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旬果农的忠告: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

 文野 2019-10-19

八旬果农的忠告: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

王会敏与他发现与参与选育的“礼泉短富”

王会敏今年84岁了。

从1966年开始负责生产队的苹果园管理算起,与苹果结缘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礼泉苹果产业兴衰的见证人。从最早的“国光”,到鼎盛时期的“秦冠”,再到他发现并参与选育的“礼泉短富”,作为陕西苹果的先行者,礼泉苹果经历了三代的品种更新,种植的人已刚好更替了三代。

“现在种苹果还能挣钱吗?”我问道。

“挣不了钱了!我这个房子是1993年盖的,花了五万元,那一年我6亩苹果就卖了五六万,一亩地的成本也就五六百元。那个时候苹果卖2-3元/斤,现在只卖1元/斤,成本却翻了好几倍了。”王会敏感叹道。

<<<

“那个时候礼泉苹果在国内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问道。

“我是1990年8月份开始在东庄乡农技站上班的,每天的工作就是陪着客人去参观园子,一天六七趟,大客车一个跟着一个,最多的时候有十几辆车,陕北的,甘肃的,宁夏的,甚至有辽宁和山东的,都来这里考察苹果。”陪同我过来的原礼泉县果农协会负责人相宇波接上我的问题,他的爷爷也是礼泉苹果的第一代果农,算起来他是礼泉苹果的第三代果农。

八旬果农的忠告: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

礼泉苹果的三代人​,从左到右​:相宇波、相宇波的父亲和王会敏

“过去省上评比,礼泉的‘秦冠’苹果是第一的。”王会敏补充说:“我是1977年第一个把‘秦冠’引到这里的,那个时候还不叫‘秦冠’,叫代号-15。这个品种在渭河滩地品质不行,后来引到礼泉平原后,品质比渭北滩地能好一些,但是着色不行,引到北部山区后表现很好,就在这边发展起来了。这个品种不但富了我们礼泉,更重要的是把山东的小国光淘汰掉了。”

听得出来,礼泉苹果是因“秦冠”而辉煌。

“为什么这边还保留着大量的‘秦冠’?”这是我2年前第一次来礼泉的印象,在其他苹果产区,再也见不到成片的“秦冠”,取而代之的是一统天下、唯我独尊的“富士”。

八旬果农的忠告: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

“秦冠”苹果

“‘秦冠’丰产性好,抗性好,耐旱也耐冻,容易种,一年最多打三次药;‘富士’比较娇气,对肥水的要求比较高,再一个病也多,难管理。”王会敏解释道。

“礼泉苹果产业走下坡路是不是跟‘富士’上来有关系?”对礼泉苹果产业的没落,我首先想到的还是品种的缘故。在水果界,一个优良的品种往往能代表一个时代。

“一个是‘富士’上来,再一个是从1994-1995年开始推广的套袋技术对市场是大的冲击。”相宇波解释说,“1996年我们做套袋试验,开始也套纸袋,但由于干旱的问题,后期气温太高,容易造成日烧……”

八旬果农的忠告: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

礼泉的高山“富士”

“一方面是人家种了‘富士’,你们还是种‘秦冠’;另一方面是人家套袋了,你们这里套袋还不行。”我大致听出了相宇波要表达的礼泉苹果没落的原因。两年前我第一次尝到礼泉的高山“富士”,风味浓郁,有冰糖心,唯一的缺点就是套的是膜袋,外观不好看,所以价格也便宜,算是那年我尝过性价比最高的苹果。

“最主要的原因是缺水,”王会敏接上说:“礼泉苹果几十年种下来水分消耗太多,没有办法补充,没有水源嘛;另一个问题是土壤有机肥非常缺乏。苹果生长需要的那些东西都没有了。”

“对,我很认同这个观点,种了这么多年之后,不仅土壤里边的有机质在下降,最重要的是水分没有了。为什么水分没了?”相宇波自问自答:“苹果果实里的含水量非常高,这么多的水你一车一车拉走了……”

八旬果农的忠告: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

王会敏(左)和1958年种植的苹果树

“老天爷会补回来的啊!”我按江浙人对雨水的习惯思维理解道。

“补充不了,过去专家认为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气候条件下,生产果实不需要补充水分,在这边就是错误的。”王会敏肯定地说。

“最有力的证据是这几年干土层在增厚,水跑什么地方去了?”相宇波叩问道。

“你想,产量最高的时候一亩地上万斤,一般的也有五六千斤,你要形成这么多产量的话,得多少水消耗嘛,所以地下水亏得没办法了。”王会敏应道。

<<<

“除了品种和缺水的原因,还有一个是海拔的因素,像洛川的海拔要比礼泉的海拔高,他们的果品质量就比这边好……”我今年一直在关注苹果的优势产区,目光已经从陕西、山东等传统产区转移到云南、西藏等高海拔产区,所以在我的理念中,相对礼泉所在的关中平原的地理位置,洛川所在的黄土高原就是一个相对的优势产区。

八旬果农的忠告: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

陕西榆林新发展的苹果基地

“首要原因不是海拔,而是他们现在土壤中的有机质能供,水肥也能供。过去我们这地方刚开始栽树的时候,三年的树就长这么粗,现在重茬地水分缺了,有机质缺了,其它肥都缺了,三年的树只能长到原先的一半。”王会敏依然把缺水缺肥放在首位。

“相当于它是新地。”

“包括陕北这些旱地,将来都要走礼泉的路,这是迟早的事。”王会敏说了一个会让陕北果农觉得很不爽的观点。

八旬果农的忠告: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

礼泉的丰产果园​

“我们经常到洛川去,已经发现洛川出现我们前10年出现的问题,所以有一次在洛川的培训会上,我就说,我们礼泉的现在就是你们洛川的将来。”相宇波附和道。

“在现有气候条件下,有什么办法能重振礼泉苹果昔日的辉煌?”我问他俩。

“我现在想不出啥办法。”王会敏无奈地说:“原来我写了一篇文章,建议把行距加宽到8米,一方面是解决缺水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给下茬的果树留地。”

八旬果农的忠告:礼泉苹果的今天就是洛川苹果的明天

相宇波(右)和他的生草果园

“我们在2005年以前的耕作方法还是清耕法,地里面没草,从我这一辈才开始在地里面留草,留草还能好一点。陕北包括洛川都还是清耕的,本来就缺水,现在还光光的怎么办,大问题。”相宇波接着说: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人的观念问题。大家现在关注的是每年地里产多少东西,没想着往地里面投多少,都有掠夺性的。如果这个思想不变,是没有办法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