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踞南海之滨,形似巨鳌,古称鳌山,有观音菩萨坐骑之相。琼州历来就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观音菩萨在此循声救苦,普度众生之功德事迹,童叟可颂。南山侧望之东瑁、西瑁二岛,相传为观音闻声救难时担土跌落而成。
南山佛教文化苑面朝南海,碧波千叠,晴光万重,浪激石音,水照天色,赵朴初亲题'海天丛林',实乃海天佛国之相,风景独秀。南山寺是建国以来经中央政府批准兴建的最大佛教道场,占地400亩,盛唐建筑风格。
南山历来被称为吉祥福泽之地。据佛教经典记载,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为了救度芸芸众生,发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常居南海愿”。中国传扬千古的名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则更道出了南山与福寿文化的悠久渊源。
不二法门,在佛教中是对事物认识的规范,称之为法;修有得道的圣人在这里证悟的,称之为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是最高境界。入得此门,便进入佛教的圣境,可以直见圣道,达到超越生死的涅 盘境界。从佛教哲学观来看,“不二”即是“非此非彼又即此即彼”、“众生平等”、“自他平等”、“心佛平等”,是佛教认知世界万事万物的方法观念,演绎的是世间万物本质与表象的关系。
南山不二法门是景区大门景观,为南北朝建筑风格。进入此门,便进入了吉祥清静的南山佛教圣地。大门外的“不二”和大门内的“一实”系已故著名书法家顾廷龙老先生94岁时所书。“一实”是“不二”的对应。
南山也是全国罕见的超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园区面积五十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十多平方公里,由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公司统筹规划,美国经济咨询联合公司提供可行性报告。项目内容策划分别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完成。
唐代著名大和尚鉴真法师为弘扬佛法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第五次漂流到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之久并建造佛寺,传法布道,随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获成功。日本第一位遣唐僧空海和尚也在此登陆中国,驻足传法。
南山的自然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得到充分保护,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金 堂,即大雄宝殿,唐朝时称为“金堂”。'大雄'表示佛的智慧、法力雄厚无边。这里主要供奉以空间为主的横三世佛,即中间'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左边'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和右边'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在南山脚下的水南村,黄道婆学习黎族织锦,开创了纺织业的新纪元,并续写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观海平台: 在平台上,可以看到浩瀚的大海,并能眺望海上108米高的南海观音。
南山海上观音像由金刚宝座和观音圣像组成,金刚宝座包括圆通宝殿和莲花宝座两部分,莲花是佛教的圣花,莲花宝座由108瓣莲花瓣组成,上下四层,每层27瓣,每瓣面积约16平方米。登上莲花宝座不但能绕佛一周,看见三面观音的真容,还能近距离顶礼佛足。
圆通宝殿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内空高30余米,建筑雄大宏伟,庄严肃穆,是世界上最大的观音殿堂。殿堂上,一尊10.8米高的圣观音像结跏趺坐,宝相庄严,“善财童子”、“龙女”左右胁侍,神情自若,栩栩如生。
南海观音莲花座下的圆通宝殿集观音文化之大成,供奉有圣观音、善财童子、龙女,藏传六观音、三十三观音等各种观音。支撑三面观音主体的八根巨大圆柱表面,分别雕刻有天龙八部护法神;穹顶四周是二十四诸天壁画,穹顶是现代的LED大屏幕和千盏琉璃莲花灯,营造了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殊胜的佛国景象。
南山海上观音园区入口处大门称为普门,意为“观音菩萨普遍示现、普度众生”,普门与南山的不二法门处于同一中轴线上,因缘殊胜。门口六根高大的八角形石柱称为经幢,象征佛的智慧能降服一切烦恼,有祛邪降魔之法力。六座经幢体现观音菩萨普度六道众生向上成佛的法门,同时自然形成观音苑一座开放式大门,象征“佛门广大,普遍含容”之义。
南山寺是建国后国务院首次批准的新建的最年轻的寺庙。站在寺前的观海平台远眺,依稀可见几座大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这时你会自然想起白居易“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诗句。海面上几叶轻舟在微波中荡漾,描绘出一幅蓬莱仙境的画卷。
举世闻名的“金玉观音”供奉在金碧辉煌的“得在自在观音阁”里。这尊观世音雕像内镶释迦牟尼舍利子,通身像高3.8米,由观音金身、佛光、千叶宝莲、紫檀木雕须弥底座四部分组成,耗用黄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钻石、数千粒红蓝宝石、祖母绿、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异宝,采用中国传统“宫廷金细工”手工艺制造。金玉观世音像总价值为1.92亿人民币,是一尊具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的造像珍品,是当代工艺美术史和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的稀世瑰宝。
清康熙五十三年,三位钦天监钦差奉康熙皇帝谕旨在下马岭海边题刻“海判南天”石刻,以此为中国疆域的天地分界处。南天指的是太阳所行区域,“判”是一剖两半之意,“海”则指南海。“海判南天”综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南海”在“海判南天”处分为“天南海北”。在此石刻的东南面,还有另外一块剖石,代表三亚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而“海判南天”石刻则代表这里的北极高度。
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平安石”又称“天涯石”,它四平八稳,雄峙南海之巅,经历着风雨和海浪的考验,它依然坚如磐石,笑傲于蓝天白云之下。相传它是南海上亿年“石祖”,被派镇守南海,祈求南海风平浪静,保佑众生四季平安。每年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平安石”前祈福平安。
幸运石即“海角”石。1938年11月,指挥海南岛抗战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天涯海角的这块临崖绝壁上题写了“海角”二字,意欲与日本侵略者背水一战、绝处逢生。经过艰苦的七年抗战,王毅作为海南岛的受降将军接受了日本的投降。所以,“海角”石又称“幸运”石。
“爱情石”坐落在天涯海角大门正对面的海上,两块石头像“日”、“月”重叠交叉,心心相印,日月相伴,朝暮相随。它与前方爱情广场上的天涯海角星遥相辉映,集日月之精华、天地之灵气,演绎着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的浪漫爱情故事。
“财富石”即“南天一柱”石。耸立在海天之间,顶天立地,充满财富和阳刚之气。其石景被印在第四套人民币二元面值纸币的背面。相传“财富石”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灵气。曾有一香港富商败落后浪迹天涯,与“财富”石亲密接触后,回到香港重振了事业。因此,“财富石”被当地老百姓和游客们视为财富之石。
南天一柱石还有另一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南天一柱”。
“天涯”、“海角”这两块大石头也是有来历的,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后来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博鳌禅寺位于举世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所在地——海南琼海博鳌水城,与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隔水相望。由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晓奥集团总裁、博鳌水城创始人蒋晓松先生个人施资,在万泉河中的莲花墩上竖起一座高9.9米的观世音菩萨塑像。2002年岁末,蒋先生又捐资500万元,正式筹建以博鳌禅寺为主体的“博鳌东方文化苑”。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出任博鳌禅寺方丈。
博鳌禅寺按正统禅宗寺院规制建设,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为通慧门、天王殿、普济殿、大雄宝殿、万佛塔,东西两旁设置有钟鼓楼、东西配殿、方丈楼、上客堂、僧侣宿舍等。其中普济殿供奉有十二尊独具特色的“十二生肖观音像”。
大雄宝殿的造型,融中国皇家建筑与佛教建筑特色于一体,体现皇家宫殿的富丽堂皇,同时又展现中国梵刹清净道场风貌。
大雄宝殿供奉的三尊佛像,简称三世佛。中间的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佛教教主,手中的法器是一个钵;右面的是《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其手中的法器是一座塔。左面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手中的法器是一个莲台。
“万佛塔”海拔高77米,塔高55米,是博鳌地区最高的建筑。可鸟瞰江、河、湖、海、山、岭、泉、岛屿等八大生态地理奇迹。塔内供奉有一尊高16.8米的青铜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为亚洲罕见。
博鳌禅寺是海南佛教历史的延续与发展。公元748年,唐鉴真高僧东渡日本,遇风漂流到海南,居住了一年半,在岛上修建佛教寺庙,开始传播佛教文化。位于海南岛东海岸线上的博鳌古镇留下很多佛教历史遗迹与观音传说。
本命佛堂,据佛教传承,每个人出生伊始即有位菩萨或佛在守护,所生之日与有缘之佛结缘,被称为本命佛。本命佛是与十二生肖者因缘最亲近,感应力最强的佛。八大本命佛又称八大护法神,以其无上的愿力护持佛法,以其无量的法力护佑每位与之结缘的众生,是千百年以来众生所信奉的佛教护法善神。所以修建本命佛堂是诸佛欢喜、众生得益之殊胜因缘,更是正法流布、培植善根之无上福田。诚心礼拜本命佛能使众生逢凶化吉、事业顺利、健康平安、家庭如意。
博鳌禅寺院内植物种类丰富、珍稀树种、花卉繁多,其中有五棵菩提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菩提意为“觉悟”。释迦牟尼盘在菩提树下大悟而成道,菩提树因此被视作佛的象征。五株古树形成一个“五星菩提”的布局,象征着佛教禅宗极盛期的“一花开五叶”,为寺院带来清凉和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