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容嬷嬷扎针?女性分娩?我都不怕,我只怕癌痛

 帅轩阁 2019-10-19

国际疼痛学会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镇痛日”。中华疼痛学会积极响应,并将2004年10月11日至17日(10月的第3周)定为第一个“中国镇痛周”,并于2004年起,每年“世界镇痛日”提出宣传主题,以唤起人们对疼痛的关注。

疼痛数字分级法(NRS)将疼痛分为四级,用数字0-10表示:0表示无痛,1-3表示轻微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比如刀割引发的疼痛可以归为6,容嬷嬷式扎针则为7,女性分娩是8,而癌痛居然可以达到10。

癌痛,顾名思义,也就是癌症引起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您知道吗?据WHO统计,全球每天有550万癌症患者忍受疼痛的折磨,初诊为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为25%,而在晚期癌症患者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0%。癌痛,就像癌症患者身上的一道“魔咒”,严重干扰睡眠、饮食,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而有关癌症患者不堪癌痛折磨而轻生自杀的报道也屡见不鲜。癌痛虽然可怕,但通过规范化治疗,90%的癌痛是能够得到控制。事实上,在我国仅三成患者的疼痛能得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大家对癌痛及其治疗的认识不足。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认识癌痛,走出误区。

王大爷是一名晚期肺癌患者。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复诊,在讨论完下一步治疗方案后,陪大爷就诊的家属却告诉医生,最近一段时间王大爷感觉右侧胸痛厉害,整夜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医生详细询问王大爷,他却摆摆手说:“没事儿!我能忍,忍一忍就好了。”大家看,这就是很多患者朋友最常见的误区。许多人认为癌痛能忍就忍,因为止痛只是治“标”不治“本”,治疗肿瘤远比止痛更重要,现在用了止痛药以后就没药可用了!实际上,癌痛的治疗与抗肿瘤治疗同等重要,癌痛得到满意控制,可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克制自己强忍疼痛,严重者会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失眠、焦虑、内分泌紊乱等,造成身体机能、免疫力下降。因此对于癌痛,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千万不要等到“痛彻心扉”才开始止痛治疗。

肿瘤虽然是生长在身体的某一局部,但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多数的肿瘤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而中医由于从整体观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了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不足。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放疗、化疗治疗对消化道和造血系统有相当的副作用,运用中医中药治疗既能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又能加强放疗、化疗的效果,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术和放疗、化疗的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