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推动公益创新 ——以“成长公益”平台为例 2015年6月28日上午,北京东书房公益服务中心成立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宣布“成长公益”捐赠系统正式开通。这套系统由北京东书房公益服务中心组织开发和管理,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贫困儿童。“成长公益”捐赠系统主要通过移动端操作,包括Android版和iOS版,可以通过手机直接下载使用,是“互联网+公益”的一次重要探索。 北京东书房公益服务中心开发“成长公益”APP平台,是希望将互联网的信息公开、实时交互等特点引入公益领域,让捐助项目资金使用更加公开透明、捐助过程更加以人为本。相较于传统捐助形式,“成长公益”APP平台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公开透明的网络公益平台”,在保证受捐赠儿童隐私安全的情况下,“成长公益”项目为16岁以下儿童募集资金,并通过官方微博、网站、APP及时公布账目,保证资金使用透明化;二是“一对一专项募集方式”,APP平台实现直接对捐赠者和受捐赠者,捐赠者完成捐款后,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受捐赠者的家庭情况,及时掌握资金流向,随时查询捐助进展。这种简单便捷、可供大众直接参与的公益形式,已经具有了公益3.0的特点。 公益3.0是什么? 徐家良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三部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他在2014年12月发表的文章《圈时代与公益3.0》中是这样论述的:“有人把公益组织刚注册登记、靠捐款捐物、粗放式和偶发式的阶段称为公益1.0,把逐渐了解公益理念和方法的阶段称为公益2.0,而把公益与社会共同促进和良性发展的阶段称为公益3.0。” 在《阿拉善SEE:公益3.0什么样》一文中,郭霞女士给出解释是,“简单的说,如果公益1.0是授人以鱼,公益2.0就是授人以渔,至于公益3.0,那就更关于公益与大众的共同成长、相互促进。” 而在《社会与公益》上期的文章《“互联网+”关爱重症儿童》一文中,记者葛江霞则给出了一个更易理解的结论,“如果说公益也有进化论,那么从机构和企业搭台,普罗大众只能‘看戏’的1.0时代,到大众通过机构中介参与公益的2.0时代,再到如今机构、企业合作搭建平台,引领并带动大众力量称为公益参与主题的公益3.0时代,正是由于‘互联网+’的引入,让公益展现出‘全民参与’、‘共同创造’的新特征。” 虽然三位公益人对公益1.0至3.0的区分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在将全民(社会)参与作为公益3.0的特点则有着共识。无论是此次的“成长公益”平台的发布,还是5月29日百度携手世茂集团、上海慈善基金会开启的第四届“公益一小时”活动,都显示出全民参与公益正依托互联网技术得以实践,“互联网+公益”为公益3.0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互联网+”能为公益3.0带来什么? 既然“互联网+”正以其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对传统行业进行革新,那它又能为公益3.0带来什么呢? 首先,“互联网+”可以提供一个全民参与的平台。“公益一小时”是通过网友在活动页面点击“爱心”按钮,百度和世茂集团捐赠相应款项的方式筹集资金;“成长公益”平台是通过下载手机客户端,在线捐款或者银行汇款的方式筹集资金。互联网平台的搭建成功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虽然这种参与对设备还存在依赖,但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这种参与将成为无门槛的全民参与。而用点击按钮、在线支付这种简单的操作,来代替捐款、去银行排队付款,可以提高大众参与公益的积极性。当参与公益成为生活的常态,一个平等、善意的社会才有可能形成。 其次,“互联网+”可以提供一个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信息渠道。从“成长公益”APP平台启用起,每个工作日项目工作人员都会在成长公益官网、微博、APP上公开捐款情况,信息的及时公开保证了资金流向的透明,也让捐赠人更加放心。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慈善腐败问题,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一次次挑战着人们信任的底线,生活在失去信任的社会,人们将身处恐惧之中。而信任的重建,只能从信息公开开始。 再次,“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多的参与方式。“成长公益”平台除了设计捐赠功能,还有推荐受助儿童信息功能、监督举报功能。除了为受助儿童捐款,大众还以充当平台运行的监督者、儿童信息真实性的监督者。每一个长期存在的事物,都要有完整的生态链。对于“成长公益”而言,信息提供者(推荐儿童信息的人)、信息处理者(项目工作人员、志愿者)、信息使用者(捐赠人)、信息监督者(大众)、信息受益者(受助儿童),他们都是这个公益项目生态链中的一节,每个人都可能参与其中。 接着,“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开阔的跨界合作。在“成长公益”的管理者中,有社会知名人士、有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有金融从业者、有公益人员等等,大家相互配各尽其能才保证了平台从开放到使用,从想法的提出到正式机构身份的获得,而这些管理者正是通过网络才汇集于此。目前,“成长公益”已经正式使用,后期平台的迭代改进,仍然需要各种想法的碰撞和不同的专业支持。 最后,“互联网+”可以强化“以人为本”的思维习惯。互联网产品具有重视用户体验的特点,而公益本身就更加关注“人”的价值,当“互联网+公益”开始化学反应时,“以人为本”的思维习惯就会在产品更新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成长公益”平台目前提供的服务中可以让捐赠者选择受助儿童,当捐赠者没有明确目标时,再由平台随机安排受助儿童。这一选择过程会让捐赠人更能感受到自己主观意愿,也会寄托他更多的感情。之后,“成长公益”还会开发小额和高额等不同捐赠渠道,为捐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公益3.0未来还会有什么发展? 与其问“公益3.0未来还会有什么发展?”,不如换一个更直白的问题“除了更好地捐款,如何能让大众更深入地理解和参与公益?”。既然全民参与是公益3.0的特点,那么“参与”就不应该是浅尝则止的,而是要有更多层次的。“成长公益”的管理者表示,以后会在捐赠系统的基础上开发社区功能,让热心公益的人能够互相交流沟通。另外,公益社区会采用积分制,根据个人的付出累积积分,当帮助过他人的社区成员需要帮助时,会根据积分情况优先获得帮助,从而实现“善有善报”的古老信仰。 公益3.0处在互联网时代,也处在城市化时代。城市化进程引起的人口流动,打破了乡村的“熟人社会”,却还没有形成城市的“公民社会”。那么在网络世界,建立起虚拟的公益社区,也许会让更多人的获得归属感,进而感受到一个平等、安全、自由的社会的魅力。希望公益3.0在“互联网+”的介入下,能让更多人获得帮助,也能更好地帮助自己。 2015.7 摄影:李月领 发表于《社会与公益》第6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