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顿精神

  平凡的人 2019-10-19

早上,儿子换好衣服后,低头仔细看看自己的裤子,然后开心地说:“的确干净了!”我这才想起,前天放学回来,儿子就说写毛笔字时不小心把墨水弄到裤子上了,嚷嚷着太难看,一定要把墨水洗掉才能穿。

看着“整理衣装”高高兴兴上学去的儿子,我忽然想到前文《把行李和车绑成一个》最后那话中的“整顿精神”。(所以,父亲的“绑成一个”不单告诉我骑车上路要绑好有形的行李,也告诉我在人生的路上,要整顿好无形的精神。让自己全神贯注、身心合一,与人为善、敬业乐群。如此,才能自信安稳地走在人生的路上。)

事实上,《摄神归位》、《打起精神》等近期的文章都是自己关于整顿精神的粗浅体会。

看过前文的朋友一定知道,精神虽然无形无相,但是可以进行整顿的。

而人是精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把“神”管理好,也就管理好了精与气,管理好了生命。

从这个意义上说,整顿精神就是最好的养生。

就像穿上干净衣服去上学的儿子一样,我们大人也有这样的经验。在家时,穿着睡衣,头不梳,脸不洗,懒懒散散。要出门了,净面梳头,换上体面的衣裳,立刻精神了。

整理外貌衣着,精神也得到了调整。这是人人都会的整顿精神。

而另一种整顿精神很多人也时常用过,就是前文所说,直接对精神下手——“打起精神”。

当然,你迫切想去做一件坏事,也会打起精神;或者愤怒了,也可以变得有精神。但这种“精神”出自私欲、恶念或无明。严格来讲,那不是精神,而是邪火。邪火可以让你显得有精神,但那会烧坏自己、烧坏他人。所谓火烧功德林。

这种“有精神”,不是因良知而来,不是自觉整顿所致,而是迷失了本性,失去了自主自控而燃起的邪火的表现。

所以,为了不被邪火所整,我们就得时刻保持清醒,自觉整顿精神,让人的精神发自良知,与天相应,造福人群。

如何整顿呢?明末清初李二曲先生有精辟论述。

“最上道理,只在最下修能,不必骛好远,说精微,谈道学,论性命,但就日用常行,纲常伦理,极浅极近处做起。须整顿精神,中常惺惺,一言一行,并须体察。必使言无虚发,行无妄动。暗室屋漏,一如大庭广众之中,表里精粗,无一或苟。明可以对人对天,幽可以质鬼质神……如是,则洁净透脱,始可言功。”

——在日用常行中整顿精神。先生的每一句都切中要害,值得细细玩味。下面谈的更加具体。

 “故必每日不论有事无事,自省此中能空净不染乎?安闲恬定乎?洒脱无滞乎?视听言动能复礼乎?喜怒哀乐能中节乎?纲常伦理能不亏乎?辞受取与能当可乎?饮食男女能不苟乎?富贵贫贱能一视乎?习气俗念能消除乎?自察自审,务要无入而不自得,才是学问实际,否则便是自欺。

此处每一个“?”,既是理也是法,具体而接地气地指导我们在事上炼意、生活中修心——在生活琐事,在接人待物中整顿精神。而最后“否则便是自欺”自然会让我们想到“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大学》)

——二曲先生的话,恰恰告诉了我们“诚意”的功夫该如何做。那就是在生活中“整顿精神,中常惺惺,一言一行,并须体察。”

20多年前,一位同学找到我,他患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身体非常虚弱。中医、西医、气功、太极,多方治疗与锻炼,均不见好转。

聊天中,我了解了他的病因。他在国外陪孩子读书的妻子有了新欢,和他离婚了。他便报复性地在国内几个城市买了房子,每处都养着一个“女朋友”。整天飞来飞去,“享受人生”……即使“享受”得闹病了,也依然如此。

我说,你一边治着病,一边折腾着,神仙也没招呀!

好在他听了我的劝告,开始整顿精神,改变自己。

记得给他的“处方”里就有四个字:戒、慎、敬、畏。

通过对戒慎敬畏四字的修习,他慢慢收敛了那颗轻浮的、放纵的、不安的心,开始懂得敬天、敬地、敬良知,更懂得敬畏自己、敬畏他人。

于是,他向所谓的“女朋友”致歉、“解约”,卖掉了各处的房子……给自己来了个生活大整顿,生命大变革……

记得他说,他病重期间,脸色蜡黄、体味难闻。而改变自己之后,不知不觉间,脸色红润了,难闻的体味也没了。

是的,心干净了,人就干净了。

所以整顿精神就是让人活得干干净净。个人“干净”了,家庭就会幸福,社会就能和谐。

刚才说了,整顿精神是最好的养生。我想,养生,不能仅是养护个人的生命,还要养护众生——家庭、社会、大自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整顿精神是大养生。

一个人需要整顿精神,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需要整顿精神,养浩然正气。

对了,十一前见到了刚才说的那位同学,年近七十的他依然神采奕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