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苏轼《水调歌头》写得还好的咏月述怀之词,你读过吗?

 昵称32901809 2019-10-19

描写秋月的诗词你会想到哪首?很多人可能会提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如果说有一首词被文学家称赞比苏轼的《水调》还有气象,不输任何一首咏月述怀之词,你知道是哪首吗?

那就是南宋张孝祥的代表作:《念奴娇·过洞庭》。

生不逢时的天才张孝祥

张孝祥作为南宋早期爱国词人中成就较高的一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物之一,存词220多首。

张孝祥,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号于湖居士,出生名门,为著名乐府诗人张籍七世孙。幼年与父母南下避难时家道已经中落,在贫困中长大的张孝祥,如王质在其作品《于湖集》中作序所云:“故宋中书舍人(指孝祥)奋起荒凉寂寞之乡”。

张孝祥天质过人,《宋史》称他“读书一过目不忘”,《宣城张氏信谱传》说他“幼敏悟,书再阅成诵,文章俊逸,顷刻千言,出人意表”。

比苏轼《水调歌头》写得还好的咏月述怀之词,你读过吗?

《宋史》中记载的张孝祥

二十三岁那年是他人生巅峰,宋高宗钦点为状元。

这个状元有多厉害呢,当年同中进士的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等赫赫有名的名人大家。这些牛人对张孝祥人品和才华的评价也是极高,他们输得心服口服。唯一不服的,应该是秦桧,那年他孙子秦埙也参加了殿试,本来秦桧已打通关节,暗定其孙为第一名。不料高宗亲阅试卷,见张孝祥的策论“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且写得一手遒劲的颜体书法,大加赞扬,称其“必将名世”,遂定为首选,将秦埙降为第三。

从此张孝祥走上政治舞台,也成为秦桧的眼中盯。不久张孝祥力挺岳飞主战抗金,又对秦桧党羽曹泳的提亲避而不答,彻底得罪了秦党,将其父以莫虚有的罪名投入狱中。

好在高宗赏识张孝祥,官至中书舍人,成为高宗的首席机要秘书,实行宰相之权。少年得志又位高权重,难免遭人妒忌,不久张孝祥被弹劾,赋闲回家,但一直不改爱国之心,曾赋名篇《六州歌头》表达积极抗金的主张。

孝宗即位后,张孝祥恢复官职,一度又升迁为中书舍人。当主战派完全失势后,张孝祥的政治生涯也黯然谢幕。

论为官政绩,《宋史》传说他“治有声绩”,颇具治理才能。先后出任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政绩显著:军事上可以身先士率,平定内乱;经济上打击奸商,接济饥荒灾民;治理水患、为民请愿、减免税赋、甚至捐出自己的三百亩田地疏通水道。怀着“恻袒爱民之诚心”的张孝祥,深受百姓爱戴。当他抚州卸任时,当地老百姓夹道相送,依依不舍。

比苏轼《水调歌头》写得还好的咏月述怀之词,你读过吗?

张孝祥行书《临序帖》

论文学素养,张孝祥虽以文章写得好成为状元,但其文不如诗、诗不如词,其词“豪壮典丽”,尤以忠愤悲慨的爱国词为世所名。无奈前有苏轼、后有辛弃疾两大巨星,张孝祥的名字并不为我们所熟知,倒是很多文学评论家对他的词称赞不已。

清代著名词评家刘熙曾读张孝祥的词感叹:“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此话怎讲呢?过去有“诗庄词媚”的说法,古人言志偏爱写诗,谈情喜欢写词,而在刘熙看来,张孝祥的词格局高、立意深,言志方面已经不在诗之下了。

和自己的进士先祖张籍相似,张孝祥也有自己的文学偶像。张籍崇拜杜甫,曾将杜甫的诗一首首地烧掉,纸灰拌着蜂蜜吃下,以为吃了杜甫的诗就可以写得如子美一样美。张孝祥倒没有如此乖张的行为,他深受苏轼影响,无论是人生态度的豁达,还是行文造句的豪情,很有苏轼的影子。汤衡在《紫微词》序中云:“于湖平昔为词,未尝着笔。豪酣兴健,挥洒满幅,顷刻即成,无一字无来处。”如此才情四溢、洒脱率性,简直苏轼再生。他每每有新作,便问门人与东坡比如何,也真是苏轼的铁粉。

以苏轼为标杆,张孝祥终于写出了可以媲美苏轼《水调歌头》的旷世名篇——《念奴娇·过洞庭》。

《水调歌头》在诗词界什么地位?这可是中国古代文学泰斗苏轼的代表作,公认中秋词绝唱,古人评论“自是天仙化人之笔”。美学和文学思想家王国维称:“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这意思是说,东坡的《水调歌头》乃神作,饱含深情、格调高远,根本不是一般的词可以比的。

横空出世的张孝祥的《念奴娇》不仅可以和苏轼的《水调》相提并论,甚至还令东坡的词显得俗气。这么高的评价,让我们来看看它到底好在哪里?

高洁之志与豪迈之气并举的名世佳作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张孝祥任静江(广西桂林)知府,被人陷害,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为美景所动而写下这首名篇。

比苏轼《水调歌头》写得还好的咏月述怀之词,你读过吗?

第二故乡芜湖张孝祥像

开篇点明时间、地点,“青草”为与洞庭湖相连的在知府草湖。参见杜甫《宿青草湖》:“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快到中秋节的青草湖,月夜格外皎洁,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皓月当空,也没有一丝云彩,一片明净的幽然世界。开头两句为引子,词风与景色相融,平静淡然。

“玉界琼田”两句,进一步描写湖面的壮阔之美。

“玉界琼田”这个典故出自北宋名臣、学士夏竦的《雪后赠雪苑师》:“玉界琼田万顷平,一年光景一番新。苑中又见梅花发,信手拈来总是春。”

这里用“玉界琼田”形容湖水在月光的映照下如美玉般清彻透明,加上“三万顷”更突出湖面的壮阔。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我”驾着了一艘小木船,一大一小、一静一动对比,空旷的意象仿佛一幅水墨画。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是描写月光下的湖面的澄净素雅。“明河”是指银河,“表里”是上下的意思。“天无纤云,月白如昼”,这正是张孝祥在《观月记》中记录的八月路过进一步洞庭湖的景致。从“怡然心会”开始,由景入情,对于这样的绝妙佳境,作者怡然自得,难以言传。

上阕自此结束,自然实景的刻画与心灵感应的写照,与其它描写秋月夜的诗词并无二致。高潮在下阕。

承上启下的“应念岭海经年”,是回忆自己在广西做地方官两年。“孤光”指月光,独在异乡只有月光相伴,词人借助月光自照,表达仕途坎坷,无人理解的惆怅。“肝胆皆冰雪”与上阕“表里俱澄澈”工整地对应,显示出作者被罢官后问心无愧的高洁之志。

比苏轼《水调歌头》写得还好的咏月述怀之词,你读过吗?

桂林訾洲公园张孝祥像

接下来的两句从过去回到现在,“萧骚”原本形容萧条凄凉,这里指头发稀疏。此时张孝祥33岁,在古人看来已不算年轻。人到中年时值凄冷中秋,仍能平静地荡舟湖面,这种洒脱的个性,与苏轼有得一拼。

“尽吸西江,细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三句气度不凡,写出了饮酒的豪迈之气。作者大胆地想象用天上的北斗星来斟酒,畅饮长江水,这是多大的排场啊。宴请的宾客也不是普通人,宇宙万物纷纷前来赴宴。这种魔幻的笔法,也就诗仙李白有此豪情与浪漫吧。

收尾两句,是向苏轼致敬,“不知今夕何夕”借鉴苏轼《念奴娇》“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纵情饮酒作乐,拍击船舷向天长啸,浑然不知现在是什么时候。

开篇平淡,尾声高亢,起承转合,竟不唐突,从景色到心情,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实到虚幻,确实在以写实抒情为主的宋词中少见。

独树一帜的奇幻艺术造就

这首词的精妙之处,一在特,二在奇。

01 先说特,张孝祥的洞庭词不落俗套,壮怀洒脱。

秋、月、夜三者结合,在古诗词中不是思故乡就是忆家人,就连李杜都跳不出这个框框。或许就是他们定下了“心上有秋便是愁”的基调,后世的文人墨守成规,不敢逾矩。

按理说,张孝祥受人诬陷,黯然返乡,心情沮丧,但他却按下悲凉失意的情绪不表,“悠然心会、稳泛沧浪、扣舷独啸”,几个动词浩然大气,胸襟如洞庭湖一般开阔,人景合一,这样飘飘然的气度果真是凌云之上。

平湖秋月

自屈原以来,吟诵洞庭美景的诗词不计其数,大多为赞其景色优美、气势壮阔,如刘禹锡的《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或者如孟浩然的《临洞庭》,借写景抒发政治情怀,委婉地向丞相引荐自己: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然而张孝祥的这首词,不单单记录洞庭美景,也不借此感怀悲愤,而是不走寻常路,借助想象超脱出自然环境,写出了另一番瑰丽的景象。好似在一群网红中突然看到一个没有整容的自然美,不禁要多看两眼,感叹原来还有这种“高级脸”。

02 再说奇,张孝祥的洞庭词奇妙构思,轩昂豪迈。

词人抒发内心的郁结,先回顾了仕途的坎坷,又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把洞庭湖的景物都幻化为人,真是脑洞大开,想象力丰富。

南宋理学家魏了翁在《跋张于湖念奴娇词真迹》中写道:“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方其吸江酌斗,宾客万象时,讵知世间有紫微青琐哉。”

满座的来宾用天上的北斗斟酒,畅饮长江水,这是多么宏伟壮观的场面啊,这豪迈的气概,表明作者早已将人世间的富贵荣辱抛于九霄云外了。

湖庭湖晚景

历代文学评论家对这首词不乏赞誉之声:

黄苏在《蓼园词选》中点评:“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镜花水月,是二是一。自尔神采高骞,兴味洋溢。”魏了翁以为“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晚清著名文学家王闿运更是在《湘绮楼词选》中盛赞:“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

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这首《念奴娇》与东坡的《水调》到底谁更好,也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能与苏轼的《水调》相提并论,甚至更胜一筹,作为苏粉,张孝祥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人了。

为什么苏轼一直被模仿,很难被超越,王国维道出了真相: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苏轼的词旷达,辛弃疾的词豪迈。没有他们二人的胸襟而又想学习他俩写词的风格,就好像是东施学习西施捧心一般的照搬照抄,效果会适得其反。

张孝祥的《念奴娇》可以与苏轼的中秋词比美,是其坎坷的人生际遇、坚强不屈的个性使然。即便不在朝堂,依旧心系天下;纵使历尽沦桑,不改赤子之心。张孝祥对偶像的敬仰,已经超越了文笔的模仿,字里行间都是他坦荡人生的写照。

文如其人,穿越千年,我们仍会为品质高洁的文人、正直不屈的勇士而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