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友不慎毁终生!

 鸿凯泰收藏 2019-10-19

最近休息两天,好几位妈妈跟我联系,不约而同地谈到同一个话题:

赵老师,如何帮助孩子正确交友?

第一位妈妈说,孩子成绩偏弱,人品良善,在班里有一位要好的同学,常常一起玩耍。

可是,最近周末相约两次,两次儿子都被放了鸽子。

看着孩子傻呆呆地等在那里,自己心疼不过,跑到对方家追问,结果,对方爸爸堵在门口,摆出一副“我儿子怎么会跟你儿子混“的傲慢嘴脸,拒人于三尺之外。

是的,人家孩子学习好,正在上升期,希望好上加好。

这种心情很理解。

可是,看着自己的儿子就这样被人冰冷地审视,粗暴的拒绝,心里真的很难受。

最让人心疼的是,儿子还一脸善意,不断叮嘱自己,不要去上门理论,不要影响那位同学。

她问我,赵老师,我该怎么跟儿子谈这件事?

第二位妈妈讲的事情,则刚好相反。

她的儿子今年初三,学习还好,正是要紧时候,最近却与一位“不学无术”的同学走得很近。

他们虽然同班,但是这位同学比儿子年长两岁,家庭关系复杂,似乎是离异随父,爸爸又不怎么管,所以不务学业,自由散漫,社会经验丰富,人也颇为早熟。

儿子被其吸引,常常晚上一边做作业,一边qq聊天。

周末更是跑得不知踪影,虽然自己也跟踪过,无非打打篮球,可是,晚上十一二点回家,还是很担心,精力分散了不说,关键是思想,会不会被带偏?

第三位妈妈发的微信,因为时间关系,我还未回复,今天一并在这里解答,她是这样讲的:

儿子今年高中,身边总是很多爱玩的朋友,这些孩子缺少上进心,经常传播负能量的思想,比如:

“高中生的暑假就是用来颓废的!“

“高中生的房间就应该混乱。“等等。

自己的话根本进不去儿子的耳朵,身边这些心性不成熟的朋友对他的影响太大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位好的朋友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他体贴我们的情感,增长我们的智慧,丰富我们的见识,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欢乐和挫败的日子;

而一个不良的朋友,则会毫不顾惜地操纵我们的感情,腐蚀我们的心智,拉我们下水,走弯路,甚至让我们的人生一错再错。

这其中不乏极端事件,就像最近一个月的李心草溺水案和两年前的江歌案。非常惨烈。

不夸张地讲:

放头脑简单的孩子出去交朋友,无异于把一个未经训练的盲人放到车水马龙的马路上。

所以,在一个孩子心智不成熟的时候,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在他身边,至关重要。

这种影响,甚至常常超过了父母。

所以,讲到主题了,关于交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把关?

好了,赵老师支招来了:

第一、打铁需得自身硬。

今天上午,一位妈妈给我打电话,重点中学偏上的一个孩子,很聪明,也非常上进。

但是政治不好。

初中政治能有多么难呢?物理他都可以学得好,数学他都可以学得好,再难的题目他都喜欢钻研,像攻取山头一般往上冲,为什么偏偏最简单,需要记记背背的东西,自己反而不能够拿下。

妈妈下了一个结论:赵老师,他就是浮躁!

我却不这么看。

浮躁固然是浮躁,但是最关键的原因恐怕还不在于此。

我跟妈妈讲,是思想问题,孩子思想性不够,导致他对这门学科的认知有偏差。

妈妈恍然大悟,她说,是了,赵老师,你说,这么一个小孩子,常常跟我讲,说,政治里面都是空话,大话,套话,是不真实的东西,学这些东西没有用的。

你看,问题的症结找到了吧。

心里有偏见,思想认识不到位,所以,看见政治就厌烦,最后,连基本的敷衍都做不到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绝大多数的思想都非常简单,往往是简单的二元论,非黑即白,不懂得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往往抓住一个点,就以为自己手执真理。意气用事。

所以,这一定不是自发的,一定是同龄人的互相影响。

你看,堂堂的政治课本,编的那么好,不去钻研,参悟,学习,而去相信身边不成熟,不客观,不公正的旁门左道的看法,甚至谣言。

所以我说,问题的根子在哪里,在孩子自身的思考能力不足,思想高度不够,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立场,没有判断,只好东风吹来信东风,西风吹来信西风。

我告诉这位妈妈,不单纯初中政治,孩子要好好学,高中政治要好好学,以后上了大学,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概论,这些都要好好学,下功夫学。

因为都是好东西呀!

政治课本中的思想、观念、知识,是我们人类从远古时代,到今天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两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近一百年为了民族复兴,与西方强权,与国内不同政见斗争,反思,在砥砺中前行的经验的结晶。

一句顶一万句。如珠如玉。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多好!

“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学会运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多好!

这样启迪人智慧,引发孩子思考的句子在政治课本中俯拾皆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仅仅背背记记,当做拿分的工具。

所以,为什么不会选择朋友,维护友谊,为什么会被同龄人不成熟,不负责任,不公道的观念所误导,因为我们大脑空空,我们需要安神补脑。

有人说,看一个男人的品味如何,就看看他身边的女人。

看一个孩子的品味如何,就看看他身边的朋友。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来到你的身边;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决定你会被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观点所影响。

关于这个观点,老祖宗早就说透了,八个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所以,与其赶狼一般要赶跑那些不良的朋友,不如问问自己:

孩子到底为什么会被他吸引?

这个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吸引。

好女孩往往被渣男辜负,因为好是真好,但是徒有善良,没有头脑;

聪明的孩子上了大学,但是一事无成,家庭离散,因为徒有聪明,没有思想。

我们的孩子们,上了很多年书,知识是有的,能力是少的,思想更是薄薄的一层,怎样应对复杂多变磅礴似海的社会生活?

写到这里,就想起了我们一位曾经参加过三期走心课的学员,高一时他给杨坚枫老师发来微信,这样写道:

“通过在学习上的钻研与思考,我同样在生活中受益匪浅。我能够认识每个问题的本质所在,与周围的人相处也更加融洽。矛盾通常不可避免,但自己的怒气稍有消减,开始自己主动解决面对。

并且与人交往时,就不由自主地产生亲切感并习惯以微笑相待。

周围的同学喜欢跟我交朋友的也变多了,但我仍会认真地筛选他们的,最后就是能够做到初级的‘出’与‘入’了,不仅学习,生活中也是,以前待人接物很漠视很麻木,没有眼色,走心课之后这一两个月,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新的看法。现在是别人说完第一句话或者做一个动作,我就明白他下一步想谈什么或者遇到了什么问题。变得能够读懂他人,理解他人了。”

看看,一个15岁男孩的思想境界,胜过许多年长者,何愁他交不到真心的朋友?

第二、孩子的位置,决定了他的交友观。

十几年前上大学时,跟校门口一个服装店的女老板相熟,常常一起聊天。

因为周围有好几所学校,大学一所,高职二三所,所以,她的客户,主要是学生。

她给我讲了这么一个现象,说,别看这个店里每天出来进去这么多人,但是,她一打眼,就知道对方的身份,是高职学生,还是大学生。

嗷?这么神奇?我不禁奇怪。

她说,其实没什么诀窍,见多了,你就能发现一个规律,高职学生来店里买衣服,是一群一群的,好几个,你粘着我我粘着你,大学生来店里买衣服,常常是一个,最多两个相伴,而且,都非常独立,彼此不会黏黏糊糊。

什么意思?

越往上走,越能享受孤独;越往下走,越离不开人群,离不开情感。

越往上走,越独立自主;越往下走,越是你粘着我我伴着你,软弱怯懦自卑,没有主心骨。

因为优秀的人,是在做事当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感,而很多一事无成的人,是在情感当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寻找自我的存在感。

就像去年有一位高三的妈妈给我打电话。

她特别苦恼一点,就是我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有主心骨呢?

交朋友的时候,就把一片心都送给人家,每天晚上回家,自己家离学校近,朋友家离学校远,她过家门而不入,非要把朋友送回家,才自己折返回来。

谈恋爱的时候,也是如此。

最开始是男孩追她,她就同意了,可是,不过一个月,人家忽然要跟她分手,说,高三了,不想浪费时间在感情上,要好好学习了,要谈,就一起考上大学以后再说。

果然,人家说完,挥一挥衣袖,就努力去了,学习真的越来越好。

可自己这个傻姑娘吆,就失魂落魄,心都乱了。

妈妈恨恨地说,老师,人家孩子怎么就都知道自己要干啥,她就不知道呢,总浪费精力在这些没用的事上?

是呀,她就像一只失去筋骨的小狗,只要别人对她略微表达一下善意,她就挂在人家身上,靠乞求,看脸子,战战兢兢地讨要情感施舍。

渣渣碎屑都视若珍宝。

这样的她,吸引了很多喜欢操纵别人,攫取情感的强势而未必良善的朋友。

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应该是反的。

不是不交朋友,不在朋友身上付出了,她就学习好了;

而应该是,学习好了,开始扎扎实实做事了,在做事当中,收获到成就感,收获到尊严感,在做事当中,活得越来越敦实、质朴、坦荡、自信,这个时候,她的交友观,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记得赵老师这句话:屁股决定脑子。

你坐在哪个位置上,你就会按照这个位置的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

前段日子,我们赵亮老师回访了一位走心课的家长。

因为家庭缘故,也因为生育二胎,大儿子在青春期最关键的两年,给耽搁了。

中考结束后,孩子跟身边一帮和他一样的朋友恓惶地四处去找学校,能进得去的只有职高,大家都认命了。

唯独这个孩子,在母亲坚定的支持下,复读了一年。

一年艰辛下,孩子终于如愿以偿,上了高中。

这个时候,上了高职的那些朋友再来看他,孩子忽然觉得物是人非,以前很投缘的同伴,现在居然说不上几句话了,因为彼此关注的点,不同了。

学习、工作是一味药,可以治好孩子的自卑,治好他的大脑空空,治好他的空虚,寂寞,冷,给予他一个位置,一份尊严,一份成熟的心性。

这个时候,朋友的定义,对他而言,就不仅仅是情感的慰藉,而是志同道合。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朋友。

希望你的孩子交到怎样的朋友,希望你的孩子在这段友谊中能够谦和、宽厚、肯付出,同时,有立场、有尊严、有边界,怎么办?

言传身教给他呀!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朋友。

你呈现了怎样的人品给孩子耳濡目染;

在你们这段关系中,是互相尊重还是鄙夷,是互相给予还是单方面攫取,是思想的交锋滋补还是单纯的情感依赖,这些东西,他统统可以在另外一个同龄人身上识别出来。

成长过程中,被父母真诚地,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以待的孩子,不会忍受在另外一段关系中,被践踏尊严,被践踏思考。

所以,朋友之道,还在你。加油


 要想学好,查查基础(领福利啰!)

我们都知道:要想学好,基础得好!

 
下游生学习不好,我们会说:他就是没好好学,就是没基础。
 
中游生分数不够高,我们会说:他是学了,但基础不扎实。
 
上游生出现失误,我们会说:他是学的挺好,但有的基础还是没打好。
 
所有的学习问题,似乎都可以用“基础”二字统统概括。
 
可是,基础到底是什么?应该从哪个方面改进?如何改进?当孩子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可能会说:基础就是最基本的东西,只要好好学,努力学,用力学就可以了。这个回答很有道理,但也很含糊,关键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孩子往往会对你很无语。

其实,所谓“基础”分别指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思想。也就是我们当老师的常说的三基能力。知道了知识,就会做简单题;知道了知识跟方法,就会做中等题;知道了思想、方法跟知识,就会做难题。

 
再者,三基能力的成长也是有进阶的,分别是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

所谓了解,是说知道了。这时,解题就能有一个开始。

所谓理解,是说有感觉了。这时,解题就能顺起来,只是有点磕绊。

所谓掌握,是说能把感觉抽象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了。这时,解题就能顺畅起来,只是时间的花费还有点不够完美。

所谓运用,是说能把自己抽象出来的东西用来指导自己解题了。这时,解题就能做到又快又准了。
 
每个学习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思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小学阶段更侧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初中阶段更侧重基本方法的学习,高中阶段更侧重基本思想的学习,侧重不同,学习知识的方式也不同。

不同学习层次(偏弱、普通、优秀、卓越)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思想上的表现也不一样的,促进成长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相信,看到这里,你一定又喜又忧。

喜的是,哇,原来一个“基础”二字,里面的门道这么多,而且,似乎自己找到一点感觉了;“忧”的是,虽然如此,但是,关于自己家孩子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应该如何针对性地帮助他解决学习问题,自己依然还是不清楚。

好了,下面福利好啦!

您只需描述孩子的基本情况,我们将会结合数万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向您完整呈现孩子在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思想上的表现,还会向您完整呈现他在考试当中的表现,还会向您完整呈现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好了,要想学好,查查基础!赶紧行动起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