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奖背后 | 李洱:你们对作家的支持和帮助,从来都是当代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篇章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9-10-19
10月14日晚上,第十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博物馆举行。图为五位获奖者(从左到右):徐则臣、陈彦、徐怀中、梁晓声、李洱。

《应物兄》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授奖词及获奖感言

李洱

授奖词

《应物兄》庞杂、繁复、渊博,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生活与知识、经验与思想、理性与抒情、严肃与欢闹相激荡的独创性小说景观,显示了力图以新的叙事语法把握浩瀚现实的探索精神。李洱对知识者精神状况的省察,体现着深切的家国情怀,最终指向对中国优秀文明传统的认同和礼敬,指向高贵真醇的君子之风。

获奖感言

文学倾向于描述那些珍贵的时刻:它浓缩着深沉的情感,包含着勇气、责任和护佑,同时它也意味着某种险峻风光。作者和有经验的读者常常都会感动于此。除了与读者共享那样的时刻,写作者还必须诚恳地感谢命运让他与此相遇。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将如此重要的奖项授予《应物兄》,无疑让我重新回到了那个珍贵的时刻,并让我有机会在此感谢命运的馈赠。2005年春天,我开始写作《应物兄》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不可能意识到,它竟然要写13年之久。13年中,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们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与各种知识的关系,都处在持续不断地变化之中。所有这些变化,都构成了新的现实,它既是对写作者的召唤,也是对写作者的挑战。一个植根于汉语文学伟大传统中的写作者,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对此做出回应。对我个人来说,这个回应的结果,便是这本《应物兄》。在这本书中,我写到了一些人和事。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与他们的相处常常让人百感交集。他们中的那些杰出人物,都以自身活动为中介,试图为我们的未来开辟新的道路。他们浓郁的家国情怀使他们的事迹有如一个寓言,有如史传中的一个章节。感谢各位评委。请允许我把你们的勇气、责任和护佑看成是对汉语文学的美好祝愿。感谢各位嘉宾。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美好的祝愿,共同去见证汉语文学的险峻风光。在此,我也要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收获》杂志社。你们对作家的支持和帮助,从来都是当代文学史上最动人的篇章。

茅奖背后的故事

《应物兄》责编刘稚

责编刘稚

《应物兄》获得茅盾文学奖,真替作者李洱高兴。应该说这部作品获奖是实至名归。李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专心创作这个作品,这期间他把中短篇写作都停止了,十余年时间没有发表过作品,冒着被读者以及出版和评论界遗忘的风险,默默运斤,直到交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实事求是地说,在知识系统的完备、文学史素养的深厚、文学研究的专业性几方面,李洱都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应物兄》是李洱在知识分子题材上长期耕耘、积累和准备的基础上,倾情书写他对历史、现实和知识分子的观察、体认和思考。
《应物兄》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知与行的关系,囊括了四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它深刻、善意、微妙地摹写出不同现实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精神生活。同时,它又将知识分子置于人类广阔的知识场域,呈现出现当代知识分子与源远流长的东西方思想史的对话关系,小说因此具备了鲜活的现实感和深厚的历史感。
与李洱同为六十年代生人,我特别对小说所描绘的“代际图谱”及百年历史中知识分子的在场感深有感触,我们所有人共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那些失败、付出、艰辛、努力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打下了深深的印记,作者为了他心中的使命感而写作,他描述了我们共同的失落和希望,像是为我们而代言,我想,这就是我向读者推荐阅读《应物兄》的理由。
《应物兄》责编刘稚与作者李洱

金宇澄手绘插画

(金宇澄绘,丝网版画,28x40)

应物兄觉得自己的后脖颈有些冷。就在这时,那蜜蜂怀抱着自己的头摇摇晃晃地起飞了,越过室外的花朵,蝴蝶,草丛,不见了。

女生问道:“难道它没死?”

华学明指了指小颜。小颜就替华学明解释说:“任何动物,首身分离并不意味着死亡。当然了,它最终还是会死的,因为没有脑袋会影响它的饮食。

——《应物兄》第98节“它们”

(金宇澄绘,丝网版画,35x50)

李医生甚至提到,之所以让白马呆在楼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替白马着想,免得它再次暴露隐私。

“马,也有隐私权。”李医生说。

一说到白马,子贡竟有些伤感,因为他与白马分离了。子贡说,昨天晚上,他为白马写了一首诗,是写白马的,也是献给太和的:

大海啊,好多水。白马啊,四条腿。太和啊,最尊贵。

——《应物兄》第83节“套五宝”

-End-
编辑:周子晗

《应物兄》 | 李洱 |人民文学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应物兄》
《应物兄》里的知识是让读者产生信任感的,小说家不是带来新的知识,而是把默认的知识用他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带来真实世界的新鲜感。
——2018收获文学排行榜长篇榜榜首颁奖辞
《应物兄》是写实的,同时又有着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它是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奇妙融合,这样的小说,正是当代小说的潮流,也是中国小说发展到21世纪之后出现的新的艺术气象。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
《应物兄》以深厚的文化关怀和广博的典籍知识为底蕴,创建了一种新型的文化小说叙事。李洱十年磨一剑,知难而上,选择大学院校为小说展开的生活舞台,他有勇气直面当代中国的文化现实,刻画当代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对他们的秉持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立场,既细致准确地表现,也恰到好处地反讽,从中寻求一条当代生活的精神之道。小说刻画人物用笔自然却精妙传神,以应物兄为代表的当代文人群像个个栩栩如生,意味深长。小说的语言清俊明朗,却也幽默横生。小说体大思精而举重若轻,从当代精神生活的深处走出,有如长风出谷,春流解冻,展现出当代社会的千姿百态,万种风貌。
——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

以才学入小说,这个类型的小说家,前面有写《镜花缘》的李汝珍和写《围城》钱锺书,李洱是第三个。李洱要处理的问题,比前两位要大很多。李洱之所以有野心把那么多知识点囊括进13年的写作,无非是想通过小说的形式追问中国今天的知识分子到底处于何种状态。
——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
八十余万字的《应物兄》是2000年以来长篇小说中的卓越之作。关于这部小说有许多可谈之处。首先,在小说语言普遍粗鄙化的当下,《应物兄》恢复了现代中文小说自诞生之日便具有的特色,即知识分子书面语传统,而且将这种书面语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性和当下性,即描述复杂事物的及物性。其次,李洱在虚构领域熟练地调动各种知识体系,使得小说充满了智性色彩,这种智性与知识分子的知识炫耀无关,而是与从晚清到当下的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历史诉求、现实关切及其反思相关。具体的事件和充沛的知识与深刻的自省意识之间形成的叙事张力,展现当代中国小说应该具备的深刻、复杂的智慧品格。
——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


《应物兄》里有一句话:“一代人正在撤离现场。”这对于生于1960年代的李洱同龄人来说,《应物兄》隐藏着秘密的代际知识图谱,或者说“成长遗址”,引发了同代人强烈的共鸣。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何平
李洱的语言生成方式极为高妙。他的语言是君子的语言,温润如玉。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评论家敬文东
《应物兄》是今年浓度最高的作品,我很久没有看到具有如此总体性的文本了,当代小说更多是碎片化、现代性、后现代气质特征,但李洱的文本特征席卷了理论视野。《应物兄》延续了李洱之前最好的东西,但又不是当年的李洱——《花腔》成为一种题材,《石榴树上结樱桃》成为他的语法,《应物兄》文本激活出很多副文本,体现了作家巨大的野心,以及被野心激活实现的文本。
   ——著名作家毛尖


《围城》的故事发生于战乱时代,而在今天平静如水的日子下,《应物兄》描绘的是更加复杂、更加暧昧的知识分子图像。外国人要了解最近30年的中国知识界,看这部小说就够了。相比《繁花》里突出的两个字“不响”,《应物兄》里充斥着对话,而这正是中国知识界的一个现实。 
——著名作家金宇澄
有别于卡夫卡式的抽象隐喻,《应物兄》更接近穆齐尔的大百科式书写。但穆齐尔的小说对中国读者难度极大,《应物兄》的可读性却极强。 
——著名作家路内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十部提名作品介绍。来源:梨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