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疑难病

 森林· 2019-10-19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能听到患者说自己爱“上火”,动不动就口舌生疮,口苦咽干、喉咙疼痛等等。那你多喝水啊,不行!一喝水就小便,小便频数,清长,老百姓说是身上“存不住水”。还不能吃凉东西,一吃就腹泻,大便稀。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上热下寒”体质。

“上热下寒”过去主要是中老年患者,西医往往在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胃肠功能紊乱”“变态反应性疾病”“神经官能症”等等一系列疾病中常见。现在年轻人也在增多,解释起来就比较困难。上热下寒往往给患者和医生都带来困惑。

在临床经常遇到“上火”的人自己服用一些寒凉下火药如三黄片等等,有的虽然能收到一时的效果,但是往往反反复复,稍微不注意就咽痛、口干、口腔溃疡等等,这种情况如果再伴有下寒的症状,治疗就不能一味用寒凉药物扑火、泄火。而应该寒热并用、在泄火的同时加温补药物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上热下寒,冰火两重天。

一、常见的临床表现:

1、上热:身体燥热、面红目赤、口干口臭、喉咙疼、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眼干眼涩、牙龈肿痛、出血、流鼻血,咯黄痰;舌质淡白(寒底),舌尖、舌边红;苔少……

2、下寒:大便不成形,便溏;小便清长、频数;腰膝酸软怕凉,手脚冰凉。……。女性则宫寒、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冷的感觉,足冷。

3、矛盾:口干,不能多喝水,喝水“存不住”。“上火”但不能吃凉食品,一吃就便溏腹泻。……

二、病因:(1)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久坐不动;四季不分,冬天室内温度过高,夏天空调又过低,不应“天时”;过食冷饮,冬天穿衣单薄等。(2)不爱运动、很少体力劳动。户外活动少,不爱晒太阳。(3)年龄大,肾阳、肾阴虚衰或心阴心阳虚等。(4)久病伤阴、房事不节、思虑太过,情志郁而化火等等都可以成为心肾不交的病因。

二、病机

1、中焦不通:中焦不通,影响气机升降,气血流通受阻,人体分成“上下两半”,阴盛于下,虚阳上浮。

2、心肾不交:心肾的关系是: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这称为心肾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济。正常情况下,心火与肾水一升一降,阴阳交融,寒热对流,心火和肾水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出现病理情况就是“心肾不交”。

心肾不交可以由肾阴亏损引起,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也可以由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所致肾水不升,心火独亢于上。还可以由心阳(气)不足,鼓动无力,气机不畅,肾水独寒于下,心火独炎于上。还可以由心阴虚所致,心阴不足以抑制心火,容易导致心火亢盛证,表现的是虚热证候。总之心阴心阳、肾阴肾阳任何一方面不足都可以导致心与肾的“水火相济”关系失去平衡,而引起心肾不交。所以心肾不交辩证要有侧重,如心肾不交心阴不足,心肾不交肾阴不足等等。

三、治疗:

治疗总原则:上热下寒的人调理时切记不能单独清热,也不能单独滋补,要打通中焦要塞,引火下行,交通心肾。

(一)、打开中焦、交通心肾:如灸神阙,按摩腹部,特别是神阙穴。

(二)、引火归元:艾灸涌泉或艾叶煎水泡足等。药物是滋阴加肉桂、附子。

(三)中药治疗:治疗原则:寒热并用、引火归元。

1、代表方交泰丸黄连 肉桂 6:1。交济水火,药方取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济。

心肾不交的治疗原则是根据侧重不同要选择“滋阴降火”或“温补心肾”达到“交通心肾”。

心阴不足: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心阳不足:真武汤。

肾阳不足:金贵肾气丸

肾阴不足:知柏地黄丸加减

(有些老年人口干,一般认为是阴虚,单纯滋阴或降火往往效果不理想,加少量温阳药后见效,就是这个道理。)

2、调理脾胃:如小建中汤。通过调理脾胃,打开中焦,从而达到“水火相济”的生理状态。

2、《伤寒论》中的上热下寒症:

《伤寒论》中上热下寒证、寒热夹杂的处方很多,栀子干姜汤、黄连汤、乌梅丸、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附子泻心汤;不过各方其病机不同、用药侧重面不同。列举几个大家复习:

(1)、栀子干姜汤 主治:上焦有热、中焦寒

“栀子干姜汤方。栀子(擘)十四个,干姜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2)黄连汤:黄连甘草(炙)干姜桂枝(各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功效: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3)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附子

功效:泻热消痞,扶阳固表。

(4)乌梅丸:(方药:略)

功效:缓肝调中,清上温下。

主治:一般认为是驱虫剂,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的处方。其实用于寒热错杂之厥阴病,调理肝胃,开启中焦作用。刘渡舟大师总结:(1)杨桃皮(2)冰棍手(3)气球脉(脉弦无底里,即弦而无力)为乌梅丸的辩证要点。在失眠、便秘、口腔溃疡、偏头痛(厥阴)等等方面应用此方取到良好的效果。

(5)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主治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入则吐。

总结:治疗下寒常用药物是肉桂,附子等。治疗上热主要是黄连。调理、温补脾胃的有人参、干姜等等。

四、“上热下寒”体质的预防:

1、多运动:(1)锻炼:散步、慢跑;助进气血流通、水火相济。

(2)金鸡独立:一脚站立,一脚抬起,双眼微闭,双手自然下垂。占立3到5分钟换另一个脚。

2、揉腹部,打通中焦。

3、适寒伏:不吃过多的凉食、冷饮。热天空调房温度不要太低,冬天房间温度不要太高;衣着适合气候变化等等。

五、刘渡舟医案:(附子泻心汤

韩某。男,28岁。患背热如焚,上身多汗,齿衄。烦躁不安。但自小腹以下发凉,如浴水中,阴缩囊抽,大便溏薄,尿急尿频,每周梦遗2到3次。在当地易数医治疗无效,专程来京请余诊治。视其舌质偏红,舌苔根部白腻,切其脉滑而缓。此上热下寒证,治当清上温下。然观病人所服之方,率皆补肾固涩之品,故难取效,处与附子泻心汤:黄芩6克,黄连6克,大黄3克(沸水浸泡十分钟去渣),炮附子12克(文火煎四十分钟,然后兑“三黄”,加温后合服)。服3剂,大便即已成形,背热减轻,汗出止,小腹转暖 ,阴囊上抽消失。又续服3剂而病愈。按语:人体的水火阴阳籍赖脏腑气机运动的升降出入,周济于表里上下,维持着一个相对的平衡。一般而说言,火在上而下行以温水寒水在下而上升以济火热;阳卫外以守阴,阴守内以助阳。据本案脉证,显为上热下寒,水火不能上下交济所致。病变的焦点则在于上焦热盛,盛则亢,亢则不下行,则下寒无火以温,而呈现七热下寒之局面。徒用补肾固涩之法则隔鞋搔痒,定难取效。治当清上热而温下寒,用附子泻心汤正与之相宜,服之则热得三黄而清,寒得附子而温,阴阳调和,水火既济,其寒热错综复杂之证自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