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的大臣们为什么敢理直气壮地让嘉靖帝抛弃亲生父亲?

 御鬼人 2019-10-19

正德十六年(1521年),刚刚登基的嘉靖帝与明朝文臣爆发了激烈冲突,即著名的“大礼议”事件。而引发“大礼议”事件的起因就是以杨廷和为代表的大臣让嘉靖帝不承认亲生父亲。

由于明武宗死时没有儿子和兄弟,明武宗最年长的堂弟嘉靖帝才得以继承皇位。嘉靖帝继位后,杨廷和等重臣要求嘉靖帝认自己的伯父、明武宗之父明孝宗为父,抛弃自己的生父兴献王。

抛弃自己生父的提议当然遭到嘉靖帝的坚决反对,杨廷和为首的朝臣又坚决不肯让步,这才引发了“大礼议”事件。那么以杨廷和为代表的明朝大臣为什么敢理直气壮地让嘉靖帝抛弃生父呢?

西周之后,嫡庶在礼法上的区别可谓泾渭分明。理学兴起后,士大夫们更是将嫡庶之别上升到“真理”的程度。在他们看来,明朝的嫡系是明孝宗及其子明武宗,而不是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

在以理学为真理的士大夫看来,嘉靖帝继位当皇帝必须要认明孝宗为父从而保证明孝宗的明朝嫡系不会绝后。如果嘉靖帝继续认兴献王为父乃至追认其为皇帝,就是庶出取代嫡系的违礼之举。

士大夫们将封建礼法视为高于社会实际的最高准则,如同现在某些人嘴里的“人性自由”。正因如此,明朝的大臣们敢理直气壮地让嘉靖帝抛弃亲生父亲并将干这种缺德事视为“荣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