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 公益”带来的三大颠覆性变化

 乐康居 2019-10-19

导 语  “互联网+”时代,很多行业借力互联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公益事业同样因网络而发生着改变。4月28日,第13届中国慈善榜发布,上榜企业及个人2015年合计捐赠超100亿元。同日,王克勤、徐永光等五位中国互联网公益的先行者齐聚“网络传播沙龙”,探讨互联网给中国公益事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

4月28日,《网络传播》杂志联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举办的第八期“网络传播沙龙”现场。

1
互联网将公益带上高速路

“互联网本身具有传播快、信息共享的特征,这就让更多的网民能够直观的了解到各公益机构的真实情况,进而参与其中,进行再传播。”传播快,影响力大,救助自然会更加及时。第八期“网络传播沙龙”现场,“大爱清尘”公益基金发起人王克勤讲述了互联网之快为公益带来的新机遇。

王克勤现场回忆到,“大爱清尘”创建之初,他坚持每天发微博跟进传播,引来姚晨等明星大V转发,迅速发酵形成社会热点,问题得以有力解决。公益救助行动,很多时候是在和时间赛跑,而互联网无疑为公益提供了一条宽敞的跑道,公益的温度加上互联网的广度和速度,让公益事业加速升级。

2
互联网让公益站在阳光下

信任感的培养始终是公益事业的一大痛点。曾几何时,部分公益组织的资金流向、监管途径等屡遭质疑,导致公益项目举步维艰,公众参与热情下降。而现在,“互联网+公益”无疑是解此难题的一剂良药。

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秘书长崔澜馨介绍,“春苗”借助互联网,分享项目中志愿者与孩子们的故事,让捐助人知道资金具体用到了哪里,“一旦公众心中认定‘春苗’在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做公益的时候,公众就成了传话筒,就愿意做更多的传播。”

“老兵回家”项目推广者姚瑶对此表示赞同。他提到,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正是发挥了互联网的平台优势,让人们了解抗战老兵需要生活救助、精神慰藉的现状,随后便有很多爱心人士参与救助。的确,互联网让公益站在了阳光下,全流程的监督功能,让公益更透明,让捐助者更放心。

3
互联网使公益变得更轻盈

公益没那么沉重,它是一种好的生活表达方式;公益创新也并不必须是颠覆性的,它常常是嵌入原生活的。”上海青年公益人才学院合作发展总监张利的一句话,道出了互联网公益的另一趋势。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迅速降低公益活动的参与门槛,让过去低频率长流程的公益“轻”了起来,每个人都有机会随时随地参与公益。腾讯、支付宝、新浪公益、“路人甲”公益等互联网捐助平台不断兴起,移动端操作、小额定量捐赠等新的运作模式大受青睐。传统公益运作模式正在被改变,互联网让“人人公益”成为可能。

本文 来自传播君沙龙现场报道,图片由岳琦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