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两千年史》马其顿战争1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马其顿战争1

1、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马其顿王国经过腓力二世、亚历山大等几代能征惯战的国王的扩张,国势发展相当迅速,到公元前4世纪中期,已控制了整个希腊地区。公元前239年,马其顿国王安提柯·贡那特安提柯二世(安提哥拉斯哥拉塔斯)去世,德米特里二世(底米丢二世,?-229年)成为马其顿安提柯王朝(安条克王朝)的国王。

德米特里一世为马其顿国王(贡那特的)安提柯二世之子。在其父仍在世时,他就已经是一名出色的将领了。前260年,德米特里在德尔迪亚打败了伊庇鲁斯国王亚历山大二世的军队,从而拯救了整个马其顿。

239年安提柯二世去世后,德米特里二世登上马其顿王位。他很快发现,在希腊世界他面对着两个强大的敌人:埃托利亚同盟和亚该亚同盟,两者都是由很多独立城邦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更为不妙的是,这两个通常是敌对的同盟现在为了抗衡强大的马其顿而联合起来了。德米特里二世在与这个联盟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夺取希腊中心地带彼奥提亚),但是后来在伊庇鲁斯发生的革命大大削弱了他的地位。伊庇鲁斯的君主政权(可谓是德米特里的天然同盟者)在革命中被推翻,代之以一个城邦共和国。

在北方,德米特里二世面临着蛮族入侵的威胁。前229年,一支说印欧语系语言的蛮族部落达尔达尼亚人侵入马其顿。德米特里二世在与他们的战斗中遭到惨败,不久就去世了。在他死后,由于他的儿子腓力五世极其年幼,国家的政权实际上落入了他的堂弟安提柯三世的手里。

 安提柯三世是利比亚东部地区昔兰尼加国王德米特里之子,马其顿国王德米特里一世之孙。他在其堂兄德米特里二世去世后,以摄政的名义夺取了德米特里二世年幼的继承人腓力五世的全部权力,实际上成为马其顿的国王。

安提柯三世希望实现马其顿独霸希腊的图谋,频频向希腊最有势力的城邦联盟亚该亚同盟伸出橄榄枝。与此同时,斯巴达在其锐意改革的国王克里昂米尼三世(克利奥蒙尼三世、克里昂米尼三世,克列奥麦涅斯三世;公元前237—前222年在位)的统治下,拒绝承认马其顿对各城邦具有最高权力。这一做法可能反映了许多城邦的意愿,但克里昂米尼三世的军事活动也让亚该亚同盟深感担忧。克里昂米尼多次打败亚该亚同盟;在这种情况下,亚该亚人完全倒向安提柯三世,为他插手希腊事务提供了机会。前222年,安提柯三世与亚该亚同盟的联军在塞拉西亚战役中击溃了斯巴达军队,迫使克里昂米尼三世逃亡埃及。

安提柯三世在占领斯巴达后彻底废除了一切改革。他让被克里昂米尼推翻的监察官(所谓五人议事会)重新上台。通过这次胜利,他使整个希腊——包括亚该亚同盟——再度臣服于马其顿。

安提柯三世死于一次战役,据说他在大声指挥部队时血管破裂。

公元前220年,17岁的腓力五世(腓力五世·安提柯、菲利普五世,公元前220-公元前179年)继承王位,次年便同埃托利亚同盟交战。这便是历史上的“社会战争”(又称第二次联谊战争、第二次同盟国战争、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这次战争最后以和约的方式结束。但它不是因为腓力没有能力打赢这场战争,而是因为他的野心远远超出了打赢这场战争的目的。

早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年到前241年之间)之后,罗马便侵入伊里利亚,开始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引起马其顿王腓力五世的敌意。腓力五世密切注视布匿战争的进行,企图借罗马在战争中的失败恢复自己对伊里利亚的控制。

公元前217年,罗马在与迦太基进行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年)中,遭到了特拉西美诺湖之战的惨败,士气低落,国内形势紧张。这使得腓力相信:一个绝好的插手地中海事务的机会到来了,因此,他匆匆结束了与埃托利亚同盟的战争,把侵略的目光投向了亚得里亚海方面。当年冬天,腓力建成一支快速舰队,并于次年春天把它调到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并且北上几乎到达阿波罗尼亚,但刚一听说罗马人的战船快到时便匆忙撤退回马其顿。这一行动暴露了腓力要代替伊利里亚成为亚得里亚海霸主的意图。对此,罗马方面立即有所警惕,并加紧准备。一旦腓力威胁罗马安全,就给他一个狠狠的打击。

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为孤立罗马,力图组织反罗马联盟。公元前215年夏,马其顿与汉尼拔结盟,腓力五世派使节到汉尼拔的营地,缔结了同盟条约。规定马其顿必须与迦太基结成联盟对罗马作战,而迦太基则承认腓力五世对于伊里利亚沿岸、科尔启拉、阿波罗尼亚、埃披丹姆努斯和其他城市的权利。罗马军舰在凯拉比利亚海面拦截了马其顿使节乘坐的船只,搜查到尼拔和腓力准备缔结条约的草案。这一事件使罗马元老院大为震惊,它立即讨论决定,派军阻止马其顿出兵援助迦太基,罗马向阿普利亚增加由执政官拉维努斯(玛尔库斯·瓦列里乌斯·列维努斯)指挥的战舰30艘,,密切监视亚得里亚海,一旦腓力采取援助汉尼拔的行动,拉维努斯便率舰跨海,赶到马其顿,尽力把腓力的军队牵制在那里,使他与汉尼拔的合作不能实现。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前215-205年)爆发了。

事实证明,罗马元老院这个决策是正确的,它估计到了腓力可能带来的危险。公元前214年春天,腓力率领一支由120艘小船组成的舰队再次进入亚得里亚海水域,准备围攻阿波罗尼亚,并迅速占领了奥里卡姆。奥里卡姆在被占之前向拉维努斯求援。遵照元老院的命令,拉维努斯率军越过了亚得里亚海,并成功地堵截了腓力的小股部队。腓力攻打阿波罗尼亚时,拉维努斯设计把他的一些部队送进城内,里应外合地给腓力以彻底的打击,并切断了腓力五世的海上退路。最后,腓力五世得不到迦太基方面的帮助,被迫烧掉了他在阿乌斯河口的新造船只,从陆上撤退回到马其顿内陆。但是,他也没有忘记为罗马舰队设置障碍,使他们长期滞留在伊里利亚水域。

 由于船只被焚烧,腓力无法进行海上远征,于是他转而在陆地上发展自己的势力。公元前213年,他越过品都斯山,试图控制帕希尼、第乌鲁姆和阿提塔娜斯,并且占领了里苏斯堡。但这些只是表面上的成功,拉维努斯始终控制着亚得里亚海,寸步不让。双方的对峙持续一段时间以后,罗马人开始寻找新的同盟者。他们很清楚,腓力在战争中成败的关键,在于希腊各城邦的态度。从公元前4世纪中期,希腊地区即被马其顿全部控制。在希腊人眼里,马其顿早就成了他们的宿敌,是他们谋求解放和独立的真正敌人。所以,不单埃托利亚人对马其顿十分仇视,甚至与马其顿比较友好的亚该亚人,也对马其顿的不断强大持十分疑惧的态度。当然,他们仍不得不对腓力表现出几分好感。拉维努斯首先把目光转向了刚刚与腓力结束“社会战争”的埃托利亚同盟。

公元前212年,拉维努斯与埃托里亚的首脑秘密谈判,共同的敌人使他们很快就结成了罗马—埃托里亚联盟。联盟条约规定:埃托利亚人立即在陆地上展开对腓力的战争;与之相呼应,罗马增强海上实力,提供25艘以上的战舰;战争中所获取的土地归埃托利亚同盟,罗马只求得到所掠夺的动产(其中包括人和牲畜);双方不得单独与腓力订立和约。不久,联盟中又增加了埃力斯、斯巴达和培尔伽门等国相继加入联盟,从而扩大了反马其顿的力量。这样一来,腓力五世反被巴尔干半岛上的敌人包围,反马其顿联盟迅速扩大。腓力不但没能把战争转移到意大利半岛,反而使自己引火上身,在巴尔干本土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

2年,反马其顿联盟取得了巨大战果。首先,他们抢占了奥尼阿达、那苏斯和匝辛索斯等地;接着,在公元前210年,拉维努斯和他的继承者也攻克了弗西斯的安提希拉和萨柔尼克海湾的阿吉娜等城。

在战争中,一些希腊城邦不断被占领,他们的人口被贩卖,各城邦之间正常的交往被扰乱。他们尝够了战争的苦果。由于要保持希腊世界的权威不被颠覆,正常的商业能够进行,并且害怕战争的火焰蔓延得越来越广,许多中立国家开始探索促使双方平息战火的道路。

从公元前207年开始,局势又开始有利于腓力。当埃托利亚同盟内部滋生厌战情绪时,腓力再次发展了他的舰队,夺回了匝辛索斯,并且直插到托利亚腹地,掠夺了该同盟在瑟木姆的至圣所。

此时,恰好汉尼拔的弟弟哈斯德路巴尔率军突入意大利,给罗马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汉尼拔与(马其顿王)腓力五世虽然早就结盟,但由于罗马的极力活动,开展外交攻势,拖住了腓力五世,使其未能进兵意大利,汉尼拔也因此未能得到马其顿的实际援助。因此,腓力五世与汉尼拔的联盟已无意义。但同时由于罗马被迫把全部力量集中在意大利,因而也没有能力援助埃托利亚同盟。埃托利亚损失惨重,在得不到援助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妥协。

由于失去了埃托利亚同盟,罗马元老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独自在巴尔干半岛作战。迦太基的汉尼拔此时给予罗马的压力仍然很大,使罗马不能对巴尔干半岛的战争承受过多的负担。况且,到此时为止,罗马进行此次战争的目的已经达到,它已使腓力未能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给汉尼拔带来具体帮助。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与腓力之间也就于公元前205年结束战争而签署了和约(弗尼斯和约)。罗马保留伊里利亚领地,腓力五世得到大陆上的部分土地。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在战术上并没有什么特色,但是它却扩大了罗马人的眼界,也开拓了罗马同希腊中部和小亚细亚一些城邦的联系,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最初只为打击腓力这一狭窄的目标。尽管罗马人在和约里把大陆上的部分土地让给了腓力,但他们为自己保存了最重要的伊利里亚领地。总之,在这一次战争中,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以大体上维持现状的一纸和约告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