用于感冒、呕 吐、泄泻、霍乱、湿阻等病。其基本指征是: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院满闷、恶心呕吐或泄泻、 舌苔白腻、脉濡缓。现代多用于胃肠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肠胃炎等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致病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邪”或“六淫”,意为淫邪伤人之气。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

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也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脾胃不健,运化祛湿能力差而导致湿气内滞。饮食不当,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也会导致湿症。湿症还常常与其它因素结合而出现、寒湿、暑湿、风湿等症状。

防治湿症一要注意避免外部湿气的侵袭,例如不要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中久待,居住之处不能湿度太大,寒冷潮湿天气尤要注意保暖等。如果患有湿症则要辨证施治。

具有湿症的人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体检没有什么问题,但身体状况不佳,这就需要中医中药的祛湿调理。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重浊、趋下;易与阻遏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并且常常与他邪夹杂致病

湿症在天气潮湿时更容易发病,常见德症状有:头痛晕重、身体倦怠腰腿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见两眼、腿脚浮肿;胸中郁闷、脘腹胀满、口淡、饮食无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这些都属于所谓的“湿气重”。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水化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所以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

 健脾祛湿的常用中成药(非处方药)

   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此外,还用于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等。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 解】方中用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参苓白术丸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归脾丸
  【成分】 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参苓白术丸和归脾丸区别:

参苓白术丸 偏于调理脾气,用于脾气虚弱导致的一系列的胃肠道消化系疾病。

归脾丸 主要是治疗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生失眠、多梦、醒后不易入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少华而萎黄;心悸、心慌、神疲、乏力均为气血不足之象;脾气虚则饮食无味,脾不健运则食后腹胀,胃气虚弱则不思饮食,或饮食减少;舌淡、脉缓弱,均为气虚、血少之征。

食疗法:温补脾胃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莲子、茨实、猪肚、鸭子等;祛湿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

民间用赤小豆、薏米熬粥常食对健脾祛湿有很好疗效。

此外居住之处湿度不能太大,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

足阳明胃经简介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沿面颊,到耳前。循发际,到头维。又从颈部下到乳房,再到腹部。沿腿直下,最后止于脚第二趾外侧,足阳明胃经共45穴,足疗时我们常用的有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陷谷、内庭、厉兑等。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胃上部称中脘,中部称中脘,下部称下脘,台称胃脘。胃的主要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和主通降。胃又称水谷之海,胃气强弱决定胃的受纳能力。胃气强健则善纳,机体气血充足。胃气虚弱则消化能力不足。腐熟就是水谷经胃初步消化成食糜,腐熟水谷的功能有赖胃的阳和之气,人体后天补给,取决于胃气的盛衰。胃气弱,会有纳呆、厌食、胃脘胀闷、胃痛、吞酸、腹泻,肠鸣等症状。胃还主通降,食物经胃腐熟以后,入小肠,清者吸收,浊者下移大肠,排出体外。胃以降为顺,若胃失通降,胃气郁滞,导致脘胀食滞,大便秘结,胃气上逆,嗳气、呕吐、恶心、呃逆。

《灵枢·经脉》认为:足阳明胃经有了异常就表现为下列病症:颤抖发冷,喜欢伸懒腰打哈欠,面黑。病发时,厌恶他人和火光,听到声音就心惊,独自关闭户门、遮塞窗户而睡。胸膈部响,腹部胀满。还可发为小腿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

足阳明胃经的穴能主治有关“血”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躁狂,疟疾,温热病,自汗出,鼻塞流涕或出血,唇生疮疹,颈部肿,喉咙痛,大腹水肿,膝关节肿痛,沿着胸前,乳部、腹股沟部、大腿前.小腿外侧、足背上均痛,足中趾不能运用。

1、胃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制:

嗳气、呃逆、恶心、呕吐:多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发为嗳气、恶心、呕吐等。

2、胃脘胀痛:

多由情志抑郁,或宿食停滞通,不通则痛,故发胃脘胀满而痛。从而导致胃气郁滞,和降失职,气机阻塞不

3、消谷善饥:

多由胃热炽盛,腐熟功能亢进,水谷消化加速所致。

4、胃脘嘈杂:

多由胃热(火),或胃阴亏损,虚热内生,胃腑失和所致。

5、纳呆食少:

多由胃气虚弱,腐熟功能减退,和降失职所致。对于脾胃的保养有12个字,即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