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也是我国西北方一支古老的游牧民族,最初游牧於敦煌、祁连间,与匈奴、月氏为邻。其故地在今新疆昭苏县。 秦末汉初之时,匈奴兴起,击败月氏,月氏西逃,仓卒间将乌孙击破,乌孙人多逃奔匈奴。前177年前后,乌孙在匈奴帮助下尽据月氏故地。前161年左右建都赤谷城(伊塞克湖东岸)。 当时,乌孙昆莫生有十多个儿子,中子大禄势力强大,又善用兵,带数万骑兵屯驻别地。而他的哥哥太子有病早死。临死之时,对昆莫说:一定要把自己的儿子岑陬立为太子。昆莫同意了。 然而大禄不高兴了。便把他的弟弟们都收押起来,率领他的部众叛乱,谋划进攻岑陬。 昆莫年老,常常耽心大禄会杀掉岑陬,就给岑陬一万多骑兵让他住在别处,而昆莫留一万多骑兵自卫。这样一国部众,一分为三,表面上对昆莫表示服从。 漠北战役之后自盐泽以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于是张骞建议汉武帝厚赂乌孙,并遣公主下嫁乌孙昆莫,约为兄弟之国,共同制约匈奴。 武帝便拜张骞为中郎将,率三百人,出使乌孙。这三百人每人带二匹马,牛羊数以万计,带着金币、丝绸,价值成千上万,还有许多持节的副使,中途只要可以派遣,就派他们去其它相邻的国家。 张骞到达乌孙后,乌孙王昆莫接见张骞的礼节傲慢无礼,如同匈奴单于一般。张骞知道蛮夷贪婪,就说:“天子给与赏赐,大王不下拜就退还所赐之物。”昆莫这才起来拜谢赏赐,其它还是照旧。 张骞说明此番出使意图:“乌孙如果能东迁到浑邪的驻地,汉朝就派送公主作昆莫的夫人,结为兄弟,共同抵抗匈奴,则匈奴不足破也。”昆莫年老,又兼远离汉朝,不知道汉的大小,一向服属匈奴,为时已久,且靠近匈奴,大臣们都害怕匈奴,不想迁移,昆莫也因此不敢独自和张骞订约。 昆莫派出向导、译员送张骞归国,张骞带着乌孙所派的几十位使者、几十匹马回国答谢。乌孙使者见汉朝幅员辽阔,国富民强,回乌孙后便对昆莫汇报。乌孙昆莫开始重视起与汉朝的往来。 匈奴听到汉朝和乌孙交通,大光其火,便欲攻击乌孙。而乌孙闻听此消息,又见汉朝使者络绎不绝地到达大宛、大月氏等国,也恐慌起来,急派使者贡献良马,表示愿意娶汉的公主,和汉结为兄弟。 武帝询问群臣的意见,都说“一定要先纳聘,然后派送公主。”乌孙便以良马千匹作为聘礼。 元封六年(前105年),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为公主下嫁昆莫﹐赠送甚丰。 江都王刘建,乃是汉景帝刘启的孙子。此人品行顽劣,平时他佩着父亲的将军印,载着天子旗出游,耀武扬威。性淫乱,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便与父亲的宠妾淖姬通奸;又指使女巫用“魔胜”之术咒诅武帝,又私造兵器,私刻皇帝玉玺和百官印信,与其他诸侯王密约,准备造反。事情败露后畏罪自杀。刘细君遭此变故,流落民间。后来武帝儿子刘胥封为广陵王,找到并收养了了刘细君。 匈奴乌维单于听到乌孙与汉朝联姻以后﹐亦遣女与昆莫成婚。乌孙昆莫以为汉公主刘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汉朝以右为尊,匈奴以左为尊。而乌孙也崇尚右方,昆莫这样安排,心里还是把匈奴看得重一些。 此时的昆莫,年事已高,又加上语言不通,公主思乡心切,悲愁不已,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公主的悲歌传到汉武帝的耳中。汉武帝也不禁为之感动,非常同情她的境况。每隔一年,他便派遣使者带着锦绣帏帐,赠给乌孙公主。 昆莫也知道自己年龄太大,不能人事,便让自己的继承人、孙子岑陬继娶公主。乌孙与匈奴一样,也有收继婚制,因此这样的安排在乌孙是不为过的,然而公主不能接受,便上书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回书说:这本是乌孙国的风俗。现在汉朝要和乌孙联合灭匈奴,你还是从了这个习俗吧。公主无奈只好便嫁给了岑陬。同时下嫁的还有昆莫的左夫人胡女。 老昆莫死后,岑陬继位做昆莫,名唤军须靡昆莫。 细君公主在乌孙期间约有四、五年,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少夫。 细君死后,武帝又把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 通过和亲,乌孙终于和汉朝结成了长期的同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